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深浅在研思
唯以求真踏实行
——第四批茂名市小学骨干教师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跟岗学习第一周总结(管理篇)
秋收冬藏尽暖阳,小雪大雪再交心。
交流互研携手行,同育美好共芬芳。
癸卯年农历十月,眼看即将迎来中华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我们第四批茂名市小学骨干教师团队远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开启跟岗学习活动。经过一周的学习,我们有所思、有所感。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广东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黄雪萍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e3f845257f2418286626c21f062fac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c6a99b5845485e8958693a3f27fd5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70c81544f41417c9407d5f16fe06fa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5f6842bb1fd471f98773bad45979bf5.png)
如果你问我,
什么是爱?
我会告诉你,
爱就是教育!
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看到的是老师们最平常不过的工作,但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忍不住暗暗叫好!心中会涌动着一股股暖流——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你能想象这是一位小学生的抱负吗?六年级学生罗天泽同学在北京第二小学广为人知。他六岁跟随父母捐书,意识到这不是他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八岁就与妹妹一起录有声书;进入小学后他迷上科学:为了观察动物,他养了400只蚂蚁和各种昆虫;参加了两次联合国模拟大会;他深切感受到地球的危机,发现厨余垃圾是碳排放的重大杀手,利用家中废弃的瓜菜果皮制作果疏酵发豆芽……是什么样的教育促使孩子有远大的抱负和科学家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场景。
校务会上,芦咏莉校长正在就少先队队委改选工作作指导:13位大队干部和33位大队服务岗按什么比例分配?评选的标准和流程确定了吗?学生怎样看待改选?改选前对学生进行宣讲了吗?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了吗?芦校长指出:不能把少先队队委的改选看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式走过场,而应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契机,看作是班风建设的导向;更要站在分类、分层培养人的高度上去进行目标分解:培养什么人?要启动领导力培训(每月一次的法律、沟通、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借助活动哺育“拔尖创新人才”,使每一个孩子进入一个适合他发展的轨道。
办公室内,有的教师眼盯着作业本,津津有味地批改着作业,不时在登记本上记录台帐:错的用“ \ ”,全对的打“ ⭐ ”;有的正拿着作业本在辅导学生改错:原题用黑笔,改正用蓝笔,错因用红笔;还有的围在一起,哦!是学校领导听了新教师的随堂课后正在为他们评课:“环节流畅,内容夯实,对语文要素的把握、指导到位,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好。”“建议你要注意小细节,书空不能反着写。”“指导学生要精准,抓学生方法的价值、关键处追问。”“PPT要准确规范,训练学生要痛快点……”“‘以学论教’的话你已经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了。”宿慧副校长对教龄才满3个月的张砚池给予充分肯定,更对进校才3个月的博士后翟老师的课赞赏不已,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专长,带领本组老师开展课题研究。
课堂上,学科思政时时可有。如数学名家华应龙副校长课堂,其准确叫出孩子的名字,沉浸书海以及亲临陈景润居住地收集到各种数据信息,提前布置孩子们阅读……透过《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报告文学,华老师带领孩子们思考: 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在陈景润身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引导孩子们理解“哥德巴赫猜想”时从举例到验证再到思想的渗透(要证实,一万个也不够;想证伪,找到一个就行。)围绕“从6平方米小屋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先从书中发现小屋是“刀把形”让学生求出房间实际总面积是多少;到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小屋的边长是多少,再分别画自己家的和陈景润的书房,最后概括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华老师带领孩子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渗透,以及学科育人的真谛。
课堂上,学科融合处处可见。年轻教师苏月乔上的《7的乘法口诀》以《悯农》诗引数学信息(每行5个字,有4行),通过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表达(你是怎样想的?谁懂他?谁听懂了?),再借助数线与画点子图的对比掌握拆分的方法,最后以《西游记》中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课堂上,思维培养人人受益。简单的练习评讲课就略见一斑:
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试卷:错题是你自己会改的请举手!
做对的同学做引领:做对的同学说说你的思考?有不同角度思考的吗?
倾听的同学做思考:听懂了吗?他采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呢?
