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行

彭东升
创建于2023-12-12
阅读 29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弟兄4人都已年过70,一直有个愿望,去爸爸的老家——宁乡寻根。 2023年10月29日我和老伴从上海来到长沙,其他弟兄3人及各自的老伴分别从大连、镇江来到长沙,在长沙会合,去宁乡,再游张家界和凤凰古城。

    长沙市,别称星城,湖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截至2022年末,长沙市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浏阳市和宁乡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1042.06万人。

    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    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致书毛主席,请求提书亭名,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请求。

    1966年11月我离开了风起云涌的北京,回宁乡时路过长沙,留下了20岁时的身影,一晃57年过去了。

    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景区整体开发陆地面积达91.64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形状是一个长岛。

    1925年(民国14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因此,橘子洲声名大振。

    1950年5月是,周总理和毛主席曾作过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橘子洲有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问天台等景点。景区内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就有143种。还有鸥、狐、獾等许多珍稀动物。我们去时,不巧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正在维修,雕塑被挡住了。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天心阁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天心阁不但是古城长沙的象征,而且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民国二年到民国七年(1913~1918年),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经常到天心阁游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心阁辟为天心公园。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到此视察。

    太平军魂: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军队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不幸殉难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

    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共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崇烈门,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北航同班老同学邓耀前退休前原来是长沙中意冰箱厂的领导,还是2004年拜访过他,一晃又近20年过去了。他家的楼房刚刚装了电梯,这对老年人来说太重要了。家里也装修一新,老邓虽然刚做了腰椎手术,但看起来精神奕奕,状态不错,老两口热情接待了我们两口子。

    站在他楼顶的天台上,周围的风景尽收眼底。长沙第三人民医院和毛主席就读的第一师范就在旁边。1966年底去长沙时曾去第一师范参观过,看到毛主席在教室里的座位。印象深的是那一口井,当年毛主席常在井边洗冷水澡,锻炼意志。在锻炼身体上,毛主席主张“野蛮其体魄”。后来回到学校后也常年坚持洗冷水澡,每天早晨跑几千米后就去洗冷水澡,北京和镇江都一样。可我的结果并不好,到了1969年春天突发胃出血才中断。

2004年与老邓在他家前合影。

    湖南省博物院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今馆址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

    湖南博物院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

    在马王堆三座汉墓之中,总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成为人们了解2200多年前社会生活的窗口。在展览的结尾处,长方形展柜底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辛追”静静地躺在那里,形体完整,毛发尚存,皮肤纹路清晰,肌肉带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

    其他的镇馆之宝有: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是西汉时期文物,衣长132厘米,通袖长228厘米,重49克。属于国家国宝级文物,2002年,素纱襌衣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

    如今保存最完好的那件,仅重49克,除去较重的袖口和领口,仅重不到半两,如果把纱衣折叠,甚至可以装进一个火柴盒。

    素纱襌衣一共有两件,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我们常常提起的,其实是49克稍重的这件,那件稍轻的去哪里了呢?

    1983年10月22日晚8时,早就瞄准马王堆文物的17岁叛逆少年许反帝,在当时博物馆保安系统尚不完备的条件下,盗窃了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文物陈列厅,6个展柜被砸,盗走31件文物和8件复制品(属国家一级文物的12件),其中就包括两件素纱襌衣。更让人可气可恨的是,当他把偷来的文物拿回家,护犊心切的许母发现儿子的盗窃行为后,不仅没有报警,还将部分文物销毁,冲进了厕所下水道,其中就包括那件48克的素纱襌衣。其余的文物,她悄悄地扔在五一路邮局和长沙烈士公园。49克的直裾襌衣被追回,虽然部分遭到毁坏,终被修复,现已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然而,48克的曲裾襌衣却被许母毁掉,留下永远的遗憾。

    大禾方鼎是商代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属于国家国宝级文物,目前收藏于湖南博物院,是该院的镇馆之宝。大禾方鼎高38.5厘米,长29.3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千克。2013年,大禾方鼎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大禾方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一件人面纹方鼎,也是中国青铜器中独一无二的器物。年代为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

    1959年,宁乡县黄材乡的一位普通农民扛着锄头上山开荒种地,无意间从山上挖出了体型硕大的青铜器,这就是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的大禾人面方鼎。这样一件稀世国宝被卖进废品收购站。如果当初不是考古人员用耐心和毅力去寻找这件文物,那么它可能已经被化成了一滩铜水。

