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12月8日至12月10日,深圳市教科院开展了2023年“双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师教材教学实施能力提升培训。
专家引领 “项”前初探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421cd0aea5149f1895bb4c8dae5f5c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e8c710e089b4cf9bb893bf83135406d.png)
8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科学和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老师带来了针对 “优化生物实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杨老师指出,实验优化主要可包括生物材料优选,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成果优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十场)”生物学实验教学优秀课题示范中得到充分体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孙逊老师、广东实验中学陈玲老师和广州执信中学苏锦权老师在“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聚焦于“问题解决”,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案,实现从教材的定性观察实验向定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8日晚上,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分小组聚焦于项目式学习分别开展研讨。第5组组长张方育老师组织小组成员一起阅读相关文献,对项目式学习的概念、流程及已有成果等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头脑风暴探索基于国家课程高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最终,小组拟定以“支原体肺炎”为情境展开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步确立了课程主题和主要项目,分工协作开展项目设计。
研以致思 心之所“项”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421cd0aea5149f1895bb4c8dae5f5c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e8c710e089b4cf9bb893bf83135406d.png)
9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刘杨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带来了关于“高中生物学项目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他指出项目式教学应围绕重要概念,以情境问题为引导,在明确项目主题后,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实践、设计和制作、成果展示、评价反思,最终完成“产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刘教授重点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类型和特征,并组织教师们现场进行趣味实验操作,切身体验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为教师们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
9日下午,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郭琪琦老师从核心概念解读、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和实施路径四个方面,分享了其在生命科学类跨学科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案例。以“制作生态瓶”,“设计中秋节菜谱”,“酸奶的研发与展销”等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设计驱动问题,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价量表的过程,同时展示了学生的实施成果。而后,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刘丹丹老师分享了由深大附中PBL课程设计团队设计的“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高校、研究院、高中协同育人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与成果展示。该项目以“深圳缺水吗?我们怎么办?”的现实情境问题,驱动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9日晚上,基于各位专家聚焦于项目式学习的相关培训,教师们对项目式学习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课程的设计也有了新的思路。第5组的教师们再一次展开激烈研讨,以“引起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如何生动形象地展现支原体侵害人体的过程及机体免疫应对的过程?如何治疗和预防支原体感染?”的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项目式教学过程,共同完成教学设计。
成果展示 朝“项”未来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421cd0aea5149f1895bb4c8dae5f5c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e8c710e089b4cf9bb893bf83135406d.png)
10日上午,经过两天两夜的研讨,各组成员都完成了各自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展示。第一组以“肥胖是否是可遗传?”展开实践研究,基于国家课程从肥胖基因的物质基础、结构和功能三个角度开展项目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完成健康生活科普宣传。第二组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设计了带领学生完成利用藻类缓解“温室效应”的原理、藻类养殖装置的构建和固氮能力的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让学生能通过照片、视频,实验数据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第三组以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引发学生对青少年糖尿病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汇报、构建模型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实现对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知识的内化,最终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第四组同样聚焦于糖尿病问题,针对“胰岛素的诞生”开展项目式教学。基于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以短视频、微剧本、海报、PPT汇报等形式完成“胰岛素的诞生主题科普教育宣传。第五组着眼于目前“支原体肺炎盛行”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项目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构建模型和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掌握核心知识“支原体的结构;支原体肺炎致病机理;支原体肺炎的防治”,而后深入社区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帮助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
通过五组的展示,各组成员再次获得到巨大收获,大家发表了各自的心得,也相互提出了宝贵建议。深圳市教研员章君果老师总结道,整个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内容上,其次是逻辑,要根据逻辑创建问题,寻找合适的素材,最终完成项目设计。此次培训,让老师们认识了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也明白了项目式学习在未来教学中全面常态化实施的重要意义。通过切实尝试参与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各组成员也认识到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有了新的领悟,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更为创新的思路和成果。
第5组 培训心得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414093be19f4b80b9b78c7627c09a15.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cb005769e2554171bf43598cec4fb645.png)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高中部
--刘张默涵: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2023年深圳市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师教材教学实施能力提升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对生物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培训内容的回顾
PBL,即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中心,构建项目为基础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在培训中深入了解了PBL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并打算在今后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以下是我对PBL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理解。
1.问题设计:在PBL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我尝试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如“如何防治深圳近期高发的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PBL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过程:在PBL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关键。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不断尝试、反思、调整策略,从而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成果展示:在PBL的最后阶段,学生们需要将他们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这可以是一场报告、一个展板、一个视频(物化结果)等。通过成果展示,学生们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PBL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心得
1.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来。这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物学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能力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3.教师角色转变:在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支持者。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个人成长
1.知识体系的完善:通过培训,我对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前沿的生物学技术和理论,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使我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前沿的学习内容。
2.教学方法的提升: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验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用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这些方法不仅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有信心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3.教育理念的更新:这次培训也让我对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对未来的启示
1.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推进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我将尝试将这种学习方法引入到我的课堂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