在错误中成长:你估计同学们会怎样错?出错的同学和大家说说你怎样出错?这样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操场上,师生正在进行冬季长跑,身体不适的在通道慢走,强身健体人人参与;走廊里摆放着样式各异的桥,体现了孩子们匠心智造;礼堂里,孩子们编演的课本剧正在汇演;六年级的“电影节”正在招募主持人……
这一幕幕、一帧帧……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爱育爱、爱慧相融”的真实写照。正如芦校长所说:“改变心智模式,将教育、教学、德行与思维品质有机融合,全员育德,让为师者能够自省,为学者能够自强。”
德育常抓,素质常在
茂南第一小学 谭亮亮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e3f845257f2418286626c21f062fac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c6a99b5845485e8958693a3f27fd5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70c81544f41417c9407d5f16fe06fa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5f6842bb1fd471f98773bad45979bf5.png)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
带着空杯心态的我走进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一周时间我参与了校务会、少代会候选人培训会、行政会、思政课、主题班会课、音乐课、主题研究课、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学习,向德育部、课程部主管部门的领导请教,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全员育人”的观念深深震撼了我,感动了我。
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学生的素质真高。在一周的跟岗学习中,我发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从小开始,并持之以恒培养的。在北京二小,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责任,而是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理念。
一、全员育人
将德育渗透到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大融合,让德育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所有老师都是德育负责人,德育得以全方面的覆盖于校园生活的角角落落。
如12月4日,华应龙副校长在六年级上了课题为《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的数学思政课。课堂以了解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计算几何图形面积。最后师生还讨论分享了陈景润是个怎样的人。一节数学课,能把思政教育如此巧妙的融合进去,让人眼前一亮。而这,只是北京二小学科德育工作的一个示范课例。
据德育处杨永敏副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双主体育人”。“人”的一撇为认知能力,一捺为德行品质。因此,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是贯穿在每位老师的每节课中的。在北京二小,学生在行为上若有不恰当之处,见到的老师都会阻止并进行教育。全员育人已成为了老师们的自觉行为。
二、全程育人
学生从踏入校门那一刻开始,作为学校的主体,就充分体现了主人公精神。从每周一个班的值周,课间值日生维持秩序,到“爱慧星班级”的评选,再到文化墙学生的作品展示等;还有“一月一话题”活动,每两一次的校队会,两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主研课,周二周四的德育十分钟,每天升国旗等,这些常规的德育工作,从始至终贯穿在学生在校的每一天。德育部的领导和老师每天早晨、中午、课间的巡查,真正做到德育全方位无死角。
三、全方位育人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更应注重学生高品格、好品质的培育。在北京二小,除了课程育人,管理育人之外,广视野、高站位的活动育人也是特色之一。他们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政治意识,让学生了解公民的义务与权利,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重视社会参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也是他们德育工作的亮点。
如在12月5日举行的“少代会”换届候选人选举及少代会代表提案培训会中,我看到了完整又规范的少代会换届工作流程。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大队干部领导力的培训。利用每个月一次半天的学习,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公民意识,了解社会热点与国际形势等。以点带面,从而在班级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广视野、高品格的德育氛围。
润物无声的春雨,常在,才能真正渗透,才能润养万物;德育也如此,常抓,才能真正育好人。
训练课堂对话有妙招
茂名市福华小学 刘小梅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e3f845257f2418286626c21f062fac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c6a99b5845485e8958693a3f27fd5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70c81544f41417c9407d5f16fe06fa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5f6842bb1fd471f98773bad45979bf5.png)
自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慧师苑”项目启动以来,我反复听了宿慧副校长的讲座《践行课堂文化 实现育人目标》,观看了“爱慧师苑”30多节课,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的课堂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中学生精彩、灵动的对话,令我震撼。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把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交还给学生,才是真正以生为本,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我们的老师能学到吗?我们的学生能做到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好奇地走进了实验二小,走进了王府校区。
跟着导师韩伟主任,我变成了虚心的“小学生”。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藏着大学问,让我如获至宝。尤其是看着韩主任训练孩子的课堂对话、课堂规矩,我像看电影,总看不够。
一、训练口令引对话
韩主任是王府校区的主任,上一(7)班语文,还临时代上一(13)班的语文课,工作繁忙,却整天乐呵呵的。每节课的环节并不复杂,常常有学生当小老师的环节。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孩子们已经能从容大方地做小老师,有时教认生字,有时教写生字,有时同桌“我指你认”“你读我听”考查对方认字、朗读。每个板块,小老师通过口令下达清晰的指令。
教写生字
1.“请大家坐端正,请大家跟我读。”【全班跟着齐读】
2.“请大家跟我书空。”【全班跟小老师齐书空念笔顺】
3.“春雨沙沙沙——”全班齐说:“某”字要开花
4.“我请某某某。”【邀请几个同学组词】
5.“请大家书写时注意,一看起笔位置,二看重点笔画,三看注意要点”【邀请同学说注意要点,小老师点评】
6.“我教完了,谢谢大家。”
教会认字
1.带读
2.开火车读
小老师:火车火车哪列开?