    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时期青铜器文物,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是世界唯一一尊人面方鼎,于国家国宝级文物,目前收藏于湖南博物院,是该院的镇馆之宝。皿天全方罍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又被誉为“方罍之王”。

    1922年,湖南桃源县农民艾清宴挖到了一个又黑又亮的大铜罐子。然而铜罐子刚一问世,便遭遇了身首分离的命运,皿身和盖子长达一个世纪的分离,之后辗转百年后,才回归于湖南博物馆。

    1981年,湘潭县九华公社桂花大队的社员朱桂武在盖新房的时候挖出了一个宝贝——一个猪形的青铜器。这是一个商代的盛酒器,猪背有盖子,盖上有小鸟把手,猪浑身披有盔甲,如果将酒灌满,重达30多公斤,一个人不能轻易搬动,所以在猪身有4孔,方便搬运。豕形铜尊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因此非常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与观赏价值。

    宁乡是湖南省辖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位于湖南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长沙市西部,如今的宁乡,已经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先进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长沙人讲起“宁乡人会养猪,宁乡人会读书”。养猪之说,来源于宁乡著名的花猪肉。宁乡的花猪,个头不大,但有个突出的特点是身上全是黑白相间的花纹,猪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十分好吃,受到了湖南乃至全国各地人的青睐,甚至远销国内外。宁乡人会读书是说宁乡出过状元,南宋淳熙十二年,家住宁乡巷子口镇的易祓,就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并被封为翰林院玉堂学士。除此之外,在近代,宁乡也出过很多人才,刘少奇、何叔衡、姜梦周、周光召、王凌波、谢觉哉、欧阳钦、甘泗淇、陶峙岳等都是宁乡人,被誉为“宁乡九伟人”。由此可见,宁乡人会读书,宁乡出人才的确名副其实。

04:04

    按照江苏人的习惯不愿意多打扰别人,因此来之前,联系了村里的农家乐。可叔叔的女儿淑贞坚决要我们4对夫妇住在她自己的家,4对夫妇同时住在一个家里这要多大的地方啊?现在城市里有几个家庭有这样的条件?淑贞把她家的视频发给我,她家的宽敞富裕真令人意外。

    1日早晨,淑贞的儿子和他的一个朋友来长沙接我们8人去宁乡。应我们要求先去游沩山的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中国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禅宗有“一花五叶”之说,沩仰宗为五叶之首。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后公元847年,由时任潭州观察使、后任唐朝宰相的裴休奏请朝廷,唐宣宗李忱御笔亲书“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万佛殿)、警策殿、选佛场、禅堂、祖堂等,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中为拱形大门。万佛殿是密印寺内最著名的建筑,高九丈,重檐歇山顶,内外三十八根柱,全为白色,花岗石,金色琉璃瓦顶。墙砖高尺余,每砖模制贴金佛像,共12988尊,镶嵌于四壁,佛像神态肃穆,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实为我国寺院之奇观。

    1917年暑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偕同萧子升走出书斋,漫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他俩一把雨伞,一个布包,剃发光头,从长沙出发,先行前往沙田何叔衡家中,后慕名拜访密印寺,在黄昏时分,二人来到了密印寺山门。二人对门口小沙弥说:“我们是为乞讨而来的。”小沙弥说:“乞讨与佛门本来就是一回事。”便让进寺院。二人提出要谒见方丈,小沙弥见是求乞的,便婉言拒绝。毛萧二人递进名帖后,主持见“毛”字寥寥数笔却占三格,“萧”字洋洋上十笔却拘于一格,认定毛泽东非同凡人,破例接见,并开素筵共进晚餐。两人纵论深谈了两天三夜,毛泽东也由密印寺之行感悟:“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还曾感触深厚的谈及此事。1956年,毛泽东亲嘱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 

    从密印寺山门进入,正对面的一座大殿就是万佛殿,说是万佛殿,其实殿内佛像何止一万。大殿四壁镶嵌12988尊佛像,堪称天下寺庙独一无二的今古奇观,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和世界文化遗产。据说在这众多的佛像中,有一尊佛像是纯金打造(另说十尊),若能辨认出来则因缘殊胜五福加身。相传毛泽东留宿密印寺时曾有缘指认出来,冥冥中深藏玄机。

