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文联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进乡村看振兴·记住乡愁赞海原”采风活动作品成果展(一)

创建于2023-12-11 阅读3828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四个示范县”建设为统揽,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按照“一主四特”产业布局,海原县文联特别推出“走进乡村看振兴·记住乡愁赞海原”采风活动作品成果展(一)。

        此次线上展览,共展出文学、摄影艺术作品20余幅,作品主题鲜明、思想性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我县文艺爱好者、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风采,用文学之笔和影像镜头充分展示了海原传统历史文化、新时代海原产业发展和海原山川大美风光,讲述了新时期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成就和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在海原大地生根发芽,用文艺家的眼光看海原发展,讲好海原故事,传播好海原声音。

文学作品

乡村振兴三章

魏秀云

冬韵

        记忆中的冬天农村,要么有许多人聚在一起晒暖暖,要么有人消遣娱乐,要么蜗居在家享受温暖。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冬季的乡村,却别有一番风韵。

        冬日的大地少了花红柳绿的生机,空旷的田野一望无边,宽阔的视野使人心情愉悦。

        海原县文联“走进乡村看振兴,记住乡愁赞海原”文艺采风活动,给文艺创作者创造了走进乡村看振兴的机会,也给乡村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靓丽风景。

        立冬后的海原大地,寒冷荒凉是人们抹不去的记忆。

        然而,车子行驶在海平341国道上,新修的海平段三岔河路段的大桥使坑洼路面焕然一新。平展的柏油马路两边,厚厚的蒿草和柠条等,犹如浅色的毡毯铺盖在山卯土丘上。随着飞速的车轮后移,白色的风力发电机与高速公路的绿色围栏构成了极好的风景,使乡村灵动起来,一扫冬日的荒凉之感。

        每到一采风点,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便拿着“长枪短炮”到处走动,用自己的视角捕捉奇特的风景;作家协会的会员则围着项目负责人,聆听他们讲解的每一句话,唯恐漏掉蛛丝马迹,聚精会神地记着每个细节,在脑海着搜索着相关的词组,放飞着思绪。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关桥点,鱼儿在清澈的黄河水蓄水池内尽情畅游、打着水漂;不远出的塑料大棚散发出银色的韵光,与湛蓝的天空相辅相成,构成了极美的风景。

        甘盐池古堡里,村支书带领村干部忙碌地打造着十四个旅游景点,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做准备。他利用现代媒体为采风者展演了甘盐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设想,还特意印制红歌,与来访者共同唱响红色旋律。歌声响彻甘盐池的角落,使冬季的乡村一点都不寂静,增加了无穷的人文活力和气息。

        树台乡大嘴村生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附近,广袤的土地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机器声隆隆作响,男女壮劳力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热火朝天地在平田整地,为来年的丰收打着基础,播种着希望。

        鸿鑫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及员工们,正在忙碌地向外地远嫁着马铃薯,加工着粉条,打着包装。烤熟的洋芋美味四溢,散发着浓浓的乡村幸福的味道,洋溢着振兴中的农村幸福生活。

        一盘盘微黄的紫皮和白皮洋芋像柔纸一样的新品种烤土豆摆在大家面前,有人与烤土豆合影,有人眼睛紧盯盘中猎物,放出迫不及待的光芒。拍照之后,没有吃够的直奔烤炉,不经主人同意,自己翻找着,引来同伴的羡慕与配合。这也是冬日丰收成果带来的独有的风景与快乐,丰收的喜悦与幸福生活也是美丽的风景,另有一番厚重的韵味。

        西北红葱第一镇的山门村,葱农们正在为超市包装着红葱,为红葱上货架忙碌着。存放葱的大库房里一股浓浓的香葱味道,采风者笑着说闻到了羊羔肉的味道了,葱的汆味名不虚传。

        二十多亩大的锦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杂粮加工车间里,大型机器正在执行着加工任务;包装车间、原粮储备库及成品库存放的真空小米和黄米及加工成品的荞麦面和精制的小杂粮礼盒,等待着华润万家接取。

        负责人说,销路不成问题,华润万家超市全部包销,主要是加工原料供不应求,一年四季都没有空闲的时候,冬日里加工小杂粮比春播秋收更忙。

绿色长城

        听说我要去兰州方向的甘盐池采风,嫂子再三叮嘱:临行前吃些晕车药,准备好塑料袋,最好在车上能睡一觉,过了鸡窝山快到甘肃境界就好了。她不厌其烦地叮咛着,好像海平路段是刀山,是火海,是难过的坎。她重复地讲述她曾经开批发部时,在兰州东部市场调货的情景——一路颠簸,从海原天不亮就出发,尤其到鸡窝山这一段路是她最难捱的地段。她说,车子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飘飞的干细黄土呛得人缓不上气来,她的咽炎就是那时调货时得的。只有迷迷糊糊睡着,到兰州后头重脚轻胡乱调些货,又愁晚上返回时的艰难路段。就这样,她在海平路上受了不知多年罪,后来,有了托运业,才算解放了她。再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她关掉了批发部,但海平公路地段是她一生最怕、记忆最深、再也不愿意重踏的公路地段。

