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北星小学“图+美”课题组成员王秋兰老师,秉承着“学研新课标,构建新课堂”的理念,开展了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上课伊始,王秋兰老师邀请了三位同学到讲台前模拟早操列队,要求每相邻两位同学之间隔1米。接着问:“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到,这路纵队长2米,因为有两个空,两个1米就是2米。让学生参与,呈现情境,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间隔和总长。
王秋兰老师通过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间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马路两边整齐有序的路灯;欢庆国庆城市里挂满的灯笼;小路两旁的盆栽;马路两边一排排的树;楼层与楼层之间也有间隔;还有栏杆之间也存在间隔。这些都是我们看的见的间隔,还有看不见的时空间隔,比如我们广场上的古钟敲响的时候。
她顺势揭示像这些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我们将这些简单的间隔有关的问题归为植树问题,引出课题:《植树问题》。
学生们发现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繁为简,研究15米、20米、25米的小路。王秋兰老师趁势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树,动手种树探讨规律,学生动手在作业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植树问题。她温馨的提示学生,第一,先看清楚自己研究的总长是多少?每隔5米栽一棵的情况应该把这个线段平均分成几份?第二,在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汇报了自己小组的方案,并根据完成的表格,找到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或者棵数-1=间隔数。
王秋兰老师通过深入的解读和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精心设计加精彩的演绎,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应用意识地培养和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本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王秋兰老师把学生从数学带回到生活。校园绿化、公共设施很多都是运用数学知识设计的,承载着知识的力量,要好好爱护我们身边的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
王秋兰老师的这堂课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深究、勤于动手,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构建了一个学生学与教师教相辅相成的优秀课堂。
编辑:曾绍芬
审核:邓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