    车路过炭河里遗址(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炭河里西周城址)。炭河里遗址位于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黄材镇在山间盆地),是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炭河里遗址共出土了“大禾人面方鼎”和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004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停下来看了看,也没有仔细参观。

    爸爸的老家在宁乡市双凫铺镇回龙山村。下午来到叔叔的女儿淑贞家,叔叔家的3位弟妹、大姑家的2位弟兄和小姑家的2位弟兄早早的在家等着我们,晚上做了2大桌特色菜肴为我们接风。

    我第一次回老家是在1966年11月,离开了正在进行如火如荼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北京,来到了偏僻宁静小山村——瓦子滩村(现在的回龙山村),与娭毑(奶奶)和叔叔一家生活了约3个月。那时的瓦子滩村只是一个不到20户的小山村,不仅没有电,吃水也是要从不近的田里的一口井里挑水。

    这三个月完全的农村生活,也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1)回家的当天晚上娭毑听说我喜欢吃红薯,她那时近80岁了,为我烤红薯竟然在吊炉子旁为我烤了近一夜的红薯;2)叔叔带我走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还去了十多里以外的娭毑的娘家——廖家大屋,那是一个围屋,虽然倒了一半,有几层的大屋仍然住了许多户,体量十分巨大;3)平时常与社员一起劳动,有一次去5、6里地外挑石灰(改造田地),大约120斤的担子,走不多远就要歇一下,远远落后在只有十几岁小姑娘后面,自叹不如。本准备到春耕时还想学着赶牛耕地的;4)那时农村里没有电,要将谷子挑到一种原始的水力机前舂米,祖祖辈辈农民就是这样舂米的,可那也比人工舂米要省力多了。

    1967年2月,学校催我回校,才离开老家。娭毑在2年以后,1969年5月13日在老家去世。

    第二次是2004年4月,我与老四给爷爷、娭毑和叔叔扫墓,当时婶婶还在,那时路边已经有了几个小店。

    这次是第三次回来,现在的回龙山村发生的变化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条街上有各种商店、学校、旅馆和超市。不仅有了宽带、垃圾分类桶,还有了去宁乡市的公交车,20分钟一班。甚至在十字路口还有了红绿灯。有小车的家庭十分普遍。

    回龙山村(瓦子滩村)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与刘少奇、何叔衡、谢觉哉、甘泗淇、陶峙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故居都不远,距离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冲也就70里路。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的山里有铀矿,为当时国家制造原子弹做出了贡献。

    记得1966年底的一天早8时左右,我背着背包从村子里出发,根据七叔(七叔是个能人,年青时他曾去过韶山冲,居然路线记得很清楚)为我画的一张路线图沿着村间小路,下午4时左右就到了韶山冲(原本想与大学的同学会面的,可韶山冲人山人海的红卫兵,哪里找得到)。第二天一早离开韶山沿着韶山灌溉总渠向长沙走去,再从长沙步行到宁乡县城。那时双脚打了许多泡,只得坐车到双凫铺镇,再从双凫铺一脚一拐的走回瓦子滩。7天走了约500里。

    新屋里是爸爸小时候的家,在离瓦子滩村数里地的山里,也是彭家的祖坟地。爷爷、娭毑和叔叔的墓就在山上。第二天一早,我们和叔叔的家人及大姑的家人为爷爷、娭毑、叔叔和大姑扫墓。

    2004年来扫墓时山上基本上没有很高的树木,大多只是灌木,今天再来时,满山都是高高的树木和竹子,进去需要用砍刀砍出一条路来。

    回龙山,南楚灵山——回龙,因山脉如青龙奔腾向西,突折迂回,似有“回龙望祖”之势而得名。白云寺作为佛教南宗(临济宗)的弘发基地,列入了《中国百大名寺》,以“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之称而与衡山媲美,居全国旅游名胜之列。

    回龙山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乾隆皇帝曾在白云寺即兴题扇,毛泽东游学夜宿于此,左宗棠亲题“南楚灵山”……历代许多的文人名士亦在此题诗作匾,留下诸多溢美之词。