         在我的记忆中,虽然只走过能数来的几次海平公路,的确凹凸不平,遇上雨天,还要下车走一段路,所有坐车的人都要齐心协力推车,才能驶过泥泞的路段。

        记得母亲曾说过,我舅舅在甘盐池工作时,她准备去看我舅舅,但走平川那段路,一点也不平。那时他们是骑毛驴去,能上山下坡的驴到那里都不走了,仍凭脚夫(赶毛驴的雇主)怎么抽打使唤想尽办法都没用,只能原路返回,取消行程。那路面窄得只能走一个人或一头毛驴,脚夫只能跟在毛驴后边走。

       有这些传说和嫂子的话,使我有些犹豫,如果真像她们所说的那样,我还是不去为好。但我决定了的事情,是不能打退堂鼓的。如今的交通条件,会真的如此不堪吗?况且一车有二十多个同行者,我还怕什么?

        出了县城,一路向北。明媚的阳光映照湛蓝的天空,使人神清气爽。车上的暖气热得大家开始解扣脱衣,心情一下愉悦起来,宽阔的四车道公路平展洁净。一会行至海平公路大桥上,项目负责人摆放着展板早已等候在那里。工程师热情洋溢地介绍:海平公路工程属于宁夏和甘肃交界的公路,海原段的高速公路已经提前竣工,很快就会正式通车,昨天已放通试行。我们所处的桥是途中三岔河大桥,也是海平路段中最长的,全长四十米,采用了钢筋笼调解十字撑技术,可节约一百吨钢筋,减少了成本,也减轻了劳动强度,发挥了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在模版支设上也进行了改进,采用立柱养生,达到了总设计要求。

       从海平一标总体施工平面布置图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文字标识中得知:此公路全长43.539公里,采用封闭式双向四车道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高速公路标准。

        快客在大桥上飞速行驶,两边的护栏犹如绿色的飘带退后,带有半圆形状的水泥防固墙也飞速后退。公路两边的山上柠条、树木虽然不郁郁葱葱,但植被丰厚,远处白色风力发电机整齐而错落地在旋转。一辆辆挂车拉满了小轿车也在鸡窝山上行驶,红彤彤的阳光下,熠熠耀眼。窗外一个标界水泥碑映入我的视野中——塌塌粱。我反复地念叨塌塌梁,同行的文联主席说,这是鸡窝山属地的中间路段,马上快到甘盐池了。啊?我惊奇地重复念叨,这条路段就是鸡窝山,已经走出尽头了?已经快到甘盐池了?我怎么没感到丝毫不舒服?速度怎么这么快呢?我还在寻找以前的羊肠小道呢。主席说,是呀,这条公路也是新修的,车子行驶得还算平稳吧?以前的路可没有这么平整。是呀!是呀!我说,我母亲和我嫂子都说鸡窝山路太难走,不是晕就是难过,我都不敢来了呢。可现在我一点都没感觉来,还不知道在鸡窝山上走,就出了鸡窝山了。主席手指向窗外对大家说:“看,靠山不远处那条高速路了吗?12月份通车后比这条路还平稳还速度快,再不存在颠簸大幅度拐弯的现象。”

        远处,深绿色路栏飞速地延伸,仿佛运动的绿色长城,在蜿蜒的海平公路上,连接着美好的生活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车轮。

        放飞的车轮不仅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美好生活腾飞的豪迈。

黄河之水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个俗语极好地形容了黄河水的浑浊。

        小时候,父亲为了让我真正见到黄河,专程领我到黄河边去转悠,半道上,我口渴难耐,正巧有个小女孩在水渠边用马勺往水桶里舀水。父亲恳求她把马勺里的水让我喝一些。我看见马勺里的水又黄又稠,像泥糊糊。小女孩说,这个水太稠了,有泥沙,让她喝桶子里的吧。我看见桶子里的水也清不到哪里去,桶面水比水渠里的稍微清了一点,桶底的泥沙依稀可见。我嘴搭在桶沿上呡了一小口,满是泥土味。小女孩说:“我把这个水担回去要澄一天一夜,才能用来做饭、喝水洗脸呢。”我实在口渴难耐,接过马勺,一口喝了许多。回头一看,水渠里还有浪木和粪土沫在漂着。从此,我逢人就说,黄河水太难喝了,全是泥土,还不如涝坝里的水好喝。

        四十年过去了,我站在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项目最大的第三个泵站关桥舒湾点泵站上面,蓄水池内清亮亮的水使我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水。水面清澈透亮,泛着银光,与蔚蓝的天、不远处的塑料大棚相呼应,构成了极美的图画。

