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拒绝校园欺凌致家长朋友们一封信

心情
创建于2023-12-13
阅读 31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一直以来,校园欺凌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学生欺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给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平安健康、幸福和谐的校园生活,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准备一份指南,希望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

  案例一:据婺源县公安局12月8日情况通报,12月4日,江西婺源县赋春中学有一名学生被刺伤。

      经查,被害人戴某(男)与犯罪嫌疑人戴某铭(男)系同班同学。当日二人因琐事发生争执,戴某铭持水果刀将戴某刺伤,后经紧急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据广东阳春市教育局公布情况通报,12月4日,八甲中学发生一起学生被同学打伤事件,一名学生受伤送医院救治。

      12月6日,阳春市教育局发布《阳春市八甲中学12月4日发生一起学生被同学打伤事件情况通报》:

      2023年12月4日(星期一)上午,八甲中学发生一起学生被同学打伤事件,1名学生受伤送医院救治。

      当天上午,接到八甲中学报告,相关人员迅速赶赴学校了解情况。经了解,该校八(3)班学生江某某与同班学生廖某某因双方口角,12月4日上午9时左右(大课间期间),江某某把廖某某推到该班教室讲台旁,在该班同学黄某某的协助下,江某某手持扫把棍敲打廖某某后脑部一下,后用拳头快速打了几拳头部。

      该班其他同学随后到教师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该班任课老师立即来到教室查问情况,看到廖某某被打伤,即通知校医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校医陪同八甲卫生院医生送伤者到该卫生院医治。当天上午约11:00,伤者转院至阳春市人民医院医治。12月5日,伤者转院至广州珠江医院医治。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

家校共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呵护孩子健康成长,预防和正确处置欺凌事件,除学校的教育培养外,还需要每位家长的努力,在此,我们特向家长发出倡议:

      1.多陪伴孩子。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孩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不冷落、放任孩子;让孩子相信,遇到困难和问题,随时能得到父母的帮助。        

      2.不溺爱孩子。

      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孩子受挫能力差,易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出现不好的习惯或者事情应该及时纠正。

       3.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更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易形成胆小懦弱或乖张暴戾的性格。

       4.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不给孩子树立遇事争吵、打闹的坏榜样;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5.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重视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教育孩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直友善、团结互助包容的品质。

       6.规范孩子言行。

       为孩子制定行为规范。不让孩子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不对他人实施欺凌;不拉帮结派;不携带、玩耍危险玩具道具;不抽烟喝酒;不到歌舞厅、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玩;不观看涉暴涉黄涉毒等不良影视剧。

       7.多与老师、家长沟通。

       经常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孩子表现情况和交友情况。

       8.及时发现欺凌苗头。

       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和情绪波动,不忽视孩子异常言行和精神状态,不忽视孩子的求助信号。若孩子出现身体伤痕、物品经常丢损、逃学、情绪沮丧、索要甚至偷窃钱物、试图携带"保护"工具、失眠、噩梦等情况,要仔细询问原因。

       9.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若孩子经常出现较为严重的言行,要重视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疏导,听从学校建议,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必要时,及时到专业机构矫诊。

      10.正确处置矛盾冲突。

      告诉孩子若遇到被殴打、恐吓、威胁、恶意辱骂、逼迫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等欺凌情形时,不能以暴制暴,要保持冷静,首要是保护好人身安全,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家长不要自行处理,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

      同时,注意把孩子正常玩耍嬉戏产生的摩擦纠纷和遭受欺凌情况区分开来。拒绝校园欺凌!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杜亭

审核:黄敬

阅读 31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