    爸爸在世的时候与我们经常谈到回龙山上的庙即现在的白云寺。爸爸以前常在山上砍柴,卖给庙里的和尚,换的钱主要是买两样东西,一是买父母抽的烟絲,二是买几块豆腐,算是改善生活了。

    爸爸当年在老家挖过煤(埋了没有死),撑过船(死了没有埋),修过路,当然还当过长工。其中最好的工作也只能填饱自己的肚子但赚不了什么钱。再后来上回龙山上的白雲寺抽了个签,签上说:山不烧不肥,人不出不富。他连家都没有回,将自己穿的一件稍好的上衣托人带回家,直到19年后才回家。

    那时候山上常有老虎出没,当地人叫大猫。还出现过老虎伤人的事。1950年爸爸离家后第一次回家,还看到过老虎,因帶着枪,乡亲们要他用枪去打,爸爸没有去。

    湖南人性格有四句谐语:“不怕死、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其中前三点在爸爸身上都很明显,只是第四点大概因为爸爸在江苏待久了,变得不那么特别突出而比较温和了。

    1966年我在老家期间,上过回龙山,原来的庙改成了一所农业学校。山上已没有大树,都是灌木丛,高也高不过人的膝盖,只是在旧庙里还有几棵大树。当时因为农民没有柴烧,主耍靠砍山上的灌木做燃料,我也与叔叔上山砍过矮小的灌木,这样,山上的树永远也长不大。

    2004年回老家又第二次上回龙山,农村由于解决了燃料问题,满山都是碗口粗的大树,树木密的人根本进不去,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得绵绵青山了,感觉真的好象有老虎窜出来似的。

    这次是第三次上回龙山,白云寺又整修过了,上山的道路也重新出新了,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风景名胜区。

04:00

    第三天上午去小姑的儿子家拜访。小姑大儿子的家也是城市绝大部分人达不到的水平,其规模和装潢也十分令人意外。叔叔女儿家和小姑儿子家生活水平提高那么快是与他们的父辈有文化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给普通农民致富打开了大门,他们脑子活,又肯付出,自然比一般人发家致富来得快。但辛苦的努力也让他们的健康付出了代价。好在农村现在医保条件比过去强多了(小姑的大儿子每周要做2次血透,每次1~2千元的费用个人只要负担不到100元),加上他们的儿女们都比较争气,经济条件都不错,也很孝顺,因此这么大的病也没有使他们因病致困。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面积 130 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其处于峰林演化史的青年期,地貌奇特,石峰林立,形态各异,树木茂盛 ;四周山地环抱,坡陡沟深,气候暖湿,景点众多。

    天子山景区。天子山原名青岩山,因古代土家族领袖向大坤率领当地农民起义自称“天子”而得名,武陵源的四大景区之一。它东起天子阁,西至将军岩,南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绵延盘绕近四十公里。总面积5400余公顷,至高点天子峰海拔1262.5米,最低海拔534米。因宋代土家族领袖向大坤在此率众起义,自称“天王”,后来殉难于此,故名天子山,更有“峰林之王”的美称。天子山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240天,冰冻期60~80天左右,为台地地貌类型。

    “天子阁”三个字由当代山水画、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题写。《天子阁赋》则由张家界本土著名作家金克剑先生撰写,全文语言流畅,亦骈亦散,兼写景抒情说理之长。文中“登阁凭栏,把酒临风。眼收六合苍茫,卷帘一轴锦绣。缠清流而作罗带,饰花果以为佩环。君不见,三千奇峰乱斧劈,八百秀水破川来。虽天公之独厚,亦造物之标新。”让你不由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无论是画面还是诗意,它决不逊色!

    天子阁是张家界天子山的著名景点,为一人工建筑,在天子阁可以眺望天子山去全景,场面非常壮观。天子阁高30米;为六层四重檐穿头式仿古建筑。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石雕栏杆,花岗岩地面,梓木门窗,金黄琉璃瓦屋顶。登阁远眺,三面临渊,远近群峰山峦尽收眼底。

