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水源流至蓝田

陈彩琼
创建于2023-12-11
阅读 2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陈彩琼

    清晨,一条条小溪如缎带缠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和熙的阳光洒向一座座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大地焕发着勃勃生机,小村又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黎明。

    这是一座宁静优雅的世外桃源,这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美丽山村。这里是中湍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永平镇,距县城大约35公里,由中湍、湍下、桂竹坑、牛皮湍四个自然村组成。中湍,避开水而言,与山密切相关。左有梁野山,右有挡风岭,后有官材岽。三座千米高山,如巍峨城墙把永平、桃溪、大禾、湘店四乡镇与武平城区及武东南截然隔开,天然形成“世外桃源”。

    人们常说一层山水一层人,从高处看这个乡村,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青山延绵到溪水边,村庄依水而建,一条溪水如一条绿丝带,怀抱着村庄,就像母亲搂着刚出生的孩子,一切都是如此美好。望着这群山在不禁让人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呢?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吵杂,但却充满着宁静、祥和、神秘,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中湍村,追索其渊源,祖上为蓝姓,为少数民族畲族。开基始祖为宗显公,从本县大禾乡迁来,其上祖入闽后的流转线路大致是宁化--汀州--水口--大禾--中湍,已传30代。按辈份推算,这一脉蓝姓入闽当是宋元时期,村中蓝姓人都自诩为是八仙之一蓝采和的后裔,更为小山村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中湍蓝姓郡望为“种玉堂”,堂联为“汝水源流远,蓝田世泽长”。大自然的千古杰作雕琢了这满眼画山绣水,高山幽谷,展现了青翠绵厚的湫水山色;蓝天白云,与清澈的溪水相映。盛夏时节,满山满坡的树木更苍翠,绿意更浓。这时,外面的世界酷热难当,这里却是凉热宜人,是旅游、休闲、避暑和探幽的理想之处。

    这里的水紧紧与山相依,恋恋不舍,一条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抱村而过,这就是中湍溪。中湍溪流向桃溪镇汇入桃澜河,经小澜村注入汀江,玉带似的溪水,绵延几十里,蜿蜒而下,碧水如镜,青山浮水,枫竹簇拥,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夜晚的中湍溪清澈、碧绿、恬静,好似一位云中仙子轻轻地向我们走来。这里的山展示了山村男儿阳刚之气,这里的水体现了山村姑娘阴柔之美,构成了一曲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的千古绝唱。这一山一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厚道,有着一份外面世界无法触及的清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件,千丝万缕地参与构建起一个地方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中湍村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中湍村素以民间绝活而闻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丰厚纯朴的精神文明。相传1877年,村中一个住在忠新馆的信徒,不吃不喝睡了7天。醒来后,说是王母娘娘派人来带他去吕山学法术。学成后就要拿来用,于是,村里就开始有了“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拧香火”、“走锥床”等绝技,一代代传承下来。每逢寅、申、巳、亥年的醮日(农历十月十五),中湍村民比过年还要忙,各家各户准备美食,款待各地前来的亲朋。慕名而来的民众,早早地从四里八乡赶来观看。在民俗活动表演前,忠新馆中供奉的四尊菩萨,被恭请到村中民俗文化场,拜天祭神后,民俗绝技表演拉开序幕。

    “上刀山”:在一座木柱上,插满镰刀,分成左右两侧,搭成了一个刀梯。人们手握刀锋,在锋利的刀锋上,一步一个台阶,赤脚爬上“刀山”。这一上一下之间,大伙的手脚如常,没有一丝受伤的痕迹,上到刀山顶的人领取一个红包,寓意吉祥如意。“下火海”:绝技是在晚上进行,在将近1000斤的木炭上,外围砌起将近10厘米高的包围圈。在火苗冲起瞬间,村民们迈开大步,伴着脚边溅起的火花,悠闲自如地走过火海。过火海寓意“火海”都能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捞油锅”:一口直径将近一米的油锅铁锅,放在铁炉灶上,灶下木柴熊熊燃烧,锅里的糯米粄渐渐变黄炸熟。村民围绕锅边站定,双手伸进油锅,从锅里捞起糯米板,煮得滚烫的糯米板,捞起后拋向人群,捡到这些糯米板,寓意着大吉大利。“拧香火”:村民手抓一把燃得通旺的香火,然后用手直接去拧香火,直到香火的完全被拧灭,或者把燃得正旺的香火头直接朝自己的肚皮顶去,然后上下,左右拖动,直到香火完全被拖灭。“走锥床”:在一米多长的木板上,订满了密密麻麻的钉子,村民赤着脚,在锋利的钉子上,轻松走过锥床,双脚却安然无事。

    “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拧香火”、“走锥床”等神奇的民俗表演在这个村庄已流传100多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闽、粤、赣三省客家地区具有重大影响。中湍村民俗植根于中湍,汇流于客家,融合于中华,经中湍人世世代代锤炼、淘洗和传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积淀着厚重深邃的蕴涵,凝聚着中湍人的性格和中湍精神,是中湍人彼此认同的重要标志。

    傍晚,小村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袅袅的炊烟,好像一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房屋的上空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乡村小屋的拐角里踱步,在夕阳下,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父亲的笑声,有爷爷奶奶慈爱的目光。幸福苑的老人们悠闲地走在亭间、溪边闲谈、散步。夜幕渐渐降临,民俗文化广场的灯星星点点亮起,与天空的繁星交相辉映,似乎在述说着中湍村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如今,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中湍村这个古老神秘的乡村,正跨步向前,迈向幸福美满的康庄大道。

    

阅读 2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