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时钟世界,感受数学之美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应用研究》成果推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要推进综合学习,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应用研究》课题推广成员组在研读、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按计划进行了综合性实践活动。


一、课前准备


集体备课
11月份该课题成果推广负责人焦梅作课题成果汇报分享,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该课题推广的目标和方向。
11月28日,邀请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贵阳分校帮扶校老师对该课题成果推广、《认识时间》主题教学集体备课进行指导。

研讨精彩瞬间


巧手制钟表
课题负责人焦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学情,精心设定目标,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质的教学体验。她巧妙地利用废旧的卡纸和指针,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钟表教具和学具。每一份学具都像是她手中的艺术品,凝聚着她的智慧与心血,不仅赋予了课堂生动的魅力,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些自制的教具和学具,不仅充实了学校的教具和学具资源库,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具不足的情况。




二、课堂展示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动人的音乐声中,一场充满活力的课程正式启动。教师们运用自制的教具,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说一说、拨一拨等方式,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加直观和具体的理解,从而对时间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课堂上还引导学生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课后反思





四、课堂效果


1. 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通过观察指针的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长短。这对于学生建立时间概念非常重要。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读取钟表时间时,需要观察和分析钟表上的指针位置,然后根据指针位置判断时间。通过练习读、写钟表时间,培养学生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钟表可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时间流逝,通过对钟表时间的读写,学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视觉辅助:钟表教具能够提供视觉化的时间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流逝和时钟的读数。
5.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钟表教具,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指针的运动和时间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6.练习机会:教具可供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巩固他们的时钟读数技能,并提高对时刻的准确感知。


图文:焦梅、陆丹
编辑:焦梅
审核:焦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