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中学生物组基于国家教学质量监测反馈小课题研究活动(五)

吖 淑谊🍋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2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通过生物课题小组的研究发现,从生物作业的形式来看,现有的生物作业形式相对单一和缺乏创新性。学生比较期待多元化和创新性的作业。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府城中学生物组于2023年12月11日下午进行课题研究课和讨论。

  本节课主要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以课堂小作业为主线,用驱动性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进阶性思维,进行深度学习。

课前作业:

        调查你身边的疾病,尝试分类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

课堂作业:

①:对课本“想一想,议一议”表格中的疾病展开讨论,说出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都是什么?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通过比较传染病与非传染病致病原因的不同,归纳得出: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可以落实传染病病因这个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②:进行生生互动(评价与补充),尝试自己构建出传染病的完整概念。

模拟:第一个人的一个手指上沾有面粉,用手指触碰另一个人的一个手指,以此类推。引发学生思考:①面粉是如何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②假如面粉代表病原体,尝试说出病原体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对游戏和两个问题的分析,学生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同时借助模拟游戏讲解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突破难点。设计意图:模拟游戏的设置可以将抽象的流行过程直观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落实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后作业:

        从卫生部门负责人、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普通群众三个角度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做了哪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并将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编写一期宣传报,向大家介绍有关“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感受国家的强大,提升民族自豪感。

阅读 2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