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升高,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夏季幼儿常见疾病和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幼儿安全渡过夏天。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更是流感高发人群和高危人群。
症状: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症状:水痘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疼、身体不舒服、食欲不振等早期症状;数小时或一天后,皮肤分批出现丘疹和疱疹;出疹24小时后,患者脸上、背上、腹部、四肢等各个地方均会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传播途径】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五、胃肠炎
六、防控措施:
1.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居家休息,避免在传染期内或排除传染病前在岗或就学。
2.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及时登记上报晨午检记录表,对因病缺勤的幼儿了解缺勤原因、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若诊断为传染病,应在病愈后开复课证明后方可复课。
3.发现疑似传染病后校医或保健老师在汇总全校结果后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核实,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辖区疾控中心。
4.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
5.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等卫生用品。
6.加强疾病防治教育,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对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持续进行症状监测、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
七、家长及幼儿应对措施:
1.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避免带病上学。
2.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品后及时洗手等。
4.出现身体不适时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避免带病上课。
5.增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6.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各位爸爸妈妈们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孩子的身体状况,提前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祝愿每一位小朋友每天都能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面貌上幼儿园!
编辑:张乃曼
校对:张 敏
审核:孙 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