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德国的第一天,船停在了路德维希港,虽然称作港,其实是一座城市。20公里开外的莱茵河畔,有一个名叫施派尔的小城,正在等待着我们去观光。施派尔有着2000年的历史,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施派尔大教堂,则是这份荣誉的重要起源。
作为主教座堂的施派尔大教堂,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建于11世纪初。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其皇帝兼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二世为与教宗争权夺利,一心想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以彰显其皇室的政治权势。康拉德把教堂选址在他的家乡施派尔,为了把石料运进来,还专门挖了一条运河通到莱茵河。30年以后教堂落成时,康拉德本人已经驾崩,但是他最终葬在了施派尔大教堂的地宫。自那以后300年,共有8位德国皇帝、国王和4位王后以及几位大主教均葬于此。
与哥特式教堂相比,罗马式建筑教堂简单大方又不失厚重,更接近现代风格。而施派尔大教堂确实在基督教历史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有几次世界基督教大会就是在施派尔举行的。
施派尔就一条主街道,想去哪儿,这个路标指的明明白白的。
沿着街道走到头,高大的古城楼映入眼帘,它既是城门,也是钟楼,看上去挺气派的。
与路德维希港隔河相望的是另一个城市--曼海姆。在船上用午餐时,远远地望见莱茵河上的大桥和对岸的曼海姆宫殿。用谷歌地图一查,步行到对岸是40分钟,当即决定下午的自由活动去曼海姆。
德国的统一比较滞后,在19世纪才得以完成,在那之前德意志地区就是大大小小的公国、诸侯国的组合,即使神圣罗马帝国也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神圣罗马帝国实行一种特有的选帝侯制度,由几个大主教和地方诸侯组成选帝侯, 经他们选出德意志国王,再去罗马经教皇加冕后正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其实就是世袭爵位的几个大家族的成员,嫡长子倒不是必要条件,只是多少得沾点血缘关系。而选帝侯地位显赫,在自己的地盘上其特权跟国王相差无几,并且也可以世袭。地方强权、中央弱势、神权坐大使得这种选举制度应运而生,当时也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具备了这种独一无二的土壤。
那个时期,德国各地建造了一些宫殿作为选帝侯的行宫,曼海姆宫即是其中之一。曼海姆宫建造于18世纪,是欧洲规模第二大的巴洛克宫殿,仅次于凡尔赛宫。手机镜头被我拉到了极致,还是无法拍出该宫殿的全貌。这座宫殿现在已与曼海姆大学合为一体,其中一部分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因没有事先预约,一位管事大妈礼貌地拒绝了我们的访问请求。
曼海姆的街道都是方方正正的,横着竖着走过几个街区,远远就看到了这个作为地标的水塔,走近一看确实挺高大的。
在水塔台阶上转了一圈,景色宜人。
莱茵河中游从宾根到科布伦茨,水路长约65公里,是莱茵河自然风光最美的一段,已被列入世界遗产。
沿途的悬崖峭壁之上矗立着几十个中世纪的古堡角楼,阳光下苍翠的葡萄园在斜坡上蜿蜒起伏,南飞的大雁时不时地鸣叫着穿河而过,绿水青山一片生机盎然。
这是马克斯堡,一千多年了至今完好无损,身姿还是那么挺拔。
这是著名的猫堡,是不是形神兼具啊?