2.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将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更新教学资源:随着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我需要不断更新我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这将确保我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生物学知识。
3.加强跨学科合作: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化学、物理、地理等。我将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生物学知识。
总之,这次高中生物学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也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龙华外国语高级中学-程勇建: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面临“三大困境”,一是虚假学习;二是机械学习;三是竞争性学习。这不仅与学生的学习素养有关,也受现行的课堂模式的限制。PBL项目化学习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真实世界或现实生活场景的联系,选择适合的知识进行项目化学习有望改善学生学习的“三大困境”。为什么我们要研究项目式学习呢?它有以下优点:培养综合能力: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PBL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技巧等实际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未来的挑战。解决实际问题: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能解决的。PBL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激发兴趣和动力:PBL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兴趣,使他们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和探索。这远远胜过被动地接受知识。提升创造力:在PBL中,学生需要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传统讲授式学习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适应未来工作:未来职业市场需要适应变化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囤积者。通过PBL,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潜在能力水平的情况下,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且有研究价值的事情或议题,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发起这一主题的项目。学生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将围绕真实世界中的这一情境或问题进行探究,尝试理解较复杂的情境、现象,或尝试去解决某些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要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向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作展示和传播。将被动学习转变为具有内驱力的学习。我之前一直认为,开展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且是时间周期比较长的活动,只能利用很多的课外时间去完成,在课堂上很难实施,在听了各位老师讲座之后,我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叫做“微型项目化设计”的类型,是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的任务项目化学习是一样的,只是在一节课很难进行完整设计,通常只取其中的驱动性问题,探究性实践等因素进行展开。其实我们课堂上进行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如细胞膜流动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核酸的结构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的构建等等,就像是微型项目化学习的缩影,但是需要我们再去进一步完善,让它更具有项目化学习的味道。
所以,其实项目化学习并不是很难实施,我们可以先从课堂的微型项目化教学开始,逐步落实展开。在未听专家讲解项目式学习之前,我很片面的认为生物学科能开展的项目式学习只能是我们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像思维导图制作比赛,模型构建活动,生态缸、传统发酵食品制作等实践活动,听完后,原来这些只是项目式学习的一种,也就是基于课外活动的一种学科项目化学习。但是今天听完之后发现我的理解是存在局限性的,比如说像我们举办的一些寻找校园最美植物活动,以及学生制作的有丝分裂的动态视频,这些实质上也是属于项目化学习,是跨越了生物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这些都是基于课堂之外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式学习也是可以停留在课堂上的,它在不改变课时的情况下,大约用20分钟左右就可以进行实施,这一类项目式学习也称之为微项目化学习。比如说像种群密度的调查活动,或者说在我之前讲述的一些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活动,以及我们在讲解生命活动调节关于血糖平衡调节模型的构建活动,像这一类活动型课堂中所展现出来的部分环节,实际上都是属于微型项目化学习。
微项目化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15~20分钟长时段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微项目化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设计思路与学科、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样的,只是在一节课中很难进行完整设计,通常只取其中的驱动性问题、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这几个要素,我们将其归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变革。回顾我们的课堂,是可以向微项目化学习靠近的,通过创设真实的的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和大胆表达,再设置合理的评价环节,就可以做到微项目化学习,是可以尝试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新课改下的教学,项目式学习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接下来我要多去看一些教学案例,自己在尝试着去设计。
深圳市红山中学-陈盛明: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每位专家讲的都非常的精彩,每位组员都非常的优秀。通过本次培训,加深了对PBL的认识,特别是在国家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PBL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再通过本次小组合作头脑风暴基于PBL的课例设计,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为日后在日常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感谢市教科院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也感谢第五组的小伙伴给与的指导与帮助。
深圳实验高中园-王明瑾:
通过三天的项目式学习,理解了项目化学习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项目的对象是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学生能感觉到他们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于是也能更积极、更主动、更持续地进行项目研究。
致理中学-彭诗瑜: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项目学习的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项目式学习是有问题驱动的,追求学生合作自主并独立解决问题,最终的成果需要以物化成果展现出来。在这次培训中,关于问题怎么设置才能更好的驱动学生,我学习了很多。一个有趣的问题可能是一些概念的物化转换或者是从概念误区出发,以这种问题驱动下的课堂更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观澜中学-张铭书:
关于这三天的培训,我对于项目式学习从一头雾水到与小组伙伴一起完成了一个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听过几位专家老师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践的讲座,项目式学习从生物兴趣小组到全体学生参与,能够真正的落地到普通高中的学生,还任重而道远,但是从几位老师的分享成果,他们设计的一些微项目是我们可以在正常授课过程中借鉴学习的,可能我们还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但是在常规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思路:情境贯穿,问题驱动,学生主体,成果物化,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解决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深圳市南头中学-余楷婷:
一开始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这三天的培训,通过文献阅读,专家的指导才逐渐明白,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则是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如何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去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如何设置任务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实现跨学科融合,真正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将是我们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南山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黄仁国:
项目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习的终极目标不再只是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知识迁移,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真正做到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育才中学-张方育:
对于这三天培训的体会:1通过参加讲座的学习,对项目式学习在国家课程中的意义,用更深刻的理解,本次学习内容和案例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参考。2小组合作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次我们第五组老师相互合作非常到位,每位老师的积极态度都让我感受深刻,顺利的完成了本次培训的任务。3通过本次培训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很有帮助。
深圳外国语学校弘知高中-黄伊琳:
通过这三天关于项目式教学的培训,倾听四位老师以及五个小组的汇报,个人收获良多。
首先加深了对于PBL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以及运用方法的认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其是以问题驱动、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可以包括微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超学科项目化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其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我以后尝试去进行设计与实践。首先在设计时要注意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即在进行设计时要驱动学生提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驱动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把驱动问题具体化,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最终指向驱动问题的解决。
第二,要以”协同合作“为中心。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合理地分组能够引导学生发挥所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要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新教材提倡多元化评价,主张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教师在设计时通过设计量表、提问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最后,项目式学习能够多方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进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以上的思考感悟,以及几位专家教师在微实验、实验教学、专题活动等方面的案例分享,对于项目式学习具体的设计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希望在日后有机会将今天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