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深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聚焦小微学校教学班少的痛点,12月11日—13日,在五东片区教研员的引领下,兆岸,长坑、方川、石笕四校联动,开展以语数学科为主的为期三天的“卷入式”校本教研活动。
语文组
12月11日,老师们围绕三年级第八单元的课例《灰雀》开展“围炉”式集体备课。备课现场,大家一改往日的“个人尝试”,全员自下而上地“卷入”群体合作,每一位老师都沉浸其中,提出个人对教学设计中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作业本的运用等方面的思考。
为了能让所有老师都全程参与,陶老师从四个维度的课堂观察量表(即作业本的使用、问题设计、朗读分配及学生发言)进行解析及任务分配。观课量表让老师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观察量表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详尽的资料,为课后议课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
12月12日上午,第一堂课由兆岸小学的张敏老师执教。张老师通过一段视频揭示课题,然后以作业本为学习支架梳理列宁、小男孩及灰雀之间的关系,重点研读灰雀的惹人喜爱之处。课中张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开展学习,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
以集思广益为径,攀精益求精之峰。第一节课结束后,老师们趁热打铁,就本堂课的教学进行复盘与研讨。四个课堂观察组以“组内交流—分组汇报—提出建议”的形式将课堂中的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反馈,大家呈现课堂观课数据,用观课数据说话。
通过对第一次课例的复盘与研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一次次激烈的思维碰撞,一场场激烈的思想交锋,集体备课真正做到的了自下而上的卷入,全身心沉浸式的投入,研讨团队再次打磨、完善、重构方案,形成二次教学资源包。
下午,刘如笑老师与方川小学三1班的八个孩子们一同走进可爱的《灰雀》。刘老师课堂上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梳理内容版块,设计了更为流畅活动,以锁定已知段、找到关键句、抓住关键信息、概括整合信息四步法搭建学习支架,并在研读板块运用恰当的、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落实语文要素。与上午的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就是联校教研给学生带来的福利,使课堂更顺畅,环节更合理。
评课议课阶段,观课教师研讨聚焦“诊断点”,对课堂中的板块设计、问题零散化、重点突破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建议。陶老师指出:在打磨中学思、在实践中思辨、在复盘中反思,这种“卷入式”教研的模式意义深远。她针对本节课提出以下建议:1.要将学习任务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不要割裂开来。2.读的过程要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3.老师的问题不要太零散,要有指向性。
数学组
本次数学研讨会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温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关注学生的数感培养,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
在活动前,老师们就围绕《温度》这一堂课教学设计、课件设计、作业设计等进行了研讨。经过激烈讨论后,由朱校长抽签选一名教师进行上课,其他老师帮助这位老师修改教案,制作ppt等课前准备,课后老师们畅谈心声,对课堂教学设计、重难点把握、突发性问题处理、教学艺术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专业引领,及时肯定上课教师的优点和进步,让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增强自信心。
教研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由吕芳老师进行《温度》的课例展示。吕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创造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过程,积累理解“一对意义相反的量”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建立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创设有效课堂。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整节课节奏明快,环环相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研的第三个环节是听课老师结合课堂观察量表分享听课收获,这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每位教师独特的见解都引发了大家思考,并带来别样的收获。然后由朱校长随机抽签产生第二名上课教师—应政勇老师。
应老师创设温度的现实场景,激发学生生活经验,观察、记录、感知、理解,并借助温度计的模型,理解掌握温度间相对关系,为认识正负数提供模型支撑。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深入思考,在问题引导下让思考发生。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数学组各成员根据课堂整体观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等四个观察量表内容分别对课例进行多个纬度的评课,李老师带领着大家对二次上课进行反馈复盘和总结。
活动总结
这种“卷入式”新样态的教研,使每一个参与者围绕同个课例,将个体与集体教学理念及行为的“原生态”呈现,从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出发,依托团队力量,将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在“参与—实践—复盘—再实践”的过程中行走,“由上而下”统筹,“由下而上”研磨,共显研究特质。这种教研模式淡化了学校意识,转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角色,由“我”到“我们”,实现教研从被动走向主动,直击痛点与难点,开启小微学校联校教研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