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争三比”践行动】“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

土肥圆
编辑于2023-12-11
阅读 11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场历史大剧不断上演,无数的曲折坎坷,考验着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与众生。——题记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并得以提升。在2023年12月11日下午,我校徐超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引人入胜的历史课——《两次鸦片战争》。

徐超华老师以问题导入,让同学们借着图片思考这两个问题:英国与中国相隔甚远,为何英国却要发动战争?为何号称“天朝上国”的清政府最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后,徐老师请同学来回答问题。

徐老师在PPT上展示相关材料,借着该同学的回答对英军侵略中国的原因做进一步补充,将19世纪的英国与中国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中国必然失败的结论,同学们也是勇于发言,师生互动性高。

徐老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并一起梳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及结果,结合相关材料,讲解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的内容及其危害,补充了《五口通商章程》中的“领事裁判权”,《虎门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最后,徐老师全面地概括了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使同学们对当时清政府所受的屈辱有了更深的认识。

领导、同事和同学们在认真听讲

在课堂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课堂评课,李主任对此次课堂进行了总结点评,对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勉励诸位老师上课要准备充分,不仅备教案,还备学生,所备题目难易适中,授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适当引导,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其他历史组老师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赞扬了徐老师专业知识十分扎实,也指出依然存在“课件字体过小”“课堂线索略显模糊”等问题,良好的沟通交流是不断进步的基石,我相信,在诸多老师的努力下,我们丰城四中的教师会越来越好!

编辑:沈诗雯

审核:李明和   李筠

监制:陈绍平   钟海荣

阅读 11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