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诵杜甫“人生第一块诗”之我见

廖碧贤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7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众所周知: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一位心怀天下的诗中圣哲,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因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而被称为“诗史”。他一生写有4000多首,但现留存的仅1400多首,而且绝大多是反映当时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的诗句,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直到生命最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一不是百姓和他自己苦难深重的写照。而这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听到官军收复失地、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冲口而出,大笔一挥,写下的这首诗。该诗直抒胸臆,情感奔放,处处洋溢着喜悦之情,相比诗人的其他绝大多数沉郁悲壮的诗,此诗风格迥然不同,有人评说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所以它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块诗”。此“快”,真是大快人心的“快”,开心快乐的“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何朗诵好这首诗呢?

  第一: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确定其情感基调。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后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捷报后写下的。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展开想象做的美好憧憬与规划,显示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与欢快之情。所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轻快欣喜的。

  第二:用情感塑造声音。

      朗诵不同于朗读。  一般来说,朗读用标准的普通话将作品读出来,它不需要掺杂朗读者的主观情感。而朗诵,顾名思义,朗诵朗诵,无我不成诵,无演不成诵,它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它要求精确地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是作者跳动的心,也是朗诵者勾人的魂。我们要充分调动主观情感,可使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达到与诗人脉搏共振,心随诗跳,情随文动,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所以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情发声,读出那种诗人听闻捷报后的惊喜若狂之情。

  第三:角色感。

     我们要根据诗中内容,结合写作背景,仿佛在眼前和脑海中出现了诗人当时出口吟诵此诗的表情、动作、眼神、语气等等,就如同自己就是诗人,要像演戏一样,进入角色,想象诗人平日满腹悲愁,而现在放声高歌、开怀畅饮之景。

  第四:画面感

    我们用声音好像作画一样,将声音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美好画面。做到诗画合一,使听众产生栩栩如生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美好画面感觉。

  第五:韵律美

     此诗语言精炼,声韵和谐。我们要做到字音长短交替、声音高低错落、语势抑扬顿挫、力量强弱虚实、语速快慢变化,如:平声字可读得稍长,而仄声字则要短促;“忽、满、愁、喜、狂、白日放歌、青春作伴、即从、便下……”这些字可重读;“愁、喜、好”可用虚声;语势一扬一抑,“却看妻子愁何在”语气上扬,读出反问的感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可以稍快,反映出诗人一气呵成、气势如虹、迫切欢畅的回乡心情。这样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虚实结合、抑扬顿挫,使听众充分感受到此诗的韵律美。

  这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年的七言律诗,虽只短短的56个字,但要真正朗诵好却不容易。上面是我朗诵这首诗的点点浅见。在此抛砖引玉,相信大家还有更多高见。

      让我们尽情朗诵,朗诵出这首诗的韵味、情味、意味、品味和余味!

阅读 7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