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小•数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立足课堂,强化量感培养——五年级教研“量感”培养课例研讨

阅读936

  12月11日上午,我校五年级组在阶梯教室进行了关于量感的课例研讨。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承载了发展量感、培养推理意识、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等诸多任务。

    以面积的本质理解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图形转化的必要性和面积公式的科学性,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积累数学经验,促进量感的形成。

  五年级组高川川老师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进行对量感的分析。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苏教版小学数学( 五 )年级( 上 )册第( 二 )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 平行四边形图形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为之后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独立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是,他们对未知充满着无限好奇,教学中应当注重提供充分的感性生活素材,创设自由讨论的民主氛围。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组织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高老师详细的阐述了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环节:情景导入

(二)探索新知环节

活动一: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学生非常熟悉,我会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数平行四边形,另一组数长方形的,并填写表格,接着引导学生对表格数据进行观察对比,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和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相等,这时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否可以转化?学生经过启发,我会请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尝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剪拼方法,学生在此活动中会发现,只要沿高剪开,可以有不同的剪、拼方式。

活动二:观察对比,总结归纳公式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剪拼后的长方形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经过对比观察,学生会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相等的,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高是相等的,接着帮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长X宽,结合观察结果,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X高,并向学生讲授用字母表示的公式:S=a.h

(三)练习巩固

    知识需要及时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会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来编排练习,关卡1是:基础练习,计算下列平行四边的面积。关卡2是:提升练习,下面几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让学生认识到等底等高的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相等的。从游戏的形式呈现分层练习,由易到难。

(四)反思交流、拓展延伸

    学生只有学会不断的反思,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在课末组织学生畅谈在这节课中你觉得什么地方表现的最好,什么地方还有待于提高,什么人最值得你学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回去后尝试着去探究三角形或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总之,本节课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问,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感受、体验、探索、交流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高老师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将本节课的面积推导变化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来收获最大的教学效果!

  紧接着,李青老师又对量感的内涵、特征、价值与培养策略做出了阐述。

  李老师提出,培养学生量感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提高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量感的基本策略有:

1、重视对量的深度体验,形成自身经验

2、重视对单位量的感知

3、加强对叠加量的感悟,建立不同量感

4、开展丰富的估测活动,精准完善量感

  总之,教师不仅要对量感的内涵、特征、和价值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切实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阅读 9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