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蓄能拓视野 归来共享同提升——横峰县实验小学“学为中心”学习分享会

青榕windy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4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为了深入横峰县教育教学改革,感知“学为中心”自导式教学理念,深入理解“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型,打造“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在县教体局的组织下,我校教师先后赴四川绵阳和凉水井两地参观学习,并在校内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学习分享。

四川绵阳队

     晨诵: 汪晓萍校长认为晨诵是新教育的一种仪式,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力求创造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晨诵的内容可形式多样化,要注意晨诵的的技巧,强调学生的精神状态,而不是知识的掌握。

     教学模型: 余芝娟老师认为以“学”为中心课堂的教学模型是学、问、思、辨、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入、放、收、成、用,二者之间形成教学闭环。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高参与,高思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思考,把这十个字击穿打透,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方能显成效。

     小组合作: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李娟主任觉得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明白的,而不是老师讲明白的,老师要做到的是“让课堂静下来,让学生动起来”,注重合作过程中的个体参与度、课堂生成以及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不能流于形式。

      教育视角:滕文超主任就“如何设计高思维学习任务”提出了三个教学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作为教师应该以这三种视角去纵观知识间的脉络,整体把握教材,厘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教学心中有数,细致入微。

      教研:语文教研组长方丽老师通过多维度的观察分析,进行深度探究,认为建构“成长共同体”式的教研体系是助力教师成长的极佳途径。第一,要创建“成长共同体”式的教研平台;第二,要细化“成长共同体”式的教研评价,增强集体凝聚力,激发教师内驱力。

      观课议课:许云书记认为,观课要“三观”,观教学模型(学、问、思、辨、行)、教学方式(入、放、收、成、用)和学习方式。议课主张参与者要“同在共行”,提倡“以学心观,以仁心说,以益心辨”,增益参与者的专业发展,增益学生的有效发展,增益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的改进。

凉水井队

      早自习:滕青老师在赴凉水井学习时,看到了早自习的新样态,一节没有教师的晨读课堂。在“学为中心”自主管理式的晨读课上,班级小老师负责组织晨读,分时段、分学科组织同学们有序的进行读、背、测、纠,节奏紧凑。

      一案三单:刘冬妮老师在凉水井的课堂里发现,承载学习任务的载体是“一案三单”——助学案、课前预学单、课中共学单和课后续学单。通过这三单,把我们整个课堂串联起来了,凉水井的课堂是任务驱动的课堂,也是深度对话的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杨林清主任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分为:思、说、展、评四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不断的进行思考,交流和质疑,最后形成知识的建模。丁彩霞老师补充到:对于“学为中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我们要注意小老师和小组长的培养,要对他们进行常规的辅导,给予平台锻炼。

      课堂:观摩了两天凉水井的课堂,陈燕老师发现:他们的课堂师生时间观念强,课堂节奏快,课堂效率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展示时,汇报语言规范,学生评价语言多样化,通过小组间不断质疑、补充、纠正进行知识体系的重组和建构。

       付金春校长就小老师、小组长的培养给予了分享,无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管理中,二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先抱扶再放,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利用课间对他们分配任务,作好规划,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多元。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郑剑波校长通过对四川绵阳和凉水井两所学校的探访,从课改精神、课改成效和课改策略经验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提出我们实小教师要“借他山之石,悟攻玉之道”。从思想上,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从行动上,我们要构建高效课堂,向真而行,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同学成为“同学”。

      风漾清萍之末,路成跬步之间。从“走出去”到“带回来”,一“去”一“来”间,发挥着外出学习的最大效应,让我们凝心聚力新征程,教师赋能再出发,在思中悟,在悟中行,在实际行动中让“学为中心”落地生根,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阅读 4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