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节日渊源  传承民俗文化

------哈密市第五中学

节气与民俗社团小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和丰富专业知识, 我校成立了节气与民俗社团。经过一学期的活动开展,社团成员们都收获了更多的地理知识和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现将本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准备阶段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特点,确定社团名称为节气与民俗社团。各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报名,七年级地理教师张晶老师与马静老师为指导教师。

     

    目标和备课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我们东方人智慧的结晶。

      “节气与民俗”社团,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了解先人智慧,在“洋文化”盛行的当下,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信。了解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等拓宽学生知识面。

      本社团成立的目的是让部分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地理知识,拓宽这部分学生的地理常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 动脑的能力,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为了上好每节社团课,教师马静和张晶进行了精心的备课, 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

社团活动  

活动一:知节气

      作为第一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项目,二十四节气的“名气”在当下还远远不够。课堂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了解节气知识。 用诗歌带领学生感悟节气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用诗意去探寻世界,是人类最美的栖居方式。诗歌和节气同样密不可分,古人经常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滴,因此在社团活动中,我们也会带领着学生跟随古诗词的脚步,去探寻节气的足迹。在吟咏、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体会节气之美。

活动二:爱节气

      让自然成为学习的天地,让节气成为灵感的源泉。通过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和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更好地观察身边的事物,留心自然环境的变化,用更多样的方法记录生活。

    活动效果

      通过社团活动,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文化瑰宝了解得更多,体会到了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1.培养了学生对手工的兴趣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手工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绘画的色彩搭配,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主动的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社团。

    3.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社团活动不仅仅是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学生利用已学得的知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当然也更好地增加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活动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普遍得以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充分发挥。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陶冶情操,丰富了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社团活动也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相信在新学期来临之后,节气与民俗社团将会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撰稿人:马静 

校稿:张晶 

图文编辑:任彬彬

初审:岳贞  

复审:刘丽春  

终审:张梅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