生齐说:哪列精神哪列开!
小老师:2列精神2列开。
开完火车后小老师评价:这列火车开得很顺畅,如果汽笛再响亮些就更好了。
3.指名读
小老师:点兵点将—— 生齐说:天兵天将
(不用举手,小老师点名发言,会有意识点学习弱的孩子回答)
生回答后,小老师说:对!(或者“好”“妙”,还会竖起大拇指)。
教完后,小老师说:我教完了,谢谢大家。(全班鼓掌)
这种简单的对话,基于“认真倾听”,强调“眼神跟着声音走”,始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无论哪个位置的孩子发言,全班都能齐刷刷地面向发言者,专注倾听,成了实验二小课堂中最有魅力的部分。
二、适时插话助对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是重点。小老师在“春雨沙沙沙”这个环节常常判断不准,比如“办事情”误以为是“半事情”,“才”字组词为“木材”“钱财”,韩主任就会插话、板书,及时帮助孩子继续对话。当小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不够精准、不够规范时,当回答的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时,当回答的学生答案雷同时,当学生跑题时,韩主任或者示范如何表达,或者响亮提醒:“将上堂——声必扬”,或者总结陈词,引导对话更有效。
周一上的是第8课《雨点儿》,指导写字环节,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手拿教鞭上去教“半”字。从读音、笔顺、组词、书写要点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声音洪亮,落落大方,一气呵成,简直比我们老师教得还好。短短5分钟,韩主任只说了两句话:一处是小老师没有注意礼仪时加以示范,另一处是回答组词的学生用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而给予肯定,真正做到了“勇敢地退,适时地进”。正 如她说的那样:“孩子哪有天生就会的,都得我们做老师的手把手教的。”
三、恰当评价促对话
课堂上,总能听到韩主任对学生的夸赞:
“这小声音,真是让老师喜欢。”
“你看看这字,写得多认真!”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教学第6课《比尾巴》时,学完生字后,请4位同学朗读课文,抛出一个问题“谁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让学生学习评价同学的朗读,总不尽人意,可韩主任一点儿也不生气,耐心指导学生实现对话。
生1:我觉得他们把语气读出来了。
韩主任:先说说,读准字音了没?
