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福州船政文化,回顾中国船政发展

Linnnn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6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意象需要更多的记忆和文化。福州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记忆与文化一定离不开——船政 ”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157年来船政文化滋养着福州发展之根,同样也是福州重要的文化名片。位于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城就是感受船政文化的大好之地,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触摸看得到的历史。

罗星塔公园

与马限山麓下的马礁隔水相望的是罗星塔公园。罗星塔公园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马尾罗星山,山脚沿闽江砌驳岸,围栏杆,堆叠假山,广植草木。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穿过公园入口处的牌楼,园内四时花木繁茂,风景宜人。几株参天古榕,紧紧相挨,郁郁葱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环抱着巍巍古塔。

罗星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相传,七娘系岭南人,因姿容佳丽被乡间豪强看中,设下圈套,诋其夫罪,调入苦役。七娘随夫入闽,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变卖产 ,在此建造一座石塔,为亡夫祈求冥福。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澜砥柱,水势旋涡,若“磨心”,所以也称“磨心塔”。

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毁之塔刹。1964年重修,因栏板和塔檐剥落,只好改用铁管栏杆。但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福州于道光二十四年开港,罗星塔因而为欧洲人所熟悉。外国人的船舶行驶到福州马尾外海时,远远望见了一座塔,塔屹立山顶,砥柱海天,欢呼道:“ChinaTower”。罗星塔成为国际公认的航标、闽江门户标志。

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在福建海关内开办大清邮政福州邮务总局,并在营前海关内开设罗星塔分局。从此罗星塔成为世界邮政地名之一,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而几百年来罗星石塔,正像一位巨人聆听着马江惊涛,怒视着倭寇犯闽,注视着清末洋务复兴之举,见证着中法甲申海战之炮火风云,目睹着中国船政文化兴起之路......

船政绘事院

绘事院是进入中国船政文化城能看到的第一个建筑,红砖白瓦,古色古香。

福州船政绘事院始建于1867年,设在合拢厂楼上,它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制图和培训机构是船政的生产设计和制图部门,负责舰船以及各种机器的深化设计、制图等工作,同时还是船政的工程制图教学机构,培训专业的制图人员。

     

船政绘事院开启了近代中国拥有专业舰船、机器生产设计部门的历史,在船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扮演着设计制图中心的角色。民国时期,绘事院一度更名为图算所,1933年归并于工务处。新中国成立后,绘事院建筑得到保护,1986年在绘事院内设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2019年经过修缮,作为陈列绘事院自身历史的展馆。

从1868年到1873年底,绘事院共毕业了22名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大多留在船政各厂和学堂任职。魏瀚、杨廉臣、陈兆翱,一批绘事院培育的英才,当时就在这里,绘就了船政历史。

铁胁厂

走进船政文化城马尾造船厂片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别致的玻璃房。透过外围玻璃,内部有百余年历史的钢铁构架清晰可见。钢铁构架锈迹斑斑,结构之间多以铆钉相连。这栋建筑便是修复后的铁胁厂。

铁胁厂是船政历史上重要的生产车间,原是木结构的打铁车间。1875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建造当时各国盛行的铁木合构轮船,即“铁胁船”,便将打铁车间改造为铁胁厂。后来铁胁厂专门制造钢铁、船胁、船壳、龙骨、横梁、泡钉以及船上钢铁物件。1898年,铁胁厂改建为钢铁构架厂房,后经抗日战争,仅留存下一处钢铁构架。而后马尾造船厂将此作为铸造车间。2020年12月,铁胁厂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修复后的铁胁厂以极具创意的形式,呈现了历史记忆。建筑外围玻璃幕墙以时间轴为设计理念,屋顶和外立面以渐变的形式,展示建筑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铁胁厂不仅见证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还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起步。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就是在此诞生。

“甲型一号”是拖进式双浮筒双翼水上教练机,机身采用福建本省出产的杉木、樟木等木材,飞机动力源自寇蒂斯OX-5型发动机,机体与机翼用钢绳拉紧,全机亚麻布蒙皮。其主要指标和飞行性能均达到当时世界水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军事上的使用价值开始显现。当时的中国海军将发展军用航空作为加强海军战力的捷径。1917年底,在马尾创设“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培育航空工程人才。翌年,福州船政局下附设飞机制造工程处,组建了我国第一家飞机研制机构,后改名为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1919年8月造出“甲型一号”,我国航空工业由此起步。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以弘扬船政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筹建于1997年,原名为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2004年全面改版后更名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2010年对外免费开放,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福建标志性文化旅游场馆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及全国巾帼文明岗。

    2022年1月船政博物馆迁至船政文化城马尾造船厂片区原综合仓库内,展厅面积约4450平方米,设有“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和“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两个基本陈列,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全面展示船政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科学与爱国为重要标志的船政文化。船政文化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品3件,二级品11件,三级品446件;资料1000多件。因船政文物藏品的特殊性,目前藏品来源以船政后裔和老海军人士捐赠为主。