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鼠堡,像不像您说了算。这里面有个故事,鼠堡本来另有名字,据说是猫堡主人将其贬称为鼠堡,从此一语成谶。
游轮缓慢地行驶在这段河谷,65公里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此时的感受只有8个字:美不胜收,意犹未尽。想起当年游览多瑙河的瓦豪河谷时,也曾对其秀丽的景色赞不绝口,可是与莱茵河谷比起来还是稍有逊色。
船停在科布伦茨,下午去了德意志之角。
去了以后才知道,这个角就是莱茵河与摩泽河交汇处一个尖型的突出部,宏观一点,可以想象成一把利剑直插两河之间。
这位马上英雄是威廉一世,原为普鲁士国王。其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瓦解,时势造英雄,他于1871年统一了德国,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国皇帝。
在欧洲时不时会碰上这种集会,必有警察维护秩序。这次的主题是气候与环境保护。
科布伦茨的选帝侯宫,据说曾经是威廉一世的住所。
临湖而立的帐篷内是做小买卖的,商品琳琅满目但人气不足。
河中游轮即为贝斯特拉号。远处山上的城堡是一处古要塞,现为科布伦茨州立博物馆,与德意志之角有索道相连。
在德国的最后一天,去了科隆。船就停在霍亨索伦大桥下,过了桥就是科隆大教堂。
作为欧洲三大古老家族之一的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了普鲁士数百年。1871年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辅佐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即前文骑马的那位仁兄)统一了德国全境,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霍亨索伦大桥建于1859年,是一座铁路公路桥。二战时被德国人自己炸断,战后修复。以后又重新改造了一次,取消了公路,只保留了铁路、自行车和行人道。大桥两端四个角上各立有一座青铜塑像,分别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三个德意志皇帝和一个普鲁士国王的骑马象。
霍亨索伦大桥在科隆大教堂的映衬下格外好看,准确地说,两者相得益彰。
在桥上看到的另一个教堂,大圣马丁教堂。呵呵,又是一个圣马丁。
教堂看的太多了,有点审美疲劳,然而科隆大教堂还是值得一看的。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至1880年完工,工期长达600多年,工匠也有20几代了吧,堪称世界之最。作为德国最大的教堂,它实际上也是德国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象征。二战时,由于科隆所处的莱茵河下游是化工业要津,盟军对科隆进行了密集轰炸,老城的百分之九十毁于战火。但盟军的炸弹避开了科隆大教堂,使得这一历史文化的瑰宝躲过了一劫。
这个精美的金棺是科隆大教堂的镇堂之宝,里面存放的是东方三圣王的遗骸。话说当年耶稣降生时,有三个东方来的博士前来朝圣,见证了耶稣的诞生,并告诉人们这就是基督。从此这三个人就成了三圣王,以至于他们的遗骸也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1164年科隆大主教跟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征战意大利,从米兰缴获了该遗骸作为战利品带回科隆,并请著名金匠花费40年时间打造了该金棺用以存放遗骸。科隆大教堂建成以后就将金棺供奉于内,由于遗骸的感召力,科隆大教堂成为了有名的朝圣地,有“北方耶路撒冷”之称。宗教信仰的力量可见一斑,不服不行。
该画描述的应该就是三圣王朝拜圣母圣婴的故事,看来所谓的东方三圣王应该不是中国人。
科隆香水历史悠久,古龙水其实就是科隆水音译而来。这爿百年老店就是著名的费莲娜香水店,古龙水的发源地,现在是家族第八代在经营。
特意找到这里,本来是想参观一下他家楼上的香水博物馆,不巧要下午才开门。走过路过,香水肯定是要买一瓶的。
下午要去布吕尔,科隆市容只能一瞥而过。
小红人说,皇宫大家都看过不少了,如果对德国的王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布吕尔见识一下。
2000年前,罗马文明兴起,而莱茵河右岸地区还是蛮荒之地,由日耳曼各部落统治,这就是德意志民族的前身。以后数百年间,日耳曼部落逐渐融合成法兰克王国,以后东法兰克又扩张成神圣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版图包括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卢森堡、意大利北部、法国东部、波兰西部、奥地利、捷克等。历史常有神来之笔,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作为掘墓者的日耳曼人竟然以罗马的继承者自居,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认可,神圣罗马帝国横空出世。无独有偶,15世纪莫斯科公国(俄罗斯的前身)的伊凡三世大公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为妻,从此也自称是罗马的继承者,并把国徽改成了罗马的双头鹰形象,同时信奉了东正教。罗马帝国在欧亚大陆称雄一千多年,影响深远,历久不衰,所谓的继承者无非就是想争个“正统”的名份罢了。因此,看看德国贵族的生活居所,还是很有意思的。
布吕尔距科隆约20公里,闻名遐迩的奥古斯塔斯堡和法尔肯拉斯特堡就座落在布吕尔,也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18世纪上半叶,科隆大主教同时也是巴伐利亚第五任选帝侯的克莱门斯·奥古斯特为满足自己奢华生活的需要,用了40年时间建造了这两座宫殿。宫殿的建筑风格深受法国艺术影响,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的结合。在我看来,所谓的洛可可风格,其实就是土豪风格。各种装饰、立柱、壁画、浮雕、墙布、家具、门窗、摆设以及艺术品收藏,外表是夸张和奢华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内在却是高雅和精致的。宫殿配套的花园,一是大,二是规整,从宫殿二层的平台望去,挺赏心悦目的。以前从小说中知道,中世纪有的天主教大主教的生活是极度奢侈的,这回是眼见为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