生2:他们读得很流利。
韩主任:先评读音,再评其他。
生3:他们读得干净,没有拖音。
韩主任:读得正确,不添字,不丢字。首先是正确,再评价流利。继续——
生4:我觉得他们四个读得字音正确,没有错字。
韩主任(伸出拳头,示意学生补充)
生5:我有补充,他们读得声音洪亮,不多字不少字。(伸出右手,邀请下一位同学发言)
生6:他们还读得很流利,读出了问的语气。
一周下来,我见识了实验二小“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领略了实验二小课堂对话的魅力,学到了对话的几个小妙招,明白只有改变教师的理念,才能做到“教为学服务”,才能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验二小的课堂对话,同样可以在我们的课堂践行。
学而致知,行以致远
广东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吴小华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e3f845257f2418286626c21f062fac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c6a99b5845485e8958693a3f27fd5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70c81544f41417c9407d5f16fe06fa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5f6842bb1fd471f98773bad45979bf5.png)
这个冬季,我很荣幸地来到北京,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跟岗学习。实验二小处处皆学问,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本周我主要从感受最深的环境育人和课堂对话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润物无声,待花开
实验二小生机勃勃的校园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也看到了教育最美好的样子。实验二小的校园不大,但和谐、精致,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处处充满育人氛围。有随处可见的走廊书吧、年级硬笔软笔书法展、学生个人画展、年级主题研究课成果汇报展、科技手抄报作品展、德育主题小故事等,展出的内容多而不乱,处处充满艺术气息,内容还会随着学校活动的进度不断更新。通过沉浸式的渲染熏陶,让每一个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受到榜样的感染。除此以外,在学校里你还可以看到那古色古香的游廊、美丽的热带植物玻璃暖房、五彩的教学楼,尽显灵动与生机。在二小,每天早上进校门都有领导带领值日老师、同学向我们打招呼问好,在走廊里跟老师、学生碰面,尽管不认识,他们也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孩子们有的说“老师好”,有的向我们微笑着挥挥手,犹如春风拂面。有一次,我们路过走廊时有几个孩子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孩子先看到我们,示意其他孩子停下说话向我们问好。平常在校园里从没看到过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整个校园是那么和谐、美好,我想,这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吧!
二、 生本对话,引慧来
在宿校长的讲座里、在前面几批跟岗老师报告中,我们了解了实验二小的课堂文化是“生本、对话、求真、累加”。走进课堂,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八个字的含义。实验二小的课堂教学,往往就是一场“对话”,是形式上的对话,更是内容上的对话。
在我的导师明老师的《四季之美》一课中,明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句子,让学生交流后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谈到作者感情细腻、有的领悟到作者从独特的视角把景物写美,有的体会到作者写景是为了表现对四季的喜爱……整个过程,一个学生讲完就主动请另一位同学发言,老师退在一边,学生交流到了一定程度,老师再适时地站出来进行总结。
本周星期二,我们跟随二小的领导去听今年新进教师的翟老师的随堂课《鸟的天堂》,也看到了这样的生本对话。翟老师问:从哪看出榕树的茂盛?孩子们自由互相补充,从枝干、绿叶、根等方面交流了榕树的茂盛。这样的课堂,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去交流,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分析,孩子们思维的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感谢北京实验小学全方位地向我们呈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度凝聚力的团队,“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学习的路上,我们继续前行!
小课程,大智慧
茂名市福华小学 陈辉昌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e3f845257f2418286626c21f062fac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c6a99b5845485e8958693a3f27fd5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70c81544f41417c9407d5f16fe06fa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5f6842bb1fd471f98773bad45979bf5.png)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的教育信条。在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跟岗学习一周,我找到了答案。
该校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特点,在三至六年级每学期均开展一次主题研究活动,第一学期由学校命题,第二学期由年级结合活动和学生发展情况自主选题,每周两课时,安排进课表。本学期三至六年级主研课的主题分别是:认识新校区、研究桥梁、探索中轴线、我们的电影节。
以三年级为例,本学期的主题为:认识新校区——我眼中的百年二小。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新文化街校区、王府校区和德胜校区,其中新文化街校区和王府校区仅隔一条马路。一、二年级学生在王府校区,三至六年级在新文化街校区,作为升读三年级的孩子,初到新的校区,熟悉校园并为王府校区的弟弟妹妹介绍学校,具有非凡意义。
北京第二实验二小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保留着四合院建筑,游廊、牌匾、参天古树无不彰显着校园的历史与厚重,校园内镶嵌在校道、墙壁的成语石、校友寄语无不诠释着文化与传承。
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充分的讨论,围绕主题,根据校园建筑及文化特点,确定了主题研究的四个方向:牌匾、游廊、古树、成语石。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组成5-8人的研究小组。在自然班的基础上,研究小组根据研究方向加入4个不同的主题班,主题班由年级4名具有相关特长的老师(主研课教师)负责辅导跟进,主研课教师协同校外专家、家长志愿者围绕研究方向,对孩子们进行专题讲座或辅导,引导孩子们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做好人员安排、任务分配、开展实地采风、考虑成果呈现方式等。通过学习任务单,孩子们去探索、发现,最终通过物化展品、讲座汇报、舞台剧三种形式呈现孩子们的收获与成长。