        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工程涉及关桥乡、西安镇、海城镇,从固海扬水的高崖水库取水源,利用四级扬水泵站,输送到关桥乡、西安镇、海城镇。关桥这个泵站是三个泵站最大的,自2022年7月开工以来,历经四百多个艰辛的日日夜夜,终于在2023年10月17日全线正式通水。三个乡镇二十四个行政村六万多人受益。关桥乡就有两万五千亩农田喝上了黄河水,结束了农户拉水点灌的历史,降低了运水成本,增加了农户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高科技滴灌模式,摒弃了单一的农业灌溉模式,经营模式也由以前单一的种植硒砂瓜转型为养殖业和马铃薯种植业,采用种养殖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加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擎画了为民造福、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养殖业是关桥最好的发展出路之一,设施农业是西安镇的特色产业,水是项目支撑的关键。”工程师介绍了黄河水引进和水泵的建成中许多心酸和艰难的故事。在工程系统上,建立了完善的智能感知体系和智能控制体系,在调度中心实现全线四座泵站的梯级调度、闭环控制。工程主管道翻山越岭,搭载了信息化维护系统的工程在线监视供水及设施变化状态,管控工程全程安全运营。它凝结着决策者、管理者、建设者和收益者的心血。经营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发展农业产业,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也是势在必行。有了清澈的黄河水灌溉,海原的经济、民生和生态环境便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四十年的努力,四十年的奋斗,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

        那位给我舀水喝的小女孩,现在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妇了吧?她会想到如今的黄河水已脱胎换骨,被改颜换貌引进高山峻岭吗?她能看到清澈透亮的黄河水为民造福吗?

大地回响

潘文强

       车窗外正午的阳光如往日般照射着大地,时值冬日,远山蒙眬。此时,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即将通车的海平高速公路上。望着车窗外时隐时现的远山与村庄,我的内心不禁感慨: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空前的灾难,试图将这片土地与人民彻底摧毁,可经历过巨大灾难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人,依旧没有选择离开这里,一代代在这片热土生存下来选择了重建自己的家园。太阳依旧照着这片土地上的山川与河流,也照射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先辈与后来者的脸庞。

        我的思绪又回到二十年前,甚至比这个时间还要更久远一些。那个时候,乡间很少见到小汽车,一到冬日,孩子们的脸上就有了自然反应的高原红。农村大多都是土坯房,比这更早些的则是一排排的土窑,这些感受今天的孩子们是没有的。海原处于干旱带上,水一直都是紧缺资源,在那些年月里,我们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人、庄稼、牲畜无不需要水的滋养,吃用的水要么是从河沟里挑来的,要么就是自己储存在水窖里的天然水。人们无比渴望能有一湖永恒的水滋养这里的一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与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对这里的帮扶,一切都有了好转。村庄里多了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红砖房,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的问题。房前屋后新栽的树木渐渐长成,到处都是林荫,出门就能看到宽阔的柏油马路,无论是夏日乱花渐欲的蓬勃,还是冬雪映照下的温润,都别有一番风味。

        2023年4月20日,关桥乡两万五千亩农田用上了黄河水,结束了当地大棚西瓜拉水点灌的历史。我自小在西瓜地里长大。俗语讲“樱桃好吃树难栽”,农民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单是一个夏天在太阳的炙烤下,便可使一个整日往瓜地拉水的人变得面目全非。在西瓜价格疯涨的那段时间里,成片的瓜地就变得嗷嗷待哺,等待着那些从拉水车里拉来救命的水。农民只有没日没夜从水站拉来高价水才能保证瓜地里的西瓜不至于旱死。周边村庄里的每个人都做梦,梦想着有一天黄河水能流经家门口,结束这段拉水浇灌庄稼的历史。

       政府是会管我们的!直到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的完工,大家的梦想才终于变成了现实,我们的万亩农田竟然真的会实现黄河水的浇灌。这些水真正解决了农民心中的难题,他们再也不用为水价高供水不足而担忧,沿途的生态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当我们眼前出现吴家湾三泵站那一泓清水,大家都无比喜悦:这里的未来一定会因为黄河水的到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也许明年夏天,那些远道而来的黄河水就将流进我们的土地,乡民们再也不必没日没夜往瓜地里拉水,而只会在一个夏日的傍晚,当微风吹过小院的时候,切开在沙地里喝饱黄河水的西瓜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

        关于甘盐池我知之甚少,此前只知道人们谈论起甘盐池总会说那里的羊肉很好吃。正午的阳光照在河床上,阳光洒在整片的盐池上,然后它们又躲进我的眼睛。我走在人群中,突然觉得孤独袭来,也许这片地方的孤独同我一样,我应该早一些走近她,早一些去了解她,而此刻我觉得我来迟了。

       无疑,甘盐池的历史是悠久的,她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她又是神秘的,在这里曾经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我们似乎还能看到前人在这里生活的碎片,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们像繁星湮灭在历史的车轮里。但这里似乎还有着过往历史的影子,她所形成的文明意义深远,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还随时随地教化着方圆百里的民众,要淳朴、要温良。

