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内容——《美术学业质量描述》
领诵人—仙桃小学满庭春校区 王静仪
为师者,惟匠心致远,当臻于至善。”为深入践行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有温度的美术课堂。2023年秋季,仙桃小学满庭春校区持续推出“诵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课标朗读活动。今天诵读的内容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美术学业质量描述部分。
诵读人简介
王静仪,女,2023年参加工作,仙桃小学满庭春校区美术教师。她怀揣着一颗教育梦想从校园走到工作岗位,用勤奋对待工作,用爱心对待孩子,用真心追求进步,争做一名优秀且有温度的教师。
诵读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 能从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欣赏、评述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学会发现、感受、欣赏其中的美。(审美感知)
- 能识别至少5种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知道其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与同学分享、交流。(审美感知)
- 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1~2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泥塑、定格动画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针对1~2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提出改进的想法,并能进行装饰和美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运用撕、剪、编织等方法制作1~2件工艺品(如剪纸、小挂饰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口头表述对“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的感受。(文化理解)
- 能积极参与小组或班级组织的各种造型游戏活动,并结合各种活动创作1~2件作品。(艺术表现)
- 在造型游戏活动中,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并尊重、理解他人的看法。(文化理解)
第二学段(3~5年级)
- 知道至少4位中外著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审美感知)
- 能运用感悟、讨论和比较的方法,描述、分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知道3~4种美术门类(如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建筑、媒体艺术等)。(审美感知)
- 能说出2~3种中国民间美术的类别(如剪纸、皮影、年画、泥塑、刺绣、蜡染等)。(审美感知)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中国美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样的艺术魅力”的体会。(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创作2~3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泥塑、摄影、定格动画等),运用造型的手段表达美。(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从舒适、美观、便利的角度发现日常生活用品存在的不足,并用手绘草图的形式提出改进建议。(审美感知、创意实践)
- 能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设计2~3件作品(如标识、请柬、贺卡或海报等)。(创意实践)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设计改善、美化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能用剪、刻、折、叠、卷曲、捏塑、插接等方法制作1~2件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风筝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传统工艺师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会。(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能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1~2件作品(如图画书、摄影、动画、微电影、戏剧小品等)。(创意实践)
- 能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在参与综合探索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和探究,在交流、合作时能尊重、理解他人的看法。(文化理解)
第三学段(6~7年级)
- 知道至少6位不同历史时期中外著名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审美感知)
- 能运用感悟、讨论、比较等方法分析、描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知道2~3种外国民间美术的类别。(审美感知)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差异性”的感受和认识。(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写实、夸张或变形等),创作至少3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和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定格动画、微电影等)。(艺术表现)
- 能对学校、社区等公共空间的环境进行调研,绘制作品(如手绘草图、制作模型等),或撰写200~300字的调研报告。(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 能为学校的不同活动设计2~3件作品(如海报、请柬、封面、书籍装帧、统计图表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运用剪、刻、折、叠、编、卷曲、捏塑、磨制等方法,制作2~3件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的感受和理解。(文化理解)
- 能以校园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或景物为素材,创编1部微电影。(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能力。(文化理解)
第四学段(8~9年级)
- 知道至少6件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审美感知)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中国美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艺术成就”的理解。(文化理解)
- 能用美术语言,从作品的内容与创作背景等方面,介绍2~3件反映我国近现代以来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美术作品。(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 能辨析世界美术史上2~3个主要流派(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审美感知)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世界美术多样性的理解,形成开放的心态和全球意识。(文化理解)
- 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写实、夸张、变形、抽象等),创作至少3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和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定格动画、微电影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在创作中能通过想象、联想、归类、重组等方式进行艺术构思,表达思想和感情。(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根据学校或社区的学习、生活需要设计2~3件作品(如标识、海报、统计图表、手绘地图、书籍装帧、校服、立体模型等)。(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社区环境或所居住地区的革命遗址、古建筑、古村落进行调研,并创作作品(如制作立休模型、拍摄微电影等),或撰写300~500字的调研报告。(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 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意见,撰写300~500字的报告。(文化理解)
- 能运用剪、刻、折、叠、编、卷曲、捏塑、焊接等方法,制作2~3件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或竹木、金属材料的作品等)。(创意实践)
- 能口头或书面表述对“继承、发展文化遗产是每一代人的责任的理解。(文化理解)
- 能用口头、书面或图像的方式阐述对“美术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作用”的理解。(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我的感悟
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解决了“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他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他指向的是素养养成的过程而非结果,所以新课标与现行的美育思想、理念高度契合。新课标中,论述了美术学科的地位和性质:“美术学科是艺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可见美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新课标、新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来,我将沿着新课标指明的方向和路径前行,深入学习,躬耕实践,将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地于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