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 Driving Save

【读书分享】浸润书香 阅读悦美
——城关中心校大侯小学教师读书分享

马铃薯公主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17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本书籍,一个世界

一个故事,一段旅程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遇见

翻开书本

去触摸这世界的美好

邂逅一份温暖的感动


以书“慧”心,以书会友

——《新教育》读后感


城关中心校大侯小学 崔艺晨

内容简介

最近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这本书。本书涵盖了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全方位阐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展示了美好的图景,解答疑难问题,是新教育实验的总结和指导,是教师改变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书。

阅读感悟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

书中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教授讲到:对学生的教育一定是出自“爱”的教育,他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便是爱,爱“教师”这一职业,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我看到有一些毕业之后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刚开始都满怀教育的理想,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但教育的现实往往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般美好顺畅:难以管理的学生、难以应对的家长等等,最初的美好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一个缺乏爱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夏尊丐先生说过:“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泄塘;没有爱,便不能只为教育。”

教师的经验——源自教师的实践

书的前面部分朱教授讲到了新教育的精神包括四个方面:

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

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

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则永远不能成功,同时还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朱教授讲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是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静下心来思考、实践,缺少了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即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我们作为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教授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告诉我们,在教育事业中,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是没有结果的。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培养这种“田野精神”。

同时,书中所讲到的四大改变、十大行动、书香校园、窗外声音、晨诵午读暮醒、师生共读共写随笔。看的时候,脑子里会有很多灵感进发,但仔细想想,却总觉得太艰难。新教育对我来说还是感觉有点空,诗意有余,实践有限,或许是我还没有真正了解,看着那么多的实践活动,心里只有诧异,一个人能把新教育搞好是得付出多大的精力啊!

我一开始不懂新教育的主张,早上我依然让学生读的课文,中午写作业,阅读课听写词语。我现在才明白学校的很多设定,比如每周诵读一首诗,课间操的“每日诵读”,每周一节阅读课。这不正是契合《新教育》中写到的十大行动之一“营造书香校园”吗?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改变。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的指导思想,继续前进,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

美好愿景

校乃家,师乃母,生乃子。老师们不断前进的背影就是学生们不断前进的方向。无论是不起眼的小花抑或艳丽缤纷的牡丹。都当以理想信念为灯,以不卑不亢为帆,以迎难而上为桨,最终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唯有每朵鲜花都盛开,才能花香满园。我相信在李校长的英明领导下,在全体老师齐心协作下,大侯之花必将久开不败。

END

阅读 17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
简篇-美篇工作版

模板中心 同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