本周的跟岗学习,我们恰巧遇上了三年级的舞台剧演出、四年级主研课的物化展览以及六年级的讲座汇报,我感触很深。
一、活动开展扎实
从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反馈、呈现、总结,整个流程一步一个脚印,老师通过分阶段设置一张张渐进式学习任务单为牵引,把一个大主题拆分为若干个贴近孩子们认知的小问题,变大为小,化难为易,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达成目标,非常扎实。
二、学生收获巨大
四年级孩子用灵巧的双手,栩栩如生构建出中外著名桥梁模型,以小见大,“桥”见世界,让人叹为观止。三年级孩子通过小组的探索,自编、自导、自演,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真了不起!其中一位三年级的孩子,在探索学校的基础上,用编程知识为学校设计了一幅未来二小的3D全景图,并且制作成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三年级一个班在探索校园成语石的启发下,收集齐了校园内共100块成语石,并且为每一块成语石通过拍照确定坐标图,还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由全班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为广大师生、家长讲述、宣传校园的成语石的内涵与文化。
三、素质教育效果明显
主题研究课仅仅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通过孩子们的参与与实践,很好地培养了他们读书学习、搜集资料、沟通协调、动手实践、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小活动撬动学生的大潜能,学生成长在活动锻炼中达成,这一定是卷面分数所难以实现的。据了解,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一贯以来,都把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活动开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非常注重教育的实效。
聚焦课堂,学思同行
茂名市电白区第一小学 何翠柳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e3f845257f2418286626c21f062fac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c6a99b5845485e8958693a3f27fd5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70c81544f41417c9407d5f16fe06fa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5f6842bb1fd471f98773bad45979bf5.png)
历经两次航班延误,怀着兴奋的心情,12月4日凌晨一点多来到零下几度的京城,冒着冬的严寒,心里依然温暖。周一早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准时接我们来到学校,开启了跟岗学习之旅。
我在导师曹瀚麟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温馨的五年级数学办公室。办公室的环境优雅,老师们友好热情,教学氛围很好。和老师一起开会、备课、听课、批改作业,一起吃饭、学习、聊天,一切都那么融洽,我第一天便适应了北京的学习与生活。忙忙碌碌的一周结束了,感触颇多,收获满满。下面把最关注的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走进常规课堂,体会京城课堂魅力
曹瀚麟主任任教五年级数学,我跟着曹老师走进他的常规课堂。一周来,每一节课都让我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曹老师的课堂中,总能看到求知若渴的眼神,训练有素的坐姿,主动发言的手势。“请你”“谢谢你的提醒”“我来补充”“我还有另一种方法”等礼貌用语常挂在学生嘴边。“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哪种方法?”“还有吗?”是曹老师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最常用的课堂用语。课堂中学生流利完整的表达,规矩有礼的交流,爱慧交融的互动,更有曹老师精心设计的能引发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思考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探索与发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好享受的课堂!没来到现场,你绝对想象不出这种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每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常规课堂的模样,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二、走进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
星期一下午,恰逢全国名师华应龙的数学思政课例在精品录课室录课,现场感受震撼!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华应龙老师用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哥德巴赫猜想”内容切入,以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为主线,同时挖掘数学家书籍《陈景润》里面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了解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指导学生根据“哥德巴赫猜想”方法思考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家的思维品质,巧妙地融合数学进行思政教育,解决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的精神。课堂中,华老师的数学思政课堂闪烁着数学家迷人的魅力!华老师以身作则,诠释着实验二小人的精神,让我们感概万千。
三、走进区教研课堂,感悟高端教研活力
本周星期三,北京西城区教研室小组教学实践汇报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精品录课室举行。活动有三个议程:一是汇报课,二是小组实践汇报,三是分组讨论评议。活动开展顺利成功。活动中,西城区全体六年级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教研实践成果,体现他们那种积极向上的优秀团队,他们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扎实有效的教研成果,以研促教,教研共生的教研理念,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学思同行,思行并进,相信在后面的跟岗中一定会有更多的启发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