船政文化

马尾是中国船政的发源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更是中国船政文化发展的缩影,给后人留下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1.民族自强

在列强侵华势力扩张,民族危难之际,船政员工以其坚韧不拔的民族自强精神,艰苦创业,开拓革新,创造了许多旷古未有的光辉业绩。不仅制造出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批军舰、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制造出中国第一批飞机,而且创办了船政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社会科学人才,翻译西方小说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和中国近代化进程。

2.崇尚科学

沈葆桢高瞻远瞩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船政前途的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船政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行政管理层层负责、处处把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洋务。

3.对外开放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沈葆桢等人更明白知夷才能制夷的道理,既重视社会经济的改造,更重视近代西方最新科技成就的吸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举措,把开放意识化为扎实的行动。

4.改革创新

船政创业者坚持改革创新,义无反顾,坚定自信,催人奋进。以新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到西方汲取新知。注重实践,背离传统科举制度之道,使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有用之才。

以福建船政文化,回顾中国船政发展。福建船政起源于民族危难之际,于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滋养下艰难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40年辉煌时光,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反映了中国船政文化的艰难发展历程。

个人心得

黄慧英:

    亲临船政文化博物馆,让历史更贴切的一幕幕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在各个历史战争中出巡的巡舰仿佛可以把我拉回体验当时激烈残酷的战争当中,联系现今的我们,则让我懂得如今的太平社会是如何的来之不易。我们则应当向那些伟人看齐,奋发图强,为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来回报那些先去的烈士们。此次的马尾船政文化的学习,让我更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历史,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在各位烈士伟人的身上理会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我们应当从最基本中华民族特有的励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成就最出色的自己,才有回馈社会,忠心报国之词。发奋学习、努力奋斗、薪火相传,这才是处于21世纪的我们的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


郑诗怡:

马尾是近代工业起步和发展的起点,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中国船政发展历程的缩影。虽然都知道19世纪末坚船利炮撞开清朝大门,中国被卷入世界工业化的浪潮里,但是看见盘着长辫子的清朝人和教授机械工程的洋教授的世纪相遇还是觉得很神奇,比如船政学堂的学员学习英文单词和我们一样用小册子分单元背英语单词,一下就变得生动亲切了,不再只是像故事里符号化的人物了而是和我们有了共同的特点。每次进到博物馆里看见大量的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人才惊觉中国的历史这么长,中国人这么多,投身海防、船政事业的人不计其数,为救国家抛洒热血,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史书上关于他们的记载也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但是在一百多年前,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枢:

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们先后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近代红砖工业建筑、轮机车间、绘事院、铁胁厂,阅览了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及模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了中国船政历史人物的展区。这些人物是中国船政历史上 的重要人物,他们为船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区内陈列着这些人物的雕塑和相关的历史文物,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伟大成就,让人深感敬佩。在这里,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历程,还感受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和海洋文化的魅力。我相信,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的造船业将继续为世界航运事业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宋欣怡: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中,我和小组成员一起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的发展历史。绘事院中,浏览了中国近代军舰的绘制图纸,从1867年船政聘用法国工程师卢维组建绘事院,到中国军舰、亚洲装甲舰的开工设计,1958年马尾造船厂成立,2019年绘事院原址改设船政绘事纪念展,船政绘事院见证了中国船政自主研发的从无到有。博物馆中,记述了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船政的每一步成长。革命先烈面对强敌,前仆后继,英勇无畏;外国留学的学子回国报效祖国,中国海军力量逐渐壮大。中国船政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新时代青年借鉴、学习,并以此为指引,在未来学习工作中运用于实践。


张滢: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马尾罗星塔-航海绘事院-铁胁厂-船政文化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体验。

    在参观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听取讲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式,深入了解了船政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这些学习和了解,我对船政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判断。我还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图片,这些些文物和图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船政文化的历史和发展。通过这些文物和图片,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总之,这次参观船政文化实践地点的实践体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船政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传承,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郑洋洋:

    我有幸参观了船政博物馆,这是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与文化魅力的难忘体验。

    一进入博物馆大门,我仿佛穿越回了那段船政的辉煌历史。馆内陈列的文物、模型以及图片,生动地展示了船政的兴起、发展、兴盛以及衰落。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我深感震撼。

    我参观的目的是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船政的历史和文化。我明白,船政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领域的革新,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船政的发展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许多思考。我认为,船政的辉煌历史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其文化的繁荣。

    以博物馆内展示的一艘古老木船为例,它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它依然坚韧地存在着,这让我感受到了船政人的坚韧和毅力。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船政博物馆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船政的历史和文化,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我相信,这次参观的经历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 6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