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致新,赋能前行——2023年漳州高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

敏敏酱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12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助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漳州市教科院也为漳州市高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精心准备了一场集中研修的饕餮盛宴。

      开班仪式上,漳州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杨国和做了开班致辞,并提出要求,希望学员们强化自我管理,提高培训效率,精研新课标,细品新教材,细究高考试题。漳州市教科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陈鹏飞希望学员们切实做好反思总结,聚焦学用转化,以“更广的思路,更深的思考,更新的举措”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业务提升的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以专题讲座为主线,各类研讨活动为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在“听”与“学”之中实践着“知行合 一”。

聆听讲座   启智赋能

    12月8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名家、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张飞校长开展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校本研修的有效路径》为主题的讲座,讲座内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从核心素养“课标”理念的解读谈起,启发学员领悟核心素养,反思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最后落地校本研修的有效路径,基于学生、基于教材、基于教学,解答了在落实新课程、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助力新课程新理念高质量落地。

     12月8日下午,原南通市教育局金海清副局长主题为《浅说高考命题研究与教学对策》的讲座,指出教研队伍是提高质量的主力团队,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并以南通市高考教育改革为例,阐释了南通市在新高考选科、命题研究及教学行动的层级递进关系,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准确定位提高区域质量及对今后应对新高考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2月9日,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苏州工业园区学科带头人刘鹏主讲《在传承中创新——新高考下学校教学管理略谈》。刘主任从江苏新高考模式、选科赋分谈起,结合附中实际,着重针对级部管理展开讲教学管理工作的六大方面:落实分层教学、科学研究高考、精选精编复习资料、转变课堂教育方式、加强自主学习指导、强化竞赛辅导。讲座内容拓展了与会老师的思维,使大家对新高考下的教学管理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德育处主任尹之主讲《合融共育,自在生长——用德育铺就成长底色》。尹主任从立德树人、培养现代公民的总目标入题,从常态化德育教育、课程化德育、品牌化德育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如何培养有人文情怀、有全面素养、有鲜明特长、有竞争优势的学生。

      12月10日,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政治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成洁开设题为《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课堂教学变革》的专题讲座。成老师从新高考下评价方式的进阶、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界定、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三个方面,以思政学科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例,讲解了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的变革。成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学科深度,拓展了参训老师的思维,使大家对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12月11日,培训班特邀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中学政治教研员朱开群老师为学员作主题为《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化实施》的专题讲座。朱老师通过案例生动直观地阐述了何为核心素养,指出由核心素养引起的关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我们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并系统地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缘起内涵、基本特征等,并联系大单元教学、议题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给出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为核心素养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可实施的参考路径。

     12月12日,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做主题为“学校高品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薛校长从“高品质德育、高品质课程、高品质教学、高品质生活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各种举措。

参观名校  拓展视野

      先后走进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省扬州中学,通过参观校园文化、听取工作报告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位于天平山南麓,范氏义田、义学旧址,学校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以范仲淹“先忧后乐” 、“家国大义”的精神构建校园文化。立志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价值践行者、终身学习者、责任担当者和社会建设者。


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我们参观的是方洲路校区,地处金鸡湖东,学校积极践行“求真、至善、达美”的校训,形成“追求卓越”的校风、“博学善导”的教风和“笃志敏行”的学风。学校确立“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优化育人方式,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完善、特色鲜明的“融创”课程体系。

江苏省扬州中学

     江苏省扬州中学,参观了校史馆,了解了扬州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馆中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见证了享誉内外的扬中从仪董学堂到如今扬州中学的百年风华。“树人堂前学起步”,这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精神力量生生不息。

主题分享   深度学习

      9日下午,在教研员的带领下围绕“学校校本研修”进行主题研讨。通过讨论和分享,大家在如何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启示,如:以“系统观”为指引,重建主题式校本研修的设计,依据师生的关键问题设计研修主题、基于研修主题的解构设计研修等。

10日下午,针对“教学方式变革”主题进行主题研讨。教学方式的改革,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评判教学方式优劣好坏的首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动手、动脑和动心,是否真正发生学习。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是追求花样翻新,种类繁多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寻求使教学规律得以实现的多种综合的方式······大家各抒己见,对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创新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见解和一致的认识。

