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莫应丰文学风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奠定孩子良好的文学基础。桃花江小学246中队师生来到美丽的桃花江镇大华村莫应丰故居,参观莫应丰故居。
快乐出发
246班在胡亮老师的带领下,不畏严寒,踏着小道,拾级而上,前往竹林环抱的著名作家莫应丰先生故居。
小讲解员对故居的介绍
246中队小讲解员胡湘宜对故居场地的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居是根据莫公妹妹和生活在大华村的堂弟的回忆在原址上复建而成,基本还原原有样貌。整个故居为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瓦褐墙,对称布局,共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有7间房屋,左三间为莫家居所,展示生活场景,中间为堂屋,右三间原为邻里所有,展示莫公生平和作品。
246中队小讲解员习智尧对莫应丰茅盾文学奖展厅介绍,堂屋中央摆放着莫应丰的铜像,下面写着生卒年份“1938--1989”和“笼鸟归山、池鱼入海”八个字,这是他1988年12月份迁居省作协新宿舍楼时留下的绝笔。莫应丰凭借其作品《将军吟》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1981年的3月14日,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致信,将他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捐献给作协,设立一个基金奖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者,以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首届评选在1982年开展,莫应丰获奖后他说“我愿努力,在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学大厦上再添一块砖瓦”。从事业余创作的他,从此更加坚定地踏上文学之路。至今已评选十届,这边是获得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246中队小讲解员龚海航对莫应丰生活场景做介绍,包括莫应丰父母的卧室、厨房陈设的介绍以及莫应丰卧室的介绍,莫应丰卧室里陈设有床、书桌,他从小勤学好问,擅长猜谜语算数、喜欢练字画画。他对唢呐、二胡、笛子等十分感兴趣,摆设有笛子、唢呐、二胡等乐器,通过龚海航的介绍让我们对莫应丰的家庭文化以及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46中队小讲解员文培嘉对莫应丰文学作品介绍,1976年,是“四人帮”复党夺权最疯狂的岁月。他和许多人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狂热、迷惘、痛苦,然后逐渐清醒的过程。他冷静地观察着,思考着,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人民对文化大革命的判词喊出来。1976年初,《将军吟》构思日渐成熟。莫应丰就在浏阳文家市朋友家的一座小楼里,冒着杀头的风险,吃着清汤寡水的集体伙食,抽着友人送来的香烟,潜心创作。从3月开始至6月底,夜以继日,一气呵成,作品总计47万字。小说脱稿时,面对浩渺星空,他即兴赋诗:“含辛茹苦愤无私,百万雄兵纸上驰。泪雨港清千里目,将军一梦醒其时。”他创作时非常地投入,每当写到兴奋处时,便哼起《国际歌》,写到悲伤处时,就有断断续续的抽泣和呜咽声,痛陈“文革”带来的苦难。
胡亮老师对莫应丰做介绍
246中队班主任胡亮给孩子们讲述莫应丰的一生以及代表作品的介绍,1972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兵闯大山》《将军吟》《风》《美神》等;系列小说《迷糊外传》及中短篇小说集《麂山之谜》等。其中《将军吟》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4年后,他致力于探索“人性”的奥秘,主要作品有《桃源梦》、中短篇小说《山高林密处》《黑洞》《重围》《驼背的竹乡》《死河的奇迹》等。另有短篇小说和散文多篇。一生共发表作品400多万字。
结尾篇
活动结束后,246中队的学生秉着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的纪律作风,把现场垃圾整理干净👍👍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此次中队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在故居中的参观,我们了解了莫公的成长,莫公的为人,莫公的品质,莫公的气节!莫公是大华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