        听到我要写关于甘盐池的文章,支书很热情地为我讲解我曾知之甚少的甘盐池。他自幼出生在这片土地,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我头一次觉得一个男人可爱,讲起这块地方他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他对这片土地该有多么热爱!我的目光随着他的指尖停留在远山上,那里曾是前朝人安营扎寨的地方,曾经寸草不生。在支书的带领下,大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终于让眼前那片贫瘠的山洼开始有了森林的迹象。我被支书的举动深深打动。任何事情做一日简单,难在永久做下去,他的拙与真,淳朴与厚重,都如我们脚下的这片黄土一般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大家在文联负责人和盐池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在红军西征的老革命基地引吭高歌,虽然冬日的寒风呼啸,但是大家的热情依旧不减。甘盐池在历史跌宕中不断易名,由此可见它身上所承载的历史之厚重。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遥想这里曾经有大批来往的商贾驼队从长安出发一路尘土扬起,浩浩荡荡,西出玉门,骆驼的褡裢里满载黄金珠宝和各地的货物是何等波澜壮阔。

       如今的甘盐池早已是文化旅游的重镇,夏日的旅游团队更是络绎不绝。这里是天然的避暑圣地,水草丰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客人来到甘盐池更是可以吃到“享誉甘青宁,远销“北上广””的羊肉。怀着不舍的心情,我们告别了支书和前来送行的乡民。我想不久之后我们一定会再来,那时候盐湖的湖畔上一定开满野花,湖畔上一定摆满养蜂人的蜂箱,如茵的草甸上一定飞舞着蜜蜂和成群的蝴蝶……

        在关庄,我生平第一次见那么多大土豆,它们被存放在不同的储藏室里。也是生平第一次听到土豆竟然会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它模样朴实,而我总觉得它憨憨的。它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想做这片土地上每家每户餐桌上最可口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道菜,或者被故土上的人们加工成粉条,运到遥远一些的城市,又或者走进城镇家家户户的餐桌。土地贡献了它所有的价值,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贡献了他们所有的价值,这是土地对于生活在土地上的勤劳庄稼人的恩赐与奖励。土豆给了我们温饱,家乡的人因而也获得了他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丰腴。村民端来整盘的烤土豆让我们吃。此前我看过梵高画中一群人围着炉子吃土豆的场景,非常喜欢。梵高画的是荷兰的土豆和人民,他定没有吃过如此香甜的中国西北农村的土豆,也必没见过淳朴善良的西北乡民。如今情景再现,大家捧着冒着热气的土豆回忆往昔,回忆那些渐渐逝去的青春岁月,回忆消散在风里的淡淡乡愁,感恩土豆。

        汽车依旧行驶在我们来时的路上,暮色苍茫,那些村庄离我们渐行渐远,南华山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临近海原,我看到县城里灯火辉煌,万家灯火突然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的领悟。可能此时此刻,我们海原乡村里那些独家的特产牛羊肉和小杂粮已经坐上飞机飞去了“北上广”,让更多人可以吃到我们北方的美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海固”这个品牌,因而也更近一步了解我们的海原!

        第一次跟随文联完完整整走过许多村落,我为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果和乡村今天的变化而感到自豪,也祝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木和人民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在回城的路上,我内心隐隐觉得那些往昔的乡愁渐渐远去,虽然不能够确切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但似乎那些乡愁正在变成乡悦,对,乡悦。

走上幸福路

黄连芳

        最近,县文联组织了“走进乡村看振兴,记住乡愁赞海原”文艺采风创作活动。早晨八点,参加活动的一行人由马主席等人负责带队,乘坐大巴车从海原县文联出发,去采风点第一站——海平高速公路。

        大巴车从西安上了海平高速公路,车辆平稳行驶,这便唤醒了我封存多年的记忆。那年,因为要去新学校报到,我起了个大早,依依不舍辞别生活二十多年的故乡,骑上自行车,捎着前一天准备好的书和生活用品,跨省过县,翻山越岭去树台学校报到。一路是乡村小道,黄土路面坑坑洼洼,自行车颠簸不已。因前一天下过雷阵雨,大的坑洼地有不同程度的积水,车轮时不时滑进水坑。我提心吊胆攥紧车把闯过去,遇到连续坑洼的地方就只能下车推着走,气喘吁吁折腾到学校已经快十一点了。到校长办报到,校长神情严肃,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说我没有时间观念,第一天上班就迟到……我无地自容,又渴又累很想为自己辩解,但看到一张张陌生淡然的面孔时,只能委屈地低下头,将欲夺眶而出的眼泪硬憋了回去。

        同座提醒下车,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解开安全带跟大家一起下车,落地就是海平高速公路。路面平坦、宽阔,两边的护栏崭新结实,颜色绿得发亮,看一眼就给人满满的安全感,瞬间滋生试驾的欲望。

       有几个人在这里等候我们,见面后,海平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员介绍说,这里是互通立交一桥,连通海同(海原到同心)、海黑(海原到黑城)、海平(海原到平川)高速。海平高速公路是智慧低碳绿色公路,车辆行驶平稳声音小,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十二月底就能通车。