    贺龙公园是为纪念贺龙元帅转战天子山而建,坐落在1200米的千层岩左侧。公园内主要游览点有贺龙元帅铜像、兵器馆、贺龙元帅陈列馆、将军碑林(建设中)等。

    屹立在“云青岩”上的贺龙铜像与大自然连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建铸于1986年,高6.5米,重9吨,为我国近百年塑造的最大的一尊铜像。铜像背负青山,面壁神堂湾,凝重、庄严、和谐地统一在青山绿水的画图中,逼真再现了贺龙元帅的鲜明形象:浓眉大眼,八字胡须,右手小臂提起,握着烟斗,微笑注视着家乡石峰峭壁。身旁一匹战马,昂起头颅,似乎在等待主人扬鞭踏上征途。1995年3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公园题写园名。胡耀邦同志亦曾为云青崖题字。公园内有数处观景台,是天子山观景最集中的地方。

    袁家界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镶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袁家界南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大峡谷,峡谷一侧峰峦连绵,跌宕起伏,满山苍翠。峡谷内数百座石峰拔地而起,高低错落,有的众峰簇立,有的孤峰独耸,如雕如凿,似劈似削,千姿百态,雄奇俊秀。

    袁家界天梯被誉为“世界第一梯”,垂直高差335米,运行高度326米,游客乘坐电梯只需2分钟左右即可登顶,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观光电梯”。乘坐天梯时可以欣赏到袁家界众多绝世美景,包括神兵聚会、神兵聚首、天悬白练等。天梯修建实现了“山上游,山下住”的目标,提供了交通保障,将袁家界天下第一桥、迷魂台、天悬白练以及乌龙寨、杨家界等绝世美景从幕后推向了前台,并将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等精品旅游线路连为一体,解决了多年困扰景区的交通瓶颈问题。

    在袁家界有一天然石桥凌空飞架两峰之巅,气势磅礴,奇伟绝伦,被称为“天下第一桥”。是张家界“十大绝景”之一,也是袁家界的标志性景点。形成天然石桥的两山原为一体,桥身是两山相连的关键部分,但因中间石质较为薄弱,由于风化、崩塌作用的影响,又经过日晒雨淋、流水洗刷、山洪冲击,久而久之,终于形成今天这一特别的奇景……。 石桥宽仅2米(也有介绍宽为3米、4米的),厚5米,跨度约50米,相对高度近400米。是世界迄今为止所发现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桥。

    原名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于袁家界景区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

    2008年12月份,好莱坞摄影师汉森在张家界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外景拍摄,大量风景图片后来成为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各种元素的原型,其中“南天一柱”图片就成为“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2010年1月25日,张家界“南天一柱”正式被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

宝峰湖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属张家界地貌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民俗相结合的湖泊型自然风景区。被称为“世界湖泊经典”,宝峰湖风景区集山水于一体,融民俗风情于一身,尤以奇秀的高峡平湖绝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宝峰飞瀑、神秘的深山古寺闻名。

    张家界土司王府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的古建筑群,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土司制度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见证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司府为本地土司所修建的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之处。下设属官衙门、机构、保安队及基层政权。等级大则相当于巡抚、县长级别。多存在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土司城位于张家界市内,永定第末代土司覃纯一被朝廷封为世袭千总后建造,距今近三百年历史,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古城建筑集吊脚楼群,走马转角楼群为一体,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凝聚地。城内遗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称。

    东南第一功这座石牌坊,是明嘉靖皇帝御赐所建。上面写着嘉靖钦赐的“东南第一功”五个大字,这是土家族明朝嘉靖年间取得抗击倭寇胜利的奖赏,也是土家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见证。

    摆手堂是祭祀的地方。

    九重天世袭堂,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高有48米,共9重12层的,建筑依80度陡坡而建,全部用木栓连接,号称没有一根铁钉。朱镕基题写“天下第一楼”

    九重天世袭堂的前面有一条银龙,在下雨的时候,整个吊脚楼的雨水会汇聚到这条龙身上,然后从龙嘴落下来,落到下面的蟾蜍嘴里。

    图腾柱是土家族的祭祀柱,图腾柱耸立于土司城中央,高12米,直径1.2米,上面用一笔连成的鲁班文书写着“汇集武陵精神,传承土寨风情”十二个大字。图腾是原始人类认为与本氏族具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通常用做本氏族的标志。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占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在2001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10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两次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境内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等。

    不来到凤凰古城,谁也不会想到凤凰县城居然还有磁悬浮列车。

    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位于凤凰古城中心,横卧于沱江之上,与民族一条街竖横交错,互为辉映。站在桥上可看整个凤凰古城,尽收沱江两岸如画风景,是凤凰古城中观赏、摄影的佳地之一。虹桥风雨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据传闻因当时朱元璋认为此处风水系龙脉,恐出真命天子,因此下旨建桥,将风水中的龙颈斩断。       

