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我和我的日子都会发光。我们在追光中相遇,一起沐浴着阳光前行。愿你心里所想的东西都能够如你所愿,得到你想要的。
我们班的李明轩,父母在他上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忙于事业,把他交给60多岁奶奶监护,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陪护,该生上课听讲随意性大,作业基本不做,学习没有动力;课下行为更不规范,例如,文明如厕排队路上,故意推搡别人,追逐打闹,故意滑步前行。针对李明轩同学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帮助他树立信心。二、利用吃饭的时间和他谈心,及时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三、加强沟通与家校配合。经常与孩子家长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长沟通。四、宽容学生,允许他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对待后进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五、帮助他建立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关系,同学间在一起,关系是平等的,一个行动,一句体己话让他们更有亲切感。两个信得过的同伴在一起,学习上取长补短,劳动上、生活上互相帮助,性格、思想上互相影响……慢慢地,他们就走上自主学习的正轨。六、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后进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挑选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后进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
我班的狄圣涵同学,第一次接触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聪明活泼,反应快。并且我说要选举班干部时,他毛遂自荐当上了我们班的班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常惹事生非。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宽容在他的眼中是懦弱的表现;有时,他违反了班规,我找他谈话,他总是满脸不服气,所谓“歪理十八条”,他是条条有理,总觉得他有点“不听话”。并且每次老师有事或者开会离开课堂,让他负责全班时,全班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他呢,由于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所以管别人怎么有说服力呢?因此,不久他的班干部就被别人代替了。但我还是会时时关注他,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我暗暗下决心,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
一天下午,我亲切地询问:“为什么总是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总爱跟我对着干呢?”“你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他还是以他一贯的强硬作风回答我。听了他的话,我回忆起以前对他的态度,突然感到,平时对他的指责太多,或许已伤了他的自尊心。我对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对他说:“老师以前对你的态度有时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老师向你道歉。”听了我的话,他脸涨得通红,有点激动地说:“至少我不是个坏孩子。”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师生关系是亲密的。对学生尊重和信赖。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他上课发言积极,有一定口语表达能力,据说他还参加过专门的口才培训,并在演讲比赛中得奖。于是每堂课我都不忘让他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天中午下课,我走到办公室刚要坐下,“杨家贤跑了!”班干部着急的话语惊到了我。我急忙跑出办公室。问清去向后,我一边打电话联系家长,一边和班干部在校园里找。终于在找到教学楼后边时,看到他正拉着杨家贤向我走来。原来他看到杨家贤从教室出来后,他便尾随其后,并及时通知班长。这才让我快速找到杨家贤,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这时不知怎的,我注视了他很久很久,一种崭新的情感在我们之间滋长。
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更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发生在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张旭航与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他:你平时学习不认真,现在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并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张旭航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扔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张旭航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张旭航多管闲事,并辱骂张旭航,才有了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张旭航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该负主要责任,张旭航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必须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怎么办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张旭航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帮我反思,促我进步。
最后要走进学生心灵。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常浩毅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直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我们班的同学在教室上美术课 ,轮到常浩毅展示时,由于教室地面湿滑,把水彩颜料弄洒了一地,结果气得他把水彩颜料全部倒掉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慢慢说出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最后,他终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么办呢?一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扶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扶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意和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非常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除了上面的几个小插曲,我会利用每周的班会,对班级的卫生、纪律、出勤、行为习惯,学习等进行每周总结。表扬先进,批评落后,让他们认识差距,迎头赶上。每月还会来个月总结,根据班级综合评价机制,评出班级优胜小组和美德少年。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老师只要用“爱”这根针就能把它们串起。教育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怎么能知道知己存在的真正意义。今生有缘才能共舞,珍爱今天方能无悔。让我们一起期待着孩子们的未来,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追寻属于他们的光芒
作者简介:许新霞,新安县涧滨水城实验小学三三班的语文老师,从教已有23个年头,一直秉承教书育人,耕耘在于奉献的教育理念,用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呵护他们,爱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