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次月考分析
时间:2020年10月26日
主讲人:吴传建
参与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
地点:年级办公室
2020年10月26日,高三语文组备课组召开了十月份第二次备课组会议,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共同探讨第二次月考的考试情况以及由此反馈出的问题,以利于往后有针对性的展开复习。
第4题:丁春娃老师
本小题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总分4分,平均分0.86,得分率极低。3分以上107份,0分(含空白卷)395份。存在问题:
1.审题不严谨,不是回答行文脉络,而是概述内容。
2.没有结合文本作答,只是泛泛谈“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分析。
3.概括不准确,不精练。有些答卷语句不通顺,有语病。
第5题:陈春梅老师
问题: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总分6分,平均分3.3分。存在的问题:
1、对题干理解不准确,如答到“保护作者合法权益”
2、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的比较多,概括能力差。
3、对文本不够理解,答题的点不准确。
4、不分点答题。
5、答题时第一点大多数同学能概括出来,第三点答得不全,适当给了分,第二点很少同学概括正确,第四点的答案也少同学答到。
建议今后要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要求答题的规范性。
第8题:李娇丽老师
1.问题是3次“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就能够发现三次的不同作用。很多学生认为3次的作用都一样,只写了一处。暴露出学生审题的薄弱,阅读文本的能力与耐心都不够。
2.问题的指向性很明确,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学生的答案没有指向人物方面的作用。
3.很多学生认为文中的铁锁是“我”,铁锁爹是“我爹”,这样的作答都得0分。
4.分点答题的意识没有。
第9题:戴雕老师
总分6分,平均分2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失误。题干要求分析的是“人物、环境、情感”,学生却从“情节”角度作答,比如:“贯穿全文的线索”,“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2、答非所问。题干要求答“人性之美”,部分学生回答“人性丑恶”和“社会丑恶”,而且不在少数。例如:“学生看不起师傅,称师傅为臭蛋”,还有“体现教育制度的残酷”等。
3、没有分点答题,答案也不明晰。学生把“情感”、“环境”等杂糅在一起,没有针对题干问题分类答题。
4.语言重复。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分了三点答题,但是三点都在描述“农村条件艰苦,重利轻教”,没有涉及其它方面。
5.学生不理解从“情感”角度如何答题。
第13、16题:吴传建老师
第13题:翻译题。平均分2.56,题简单,学生得分不错。评分标准:每道题三个关键词有采分点,只要意思一样就给分,必须答对两个关键词以上,而且句意没有明显的意思偏差或错漏,才给句意分。但关键词的翻译如果写错别字则不给,要学生强调。
(1)“系“”,只要写出关,扣押,囚禁等都给分,但说“在牢里呆了很久“”不给,因为没有翻译出系的意思;
兴,繁忙,繁重,繁多,农活多,兴旺都给分,兴起不给,因为已经是繁忙当中,而不是刚开始的阶段;
且,暂且,暂时,临时都给分。
句意方面,说一个囚犯,或者唐临下令,或者没有提到唐临跟县令说,或派囚犯去耕种(不是政府派遣,是回自己的家耕种)句意分都不给,因为这三种情况句意偏差太明显。
(2)、赇,贿赂,受贿,受赂,(收)受财物,受钱财,收好处都给对,但贿字很多同学写错,不给分;写成收钱也不给,因为贿赂包括财跟物,未必只有钱。
论,定罪,按照法律判决,都对。
诏戮于朝堂,状语后置句,只要能看出学生句式对,句意意思错也给分了。
第16题:诗歌主观题。本题也不难,年级平均分2分,但满分不多。主要讲学生存在的两个问题:
1、不分点答题,几乎90%的学生都没有分点。后果是容易丢分,因为答案是按照三个点,每点2分来设置得分点的,而且阅卷老师很难做到给每个学生仔细分点。
2、诗歌主观题的答题缺少规范。本来就应该是论点+分析,但很多同学只有概括,没有用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论证,这也是丢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同学三个得分点都答到,但每点论述都不够充分,只有一两句话,最后每点只得一半分
综上所述,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按点按分值来答题,必须要强调再强调
第14、22题:赵琨老师
第14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三分分三个方面,一是萧龄之是皇亲国戚齐高帝五世孙,一是曾任广州都督,一是按身份应减免刑罚。每点一分。
学生答题出现问题在于:1、不认真审题,有同学甚至回答处死萧龄之的原因,把萧龄之的名字写错的同学占五分之一。2、关于萧龄之的身份只答了皇亲国戚,没有回答广州都督。也即“议亲”没能答出“议贵”3、照抄原文,不翻译不解释4、只答出其身份,没有答出身份和减免刑罚之间的因果关系5、书写极其潦草,无法辩识的试卷太多。
第22题,考查内容拟写通知,主要考查学生对应用文体通知格式、内容的把握。在答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完全不知道通知的格式,全年级无一人格式完全正确,有一部分全无格式可言,甚至单单是内容在段首也不空两格,顶格写。
内容上出现问题在于要素不全,缺失时间、地点或者主题。另外,语言不符合文体风格,赘述多,描述性文字过多。最后就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
第19、20题:朱楠老师
第19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之原句和改句的比较题,这道题是一道有答题技巧的题型。
可以从修辞、句式特点、语体风格等角度来考虑!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能看出来这道题同学们都经过了训练,答题的方向基本是对的,关键是绝大多数同学只注重套路和技巧,比如答出了修辞手法,而没有实质具体的分析出表达效果,这是最大问题;另外自我对文本的解读缺失!
第20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题。
这道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很好的考虑前后勾连和总结概括。
第23题:陈美玲老师、施蕾老师、陈若玲老师
作文评卷标准:1、如完全脱离“脱贫”话题来谈此辩题,属于离题。分数低于24分。如略提到就在24分基础上适当加分,但不超过30分。2、不符合辩论稿或发言稿格式的(如要有称呼、第一段要表明观点),扣5分。3、字数不到600的不及格。不到400字的20分以下。
存在问题:1、概念不清。“志”和“智”这两概念混淆,故说理前后有矛盾。
2、审题不清。没有扣紧“脱贫”行文,只是单纯讲扶志重于扶智或扶智重于扶志,没有联系扶贫脱贫,或是只在开头结尾点一下扶贫脱贫。
3、辩论稿的格式没掌握,要么没称呼,要么没在开头表明观点,甚至有一些同学提出“扶志与扶智并重”的观点。有些写成了演讲稿。有些写成了材料作文。
4、逻辑混乱,不会论述。
5、知识面浅且窄。
6、语言匮乏,通篇就是反反复复的说着同样意思的几句话。
7、书写潦草无比。
最后是备课组长吴传建老师总结本次月考情况,再次强调两次阅卷中发现整个年级存在很突出的两个问题,要求各位老师跟学生强调改正一下:
一、书写太潦草;
二、答主观题不分点,导致丢分严重一定要用序号,按分值分点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