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的生活非常切合实际的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则是文化的浮现。
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所以,在幼儿熟悉的本土文化中获取教育资源,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青海的本土文化,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本土文化活动。幼儿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深入了解青海的本土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意识。
12月12日大班组幼儿开展了青海本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分别开展了:青海社火《扭秧歌》、青海美食《洋芋津津》、《狗浇尿饼》。
开展活动目的
1. 了解青海本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2. 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和创造能力。
青海社火《扭秧歌》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 大抵以滑稽取笑。” ( 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现时,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表达人们对“神”的崇拜,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来自小朋友们的表演💃💃
青海美食《洋芋津津》
洋芋津津是青海海东小有名气的小吃。洋芋津津是流传已久的一种家常饭。洋芋津津,顾名思义就是以洋芋为原料。首先将选好的洋芋用挫子磨成细粉。然后在磨成的细粉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淀粉,接着在烧热的铝锅中放上食用油,把拌好的洋芋粉倒进去铺平,用中火烹制,等五六分钟翻面,待两面焦黄时就做好了。洋芋津津的制作方法看着简单,但是一般人可是做不出那种外面酥里面筋道的口感。制作完成后的洋芋津津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将醋、辣子和蒜拌入洋芋津津中,就好像吃酿皮一样。一口吃下去,不仅能够品到醋和辣子的香味,而且还能够感受到那种酥脆筋道的口感!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将自己喜欢的蔬菜或者肉类,和洋芋津津混在一起像炒菜一样再炒一遍。
来自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美食🥔🥔
青海美食《狗浇尿饼》
很多餐厅招待客人都会隆重地推荐狗浇尿,一是由于饼色金黄美观、甜香柔软,二是能满足宾客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体验青海的美食。在2010年世博会时,狗浇尿作为青海风味小吃参加世博会,因名字不雅而改为“青海甘蓝饼”。制作方法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擀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菜籽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擀为薄饼,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菜籽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菜籽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颜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菜籽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
来自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美食🫓🫓
青海美食《荆盖奶茶》
那一碗碗飘香的奶茶如同浓浓的母爱与我朝夕相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我也在母爱和奶茶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在青海老家一碗碗奶茶成了各民族喜爱的健康饮料,非常适合高寒地区饮用。拿出茯砖茶,在茶壶里投入一小撮砖茶叶,茶与水拥抱散发出淡淡的气味,当茶叶煮沸翻滚后,壶中的茶叶完成了生命的华丽绽放,清香浓郁,茶水变成赤红色时,用漏勺掠去茶叶,再加入盐和鲜奶,不停地用筷子搅动,直到牛奶完全融入茶水里。随着浓浓的奶香味和因沸腾如荡漾开来的白色浪花,香甜的奶茶弥漫开来,一壶奶茶就烧好了,芬芳诱人的奶茶令人沉醉。
看看小朋友们正在品尝亲手熬制的奶茶🥛🥛
青海民谣《古节儿当当》
古节儿古节儿当当,
猫儿跳到缸上,缸扒到,水倒掉,
猫儿姐姐来了烙馍馍,馍馍来?
狼抬了,狼来?上山了,山来?
雪盖了,雪来?化水了,水来?
调泥了,泥来?漫墙了,墙来?
猪毁了,猪来? 猪家爷打死了。
看看我们大班小朋友表演的青海民谣《古节儿古节儿当当》。
此次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意义,让幼儿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更让幼儿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活动顺利的开展,离不开家长朋友们的配合,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设计,更离不开孩子们的积极参与。真的是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