       听到十二月底通车,我仿佛看到了公路那头的故乡,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曾经的我,为回家发过愁、流过汗、哭过鼻子,扛着自行车趟过洪水、爬过崖壁、穿过碱河,在河道的冰面上摔过跤,吃尽了路难走、家难回的苦头。有一次,周末回家看父母,晚上下了一场雪,周日只好推着自行车回学校。三十几里路,因路不平雪又滑,走了四个多小时,到学校时,已筋疲力尽,两腿僵硬,胯骨生疼。顾不得生炉火就倒头大睡,结果感冒咳嗽了一个多月,不仅掉了几斤肉,还落下了鼻炎病,遇上感冒鼻炎就雪上加霜,冬天更是严重,让我苦不堪言。有这条高速公路,我回家的路程自然缩短,更为快捷了。望着向西延伸的海平高速公路,我会心地笑着,对身边同伴说:“这是海原发展的高速路,是沿线群众的致富路,也是我回家的幸福路!”

        海平高速公路起自海原县县城北侧,与黑城到海原高速公路的终点相接,止于甘肃白银市平川区黄硚乡以东两公里的宁甘交界处,采用封闭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每小时八十千米。工期三年。管理人员说完,叫技术负责人来介绍。

        海平高速公路是宁夏“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中第五条东西横线寨科到海原公路的西延伸段,是连接白银、兰州经济带的唯一通道,向南通过海原到西吉的公路抵达甘肃定西,向东连接福银高速,是定武和青兰高速公路之间的又一条东西向快速通道,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改变海原交通死角的现状。工程建设采用高标准的施工工艺及区内先进的机械设备,创新性地对原设计路面结构进行优化,整体提高了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解决了车辙、泛油、沉陷等路面问题。路段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高程、横坡及松铺系数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全区行车舒适度领先的高速公路。

        海平高速全路段的收费站是标准化无人收费站,通行车道显著加宽,车辆通行顺畅、快速、安全。服务区通过设置综合管理服务、能耗监测、客流统计、车流统计、停车引导等平台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布置,实现智慧智能人性化运营及“光储充”一体化建设。

        听完管理人员与技术负责人的介绍,大家四下散开,就近寻找观察拍摄点。有人拍景,有人拍人,手机、照相机的快门咔咔作响。一个穿着红马甲的男士,胸前挂着两部照相机。他走到路面空旷处,将一部照相机放在路上,半跪半趴着抢拍。我看得瞠目结舌,很想看一眼他的镜头,又怕惊扰到他,只好悄悄退向护栏。有人手扶护栏自拍,有人请摄影师帮忙拍合照,有人依着护栏在本子上速记,急于用镜头或笔记下眼前的一切,告诉朋友这边风景独好。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分享到家族群里,说拍的是海平高速公路的立交一桥。群里立马炸开了锅,一致要求我多分享几张。

        长征是我的故乡,我对海平高速公路本就有家乡情怀,站在桥上更是近乡心切、望眼欲穿。虽然这是第一次零距离看,但是之前每次回老家通过341国道,我都会远望其修筑进程。它宛如一条长龙,呼啸着穿越崇山峻岭、跨过峡谷沟壑,飞奔甘宁界,打通海原与长征天堑。开通后,将彻底解决海原交通的死角问题,成为海原向西发展的快车道,拉动海原与长征、白银、兰州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助力海原经济文化大力发展。

       海平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沿线群众带来极大便利和机遇。沿线群众只要抢抓机遇,因地制宜,人尽其才,走出去,请进来,学技术,创品牌,通过村带户、村联村等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打开销路,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生活就会越来越富裕。

       离开海平高速公路,我们原路折返,依次去了西安供水工程吴家湾三泵站、甘盐池红军总部临时驻地和人民公社怀旧点、海原县马铃薯、红葱、小杂粮特色产业基地。

       沿途街道村庄的商铺时不时传来歌声《走在幸福的路上》。在各个特色产业基地,我们通过听介绍和实地查看,重点了解了马铃薯、红葱和小杂粮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品种选择、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及终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情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震惊到。这些特色产业基地都有一定规模,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有原产品,也有加工产品。产品优良,质量保障。鸿鑫马铃薯合作社办公室里,陈列着各种证书和马铃薯优选品种,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每一优选品种的产量、引进、出粉率及种植情况,还请我们吃了烤洋芋。土生土长的关庄烤洋芋,闻着香,吃着更香。有幸来海原的客人,品尝着关庄的烤洋芋,切记到这些特色产业基地看看,带些特产回去与家人共享,你们定会喜欢这些土特产的。