    前后经过多次维修,现在的虹桥风雨楼建成于2000年。虹桥风雨楼造型独特,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桥面修建的木质结构吊脚楼与桥面长度相符,两侧各建大小不等的木房12间,开设有土产、南杂、小百货商店,中间有3.6米宽的人行长廊,上有屋顶遮盖,行走廊中,可闻风吹雨刷之声,但风雨不进,故被成为“风雨楼”。风雨楼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收藏着许多关于风雨楼的书画作品,同时也是一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

由此想到扬州在进入瘦西湖前有一座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同名的虹桥。

    沱江跳岩,是凤凰古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全长约100米,共15个岩墩。沱江跳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当年这里是东北向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因人们经过时必须踩着这一路岩石,一跳一跳地过河去,“跳岩”便因此而得名。

    从跳岩中间来眺望沱江,可以欣赏到古城美景,跳岩中段是拍摄沱江美景的取景点,等同于站在了沱江的中心,可将两岸的吊脚楼、对面的虹桥,和来往的小船都收入镜头内,所以这里可以说是凤凰颇受欢迎的摄影点之一。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到了古城,也必要走一走跳岩,听脚边沱江之水流淌而过,才不枉来一趟凤凰。

    常有人说:“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很多人来凤凰,就是因为沈从文先生而来,因为《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是自他笔下流出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故居是沈从文先生出生的地方,先生的故居一度被视为“南方的文庙”,每年都会引来无数文学爱好者顶礼膜拜,是凤凰知名的人文景观之一。故居是一座具有浓郁湘西特色的四合院,具有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 

    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有8间厢房。房屋是“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而在故居内陈列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载着先生的点滴过往。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东靠雕梁画栋的遐昌阁,西望气势若虹的风雨桥。原为字纸炉,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六角三级砖塔,是集中焚毁废旧字纸的所在。原塔毁坏后,由知名画家黄永玉于1985年召集当地人募捐重修,在遗址上重修七级六角砖塔,因捐款者甚众,名为“万名塔”。万名塔挺拔秀丽地立于沱江之畔,倒影映入沱江碧波之中,摇摇晃晃,显得格外秀气动人。

    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精美秀丽,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1米,塔面饰以彩绘、雕塑;六面皆有半月拱门窗,下层各门书有对联。迎水一面正门之上刻“万名塔”三字。

    从虹桥沿江拾级而上便可见到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实则此处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墓碑和坟冢,只有那块天然五彩琉璃石,石上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十六个大字,为沈老手迹,石下埋着先生的骨灰。另外,这里是沈从文先生和太太张兆和的合葬墓。

    凤凰古城的北门城楼,位于古城以北沱江的南岸,也称“壁辉门”,始建于明朝,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凤凰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了包括北门城楼在内的四大城门和城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城楼被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

    北门城楼,使用的是本地的紫红条石砌成,十分坚固。城门呈半月拱形,深约7米,高约3.5米,门内装有两扇巨大铁门,门上都是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密布其中,大门上方可以看到刻有“壁辉门”三字。字样的上方有一幅石雕,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多英雄人物。

    这座石砌的城楼久经沧桑,却依旧雄伟得屹立于沱江畔,成为了凤凰古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站在城楼之上,可观赏沱江的秀姿和全城的美景。当你出北门城楼,来到沱江边,可远眺沱江大桥和虹桥,还有对岸各具特色的酒吧,视野极好。

    夜凤凰,美湘西。夜晚的凤凰古城浓墨重彩,灯火辉煌,艳丽得让人啧啧称赞。奔流不息的沱江绕着秀丽的南华山,缓缓穿凤凰古城而过,渔火点点,橹声咿呀,两岸古色古香的苗家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被霓虹灯点缀的流光溢彩,与水面上的倒影遥相呼应。横卧在沱江之上的虹桥,那古朴典雅的风姿,在霓虹灯映照下不断地变化着多姿多彩的绰约风韵,吊脚楼、门楼、红灯笼,在万千灯光照耀下描摹于江底,给凤凰古城的夜景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美得如一个风景旖旎的仙境。

阅读 2968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