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新”背景下,为加强对新课标的实践研究,全面推进课堂转型与教学方式转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我校积极探索“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打造“双新”背景下的高效公开课。深圳市福田中学开启了新一轮以新课程、新教材为背景的青蓝工程示范课活动。
2023年12月5日上午第四节,高一年级赵毅彤老师围绕“地球的演化过程”主题开展了一节鲜活的公开课,王娟主任、刘导主任、黄琼老师、王慧杰老师、余海波老师、詹婷慧老师、黄晓琪老师等多名校领导和教师莅临指导。
赵毅彤老师精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视频片段,在课前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借此带领学生走进本节课探讨问题的情境——跟随“巅峰使命”,走进地球的历史。
赵毅彤老师抛出两个问题“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呢?” “地质年代表是怎么形成的?”带领学生回顾地层和化石对研究地球历史的作用。
随后,学生分组选择学案一,内容包含有孔虫化石、鹦鹉螺化石、鱼龙化石、恐龙化石、布氏豹化石、张氏春霖鱼化石的相关资料与任务,学生小组讨论。三分钟后,6个小组分别派2名同学上台,汇报基于学案一的研究发现。通过归纳各个小组所汇报的化石特征,总结出“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规律。
由6组化石推演出生物演化特征
接着,赵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学案二中关于高山栎化石的相关资料,尝试解释高山栎化石发现地海拔与现今高山栎化石生长地海拔存在差异的原因。在学生提出猜想后,展示地层特征图和气候变化示意图进行验证。由此感受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学生提出的猜想
通过材料验证假设
在了解青藏高原这一小尺度范围地区的演化历史案例后,赵老师引导同学们基于教材内容,运用地质年代表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全球生物、海陆变迁、地质成矿的特征,并请同学在黑板上相应位置粘贴示意,请学生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
学生共同梳理全球演化历史
学生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
最后,赵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新知,并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与教师评课】
赵老师表示,非常感谢公开课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师父和各位优秀老师的倾心指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仍清醒意识到存在些许不足:在课上需要采用更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创设由浅入深的问题链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在学生回答后应予以及时点评及反馈;课堂设计时,要合理规划好每个环节的时长和过渡,注意过渡语言的自然和顺畅。
课后,地理组的老师们进行评课。老师们表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指向明确,教学材料丰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通过主线问题情境“青藏高原科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老师们也不吝传授,提出可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如在课前调查学生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效;课前为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精简课堂问题等。
教师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