       来海原三十年了,第一次去海原境内的这些乡镇村庄,看乡村振兴成果,感触颇深。各乡镇村落之间道路畅通无阻,路面宽阔好走。偏远山村是硬化路,乡镇之间是柏油路,去王塘的杂粮基地走高速公路。记忆里坑洼不平的黄土小道、一路颠簸的砂子小路、雨天泥泞塞车的公路,早已成了乡村振兴的过去式,被发展的车轮碾压成了历史尘埃,看不见了踪迹。我在出入树台到复兴、海原到长征的路上走了三十年,一路走来,见证了这两条路每次翻修的过程。每次走过新整修的路面,惊喜之后就是坦然接受,从未深思过。今天,我被农村四通八达的便利公路震惊到了,短短一天时间,我们能走访五个乡镇的村庄基地。为这些公路给力点赞的同时,不禁庆幸沿途村庄的百姓,他们走上了村村通、乡镇连的幸福路,出入方便,运输不愁,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谋发展,一路向前,就会一路凯歌,越走越幸福。

       落后是发展之母。没有昔日的黄土小道、砂子小路、泥泞公路,哪有现在的村村相通、乡镇接连、出县跨省的公路?智慧低碳绿色领先的高速公路?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只有记住过去的贫穷,才能珍惜今天的振兴。乡村振兴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必然成果,是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也是勤劳百姓辛苦劳作的结晶。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报情恩,这是持续发展振兴的硬道理。

        想要富先修路。海原的路好走,海原的特产好吃,海原的历史文化遗址也多,值得大家走一走、看一看。

在故乡大地上行走

马欢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有幸被海原县文联邀约参加文艺采风活动,实乃意外之喜。有机会在故乡大地上行走,领略故乡风情,同时,也近距离感受了故乡的变迁。

交通变化

 第一站,我们来到即将通车的海平高速公路。这条大道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我已与它有过数次亲密接触。2020年开工时,我们首次谋面。之后两年多时间里,我与交通局的同事们多次在这条道上来过,以检查施工安全隐患。每一次会面,感觉它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路已成型,并以最美的姿态平卧于海原西边的大山褶皱。黑亮的路面,洁白的车道线,醒目的标识牌,各种清新的颜色默契搭配,给人舒适感。它们已经准备就绪,静待通车。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条高速主打“智慧+近零碳”的运营模式,融入众多“黑科技”。全段建设自动化收费站和智慧化服务区,通过光伏储能运行。

三年来,在建设者们日夜奋战下,今天它终以独特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获取“宁夏首条智慧高速”的殊荣。

站在三岔河大桥上,由东向西望去,这条通道宛如一条天路,在绿色围网的伴随下,以优美的弧度伸向远方,接镶天际。

海平高速不仅是一条智慧快道,而且行车舒适平稳。坐在大客车上,竟然感觉不到一点颠簸。

 采风过程中,车辆途经省道西安至关庄段公路。出于行业敏觉,我特别留意这条刚刚改造完成的公路。两年前,它凹陷破损,坑洼不平,过往车辆不得不压低车速。如今,这里已是一条平坦通达、崭新靓丽的康庄大道。油黑的路面,墨绿的护栏,明亮的标线,醒目的指示牌,让这条疲乏的公路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大道如虹筑坦途,四通八达百业兴。近几年,县境内国道341、344线和省道205线等干线公路相继改造,外联内通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海平、银昆两条高速通车指日可待。

 大道康庄,乡路弯弯。农村道路是百姓生产生活出行的寻常路。每个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不时称量着各个行业领域发展成就的“重量”,用最真切的话语表达心声。记得一次下乡途中,我们与两位骑着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大叔在一处开阔路段短暂休息时相遇。闲聊中,一位大叔颇为感慨地说:“党的政策好啊!对农民关心得很。不仅让我们吃饱穿暖,还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脚下这条水泥路修得也很瓷实,又宽又平,而且一直通到家门口。再也不用出门脚上沾泥、身上挂灰了。”

另一位大叔补充道:“我们老哥俩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几十年了。以前是砂石土路,出山赶集,总是满身灰尘。雨雪天有再着急的事也不敢出门,脚上沾点泥巴倒是不要紧,最担心的是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滑进山沟里。真没想到,现在走上这么好的水泥路,而且很是安全,许多弯道和邻崖路段都装了护栏。”

 两位大叔发自肺腑的感言令人振奋。道路通,百姓福。如今,城乡道路日新月异,不再是过去那个出行艰难的闭塞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已经步入现代化轨道,让群众生产生活出行越来越方便。

水利变迁

第二站,我们来到中部干旱带海原县西安供水水源工程三泵站吴湾泵站。泵房建在公路下面,十分漂亮。屋顶深蓝,墙面黄亮,落落大方,时尚简洁。蓄水池中的黄河水,平静安详,清澈深蓝。

项目负责人为我们介绍道:“这个工程共建设四级泵站、十一座调蓄水池,全线铺设封闭式管道,总长度七十公里。辐射关桥、西安、海城的二十四个行政村。沿线十二万亩农田、六万多群众受益。四月份关桥区域已经通水,大棚里的甜瓜喝上了黄河水。农民用水成本比之前车辆拉水降低百分之九十。今年十月提前实现全线通水。”听了这些话之后,让人振奋。

