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静心环节,孩子们的身与心安住当下
本周学习主题一:扬善隐恶
颂词: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译文: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再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印度哲学家白德巴说:“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译文】 做人的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这样是对别人人格的不尊重,也可能给别人给自己惹来意外祸灾。至于不念人旧恶是要有些胸襟的,只有 有修养的人才可能做到。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 放到过去的恩怨上属于不智之举,忠恕待人,养德远害,应该成为处世待人 的准则。
颂词: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文: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力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是自己作恶一样。如果过分地憎恶,就会招来不必要的灾祸。
颂词: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互相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这副图是一个伊索寓言:大概意思是两个好朋友到森林里碰到一头熊,其中一个人马上就爬到大树上面躲起来了,另外一个人看到已经无处可逃,等熊过来的时候只能倒地装死,熊走过来闻一闻这个倒在地上的人,然后就走了。然后等熊走了之后,树上的这个人下来就问地上这个人,刚才熊跟你说了什么?为什么你没有受伤?地上的人说:“熊告诉我,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把你抛弃的人,不要跟他做朋友”。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是曾国藩提出的一句教诲。
这句话的意思:在公开场合,要积极表扬和彰显一个人的优点和能力,而对于他的缺点和过失,则应私下里去纠正和规劝,以保护他的面子。这句话强调了公开与私下在处理事情上的不同方式,旨在鼓励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采取适当的行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和说服效果。
本周主题二:勿扰他心
研究法国文化的学者许明龙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出现在 17 93年和1795年的法国宪法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孔子认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格言联璧》
译文:以宽容自己的心来宽容别人,就能保全友谊;以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会少犯过错。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周恩来
本周例行:
1.背诵“泛爱众”篇已学内容,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2.不传播别人的隐私,不背后议论他人的过失。
3.背诵圣者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