 12日下午,围绕“学生学习评价”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在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学习评价要明确评价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拓宽评价内容,关注多维度的育人需求,创新评价方式,确保评价有理、有据、有效。还讨论了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进评价方式。老师们指出,许多新的技术工具和平台都能够提供更精确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评价策略。通过本次分组研讨,老师们更加明确了学习评价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许多有益的新思路,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将更好地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创新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而有思  学有所悟

朱老师: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聆听了多位专家精彩的讲座、进入三所名校观摩学习、与生物同行们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均收获颇多。如何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处理好命题研究及教学行动的层级递进关系?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专家的讲座给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而在名校观摩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氛围和学校教学管理质量,这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规范和科学,教师们充满激情和责任心。

郭老师:

     木渎高级中学张飞校长分享了一个费曼和他父亲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这段关于鸟的对话,让费曼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知道事物的名字和真正的理解这个事物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父亲这种基于事实和实例引导深度思考的教育方式也成了推动费曼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动力。反观自身,我想敢于试错、发现、自由探索,才是求真的原则,才是身为教师最应该赋予学生的东西。回想我们的课堂,当我们讲到一些概念和名词时,也许学生当场就记住了这些知识,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遗忘率却非常之高,现在想来,我们并不能全怪学生不加以复习,更应当反思学生是否因为我们的引导而真正理解。我们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一路存疑,一路思考验证,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学生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而当这个问题不再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去自圆其说时,新知识新理论的萌芽也便从这一刻开始。我想这也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吧!

张老师:

      朱开群老师在讲座《从深度学习到深度教学—基于核心素养教学化实施》中对深度学习的特征和含义深入浅出的剖析,使我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是基于情境-问题-情境的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新知识,又将新知识迁移应用到新情境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创设真实又有梯度的情境,设置高质量且逻辑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又到情境中去,在思辨中不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维进阶。

杨老师:

     以“正直向上,热于求知”为校训的扬州中学,学校坚持课程改革,以高品质课程培养高规格人才。贴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学生纵向成长轴上探寻“融合”契机。传统教学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夯实学科根基,在“五育融合”理念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育人方式需发生变化,针对一个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中挖掘“五育”要素,“五育”要素不一定都在其中,可能只涉及其中的两三种,通过巧妙设计将其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让更多的学生从被动学生转向主动学习。

陈老师:

      苏州市教科院朱开群副院长在讲座中提到新高考下要求训练要变革,要把问题的数量降下来,把问题的质量提上去。朱老师以企业发展为课例:提到雷军的“飞猪理论”,即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总结为顺势而为;也提到马云的观点“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猪还是猪。”还有百度李彦宏的观点等几则材料来创设情境提出一堂课的议题:猪如何在风口飞,又不至于被摔死?通过开放性议题的深度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通过朱老师讲座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在海量信息时代将来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世界,问题将比以往更开放,有更多的起点,更多的路径选择,更多的终点,所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成了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让老师走入深度教学,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

黄老师:

     此次研修学习中,南通市教科院中学政治教研员成洁老师问“如何教学生认识一条狗?”,并提出“学习逻辑=生活逻辑+学科逻辑”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以往我们经常处于两个极端,“站在生活的立场批判学科,站在学科的立场批判生活”。成老师说:现在要思考怎么站在学习的立场思考这个问题。所谓学科逻辑就像把一只狗分解,先学狗头再学狗身、狗腿,最后学狗尾巴,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简单应用,学完了,考完了,但考100分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狗;生活逻辑则思维是狗是一种动物,再来说说狗有什么用,画一画狗。生活逻辑是先认识狗、看狗是狗;学科逻辑是看狗不是狗,学习逻辑是看狗还是狗,教会学生狗头、狗身、狗尾巴还不够,要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学习逻辑是进阶取向,学习逻辑=生活逻辑+学科逻辑,认识一只狗,除了认识生活情境中的狗,能分解狗的各个部分,还要认识狗的独立价值以及狗对于人类的意义。过去的学习过多强调学科逻辑,忽视生活逻辑,现在倡导的是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整合——学习逻辑。学习逻辑依靠整合论,期待通过习得的过程,实现从“双基”到“素养”的升华。




阅读 12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