一直以来,我们印象中的黄河水总是遥不可及,没想到它以这种方式奔流到大山,涌入家乡的旱田。

记得小时候,农村吃水十分困难。为了解决难题,县里推广盖碗抗旱水窖,老百姓出力,政府提供物资材料和技术指导,每户挖建一两眼大容积水窖,吃水困难才慢慢得到缓解。

“十三五”时期,县里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五通”政策,建设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将固海灌渠中的黄河水扬送到县城高位蓄水池,而后引入全县自来水管网。家乡人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去年六月,家乡传来福音:中部干旱带海原县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开工建设。今已全线通水,叫人喜出望外。从固海七干渠流入高崖水库的黄河水,经过再次提级,终于扬送到这块被江河遗忘的高地。净扬程比固海扬水的总扬程还要高出八十多米,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有人曾说:“党的恩惠到哪里,那里就会遍地开花。”遥远的黄河水逆流奔来,使家乡的良田不再干渴。有黄河水的滋润,这里将长出一片可喜的庄稼。

文旅变化

第三站,我们来到甘盐池村。在村支书的带领及解说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甘盐池红军总部临时驻地和人民公社,了解甘盐池村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感受多重文化底蕴。

 甘盐池因盐得名,天然盐池和兴盛的盐业带动其文化发展。起兴于唐代,盛行多个世纪。残存的东堡子、盐城子、定戎寨、定戎堡、玉泉山石窟、烽火台等历史遗迹和海原大地震遗痕便是明证。

甘盐池红军总部临时驻地在老城村古城北墙内,五孔风蚀残存的窑洞,说是红军西征时曾在此短暂休整。

甘盐池人民公社古堡驿站,内有小礼堂、两棵七十年前栽种的柏树和槭树,还有几排土皮房屋。小礼堂保留着初建时的原貌,青砖蓝瓦,米白色墙面。堂内陈列着旧桌椅、木柜、手摇电话、生锈的大梁自行车等老式家具和生活用具。土皮房屋按照公社时期旧貌打造,每个房门旁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每个公社的成立时间、体制改革、区划调整及合并撤销、更名等情况。

甘盐池地处农耕与草原交错地。因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盐池滩羊的细嫩肉质,不腥膻,味俱佳。手抓羊肉、碗蒸羊羔肉远近闻名。

甘盐池村以文化旅游为引领,促进滩羊养殖、小杂粮种植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路上一往无前地走着。

产业变化

我们走进“薯尔立”马铃薯产业基地,大山深处的海原县生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几间高大气派的厂房,顶部挂着显眼的“薯尔立”商标,墙面上贴着“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的标语。

走进车间,晾干架上挂满了加工成型的马铃薯粉条,一些干透了的已经套上塑料袋,粗细均匀,洁白鲜亮。

合作社负责人说:“建设这个厂子,不仅解决了乡亲们的土豆销路,也加工出了绿色健康的高品质粉条,让全县人民买着实惠,吃着放心。”

随后,我们又来到关庄乡马铃薯主产区海原县鸿鑫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储藏窖是依山搭建的混凝土盖板厂房,屋顶盖着厚厚的一层黄土,中间用塑料膜隔着,御寒隔热效果甚好。梁板上挂着许多水珠。

 窖内,装满马铃薯的袋子码放整齐,多不甚数。还有些没封装,裸堆在那里,有高高的几大堆。

合作社负责人是个中年男人,大家称他“老赵”。老赵为人和蔼,非常健谈。他说自己这辈子只衷情马铃薯事业,从年轻时打拼到现在,把它当娃娃一样爱惜。

来到办公区,房间里摆满了荣誉匾牌。老赵没怎么说那些,却指着桌上的马铃薯样品一一介绍起来。“这是雪川红,外皮鲜紫,肉色黄亮,口味甘甜细腻,适合炸薯片和加工淀粉;这是青薯九号,抗病耐旱,淀粉量高,但生长周期长;这是希森六号,薯型圆长,表面光滑,黄皮黄肉,耐贮藏,口感好,适合做菜和炸薯条;这是冀张薯十二号,结薯早,口感好,产量高,皮黄肉白,淀粉量高,属于晚熟型;这是沃土五号,是今年新引进的品种,薯型好,表皮光滑,颜色黄亮,产量高,但是水肥要求高。”

老赵已经完全将每一种薯型的特性铭记脑海,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并谈起二十年前自己去上海卖马铃薯的经历,“为了能将老家的马铃薯卖入上海,我常常半夜三更将自己和一大堆马铃薯运上火车皮。我睡在草堆里,一路吃着干馍。到了上海,我顾不上拾掇沾满麦草的头发,灰头土面到处跑,腆着热脸找销路。那种窘迫,真是难言哪!”

