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野桜的美篇

春野桜
创建于2023-09-09
阅读 13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周扬作了主题报告。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向,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2.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十七年文学的特点主要有:①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②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③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这个时期的少数作品艺术性并不高,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呈现程式化倾向。

3.试分析十七年文学的创作特点。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中,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十七年文学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地位

文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位置显要,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比起“旧中国”来其实有很大提升。许多知名作家,常被委以各种国家、执政党的政治职务或头衔。而文学机构(作家协会等)本身,也建构了政治权力模式的等级,提供各种职务以供分配。

(2)创作对象

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大多学历不高,在文学写作上的准备普遍不足,思想和艺术借鉴的范围狭窄。农村、战争和革命运动对中国现代作家来说是新的、重要的经验,但这些经验的开掘、表现,因文学观念和艺术素养的限制而受到严重制约。写作上传统性的那些“难题”(诸如生活经验到文学创造的转化,虚构能力和艺术构型能力等),在许多作家那里,或者没有自觉意识,或者难以寻克服的途径。

(3)作家

在“十七年文学”中,理论批评与文艺政策阐释,与对文学作品的批评难以分开。因此,重要批评家与文学界的领导者在身份上也常重合。周扬、茅盾、邵荃麟、林默涵、何其芳、张光年、陈荒煤、冯牧、李希凡、姚文元等,是这一时期活跃的批评家,他们其中的许多人,也同时是文学界的主要负责人。

(4)写作主张

这一时期“中心作家”的多数人,认定文学写作与参加左翼革命活动,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文学被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主要体现为:

①他们对于文学自主、独立的观念,会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认为可以把政治活动,社会参与跟文学写作加以区分。

②他们普遍认为,凭借着“先进的世界观”,作家能够正确地认识、把握客观生活和人的生命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③他们所实践的革命和文学,正体现并阐释着这一发展规律。

因而,不存在令他们困惑的悖谬情境,也不可能会有神秘、不可知的领域。明确的目标感和乐观精神,必然是他们作品的基调。

(5)题材

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种:

①歌颂、回忆、斗争;

②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

③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因此,这个时期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代表作品中,小说有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梁斌《红旗谱》;诗歌有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话剧有老舍的《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等。

阅读 13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