虽然创业之路艰难,却没有挫弱老赵对马铃薯的执念。他凭着这股执着和干劲,带领社员们在薯业上摸爬滚打十几年。按照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他探索种植新品种,积极推广“四位一体”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家致富。今年,关庄村的马铃薯种植已扩增到八千多亩,全乡种植超过六万亩。

老赵说:“我们这里种出的马铃薯,样貌俊,品质好,产量高,广受内蒙古、云南、广东、四川等地的市场欢迎。”合作社的“南月”牌马铃薯被认定为宁夏“著名商标”,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墙上挂的“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宁夏优质农产品”等荣誉匾牌便是最好的证明。

2021年,该村又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加工销售马铃薯粉条,促进产业升级。

 临别前,老赵取来小烤炉里烘熟的马铃薯,热情地让我们品尝。还别说,那味道真棒!有人边吃边笑着说:“这与‘锅锅炉’里烧的洋芋一样馓,真是美得很!”

在这干旱的大山里,其实长草都困难,但老赵与乡亲们,却靠着勤劳与智慧,硬是种出了如此的“金蛋蛋”。

 而后,我们又来到西北红葱第一镇——山门村,参观这里的大红葱。

走进仓储厂房,一捆捆红葱整齐地堆放在厂房内两侧,宽宽的两长排,十分稠密。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山门红葱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有机肥原生态种植,纯绿色、无污染。

山门村的耕地位于南华山脚下,土层薄,透气性好,地下微量元素丰富,空气新鲜,很适合种植红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山门红葱的优良品相与绝佳风味。

据介绍,山门村今年种植了六千亩红葱,大部分已经销售。剩余的,待加工包装后将售卖给各大超市。

 红葱是我们烹饪时离不开的调味类蔬菜,它扮演着去腥提味的角色。这本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却被山门百姓捧上了天。因为它吸收了南华山的“精华”,成了山门人眼中的“金秆秆”“银条条”。山门人靠着它发家致富,一度成了山门村的金字招牌。

出了山门村,天色渐晚。我们计划再走一个点。车辆顶着夜幕继续行驶。

到达王塘村的小杂粮加工厂时,夜色已深。在村支书和加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径直走进厂房。封装区十分宽大,中间码放着几大摞真空包装的米品,码放整齐,有黄米,也有小米。走近细瞧,米粒饱满,大小均匀。还有一些包装好的小袋荞面,它们同样很精致。上面贴着两个商标,“西海固”和“穗穗顺”,不仅富有特色,而且高端大气。这精美的包装,令我们疲惫的眼睛都炯炯有神起来。这些普通的小杂粮,经过装扮,一下子变得高大上了。

 听过加工厂负责人的一番介绍,才知这些小杂粮是纯天然、无污染,更无添加剂的正宗生态粮,口感好,味道纯正,营养丰富。算得上粮中精品。这套精美的外衣套在它们身上,可谓是好马配好鞍。

走进加工车间,那一排高大的机器,显得盛气凌人。听说已是全自动化流水线加工,而且还比较智能。记得小时候,村里人去乡上的磨坊碾米推磨,那些机器都是人工搭帮的半自动化机械,甚至有些人家还用石磨加工。如今,加工方式如此先进,就连真空包装都少需人力。仅有那个圆形磨盘还有一点儿复古气息。

我们询问销路情况,厂区负责人说:“有华润集团的鼎力扶持,销路不成问题。这些杂粮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的华润万家超市。目前销大于供。我们计划明年向周边乡镇进一步扩增采购范围,收购加工更多的高品质杂粮。”没想到家乡的小杂粮竟登上了“大舞台”。

 家乡的小杂粮,是机器创造的精品,也是农民手中的杰作。它蹦出小山沟,跳进大都市,打响了“西海固”招牌,成为海原的特色产品。

这次同行,有位农业干部,她是县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过八年锻炼,已然成为一名经验老道的农业专家,对瓜果蔬菜、杂粮薯芋的种植技术都有掌握。她常常跑进地头给农户和企业指导,大家对她肯定得很。听说这些产业基地全部由她负责。为我们介绍的过程中,她思路清晰,业务娴熟。

我们天未亮出门,又顶着夜幕回家。通过这次采风,我们真切感受到振兴路上的家乡变化。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家乡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兴农富农的各个行业领域注入人才支撑和科技动力,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一主四特”等优势产业。闽宁协作企业和本土企业等日益兴盛。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山门、田拐、脱烈等数十个村庄已建设成为美丽村庄;石塘、韩庄、富陵等一大批村庄被打造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关桥、西安、曹洼等乡镇荣升为“美丽集镇”;关桥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田拐村中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徐坪村荣选为“全国文明村”。

家乡已然蜕变,正朝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阔步迈进。

摄影作品

《红色精神代代传》王仕军摄

《致富工程》薛永宁摄

《整地》王志宏摄

《马铃薯产业化,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组照)李佐珍摄

《黄河水甜》(组照)田福摄


《晚秋》刘晓梅摄

编辑:刘晓梅

审核:朱德勇

签发:马正福

阅读 38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