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至9日,感谢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的安排,笔者有幸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以“中华文化名人与文脉传承”为主题的第八届“青春国学”传统文化进校园论坛。本次论坛聚焦古代优秀作家的家国情怀,勾勒古代经典文本的生成过程,展示教育实践层面的优秀成果,让我深感教师肩负文化传承责任之重大,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第一环节: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一:
许慎与《说文解字》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作《许慎与<说文解字>》主题报告。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许慎的生平与学统,并从《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与说解体例,分析其中蕴含的许慎的宇宙观和哲学观。接着,王教授对其中部分汉字的理据进行分析,他对字词的诠释中穿插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与生活,揭示了汉字作为转变为记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利器的深刻内涵。最后,王教授介绍了《说文解字》在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并分享了对应的学习网站。跟随者王教授了解和学习《说文解字》,犹如在历史中穿行,俯仰之间与中华民族的文脉相遇。汉字,孕育文化基因,横平竖直寓意顶天立地,腾挪变化展现包容并蓄,从一撇一捺到一平一仄,都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悠久记忆。
王教授在论坛中运用《说文解字》讲授中华文化,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学价值。为什么学生觉得文言字词难学?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字词和生活、文化割裂开来了,当我们回到造字的根源,就会发现每个汉字都与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紧密相关。以汉字“大”为例,大就是一个人把手脚放开,而只有心胸放大、坦荡之人才愿意放开手脚,因此大有心胸开阔、包容万象之意,用人的动作去造字,也正是王教授所提到“近取诸身”。教师在文言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巧妙运用《说文解字》利用汉字的字源分析其与生活和文化的关联,让学生在汉字学习中获得更深厚的文化生活体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并理解中华文化。
主旨报告二:
苏白风流在眼前
——苏轼对白居易的学习与超越
中南大学中文系杨雨教授作《苏白风流在眼前——苏轼对白居易的学习与超越》主旨报告。杨教授为大家分析了苏轼苏轼“慕白效白”的缘由:苏轼对前贤白居易的亲近与北宋早期白体流行,李昉、李至、王禹偁等文人的推尊,同代欧阳修、韩琦、司马光等至交好友慕白效白之风,都有密切的关系。紧接着,杨教授从具体的诗歌内容入手,逐一分析了苏轼对白居易的钦慕、效仿、并称乃至于超越之处。
白居易自比“异世陶元亮”,而苏轼则自云“出处依稀似乐天”。从承传上看,陶渊明,晋代之白乐天也;苏东坡,宋朝之白居易也。杨教授在论坛中展现出来的两位伟大文人的跨代对话让笔者感触良多,依笔者浅见,文脉的传承与接受,有如发光体与反射体,在合适的时候,会相互映衬,又有如水与土,水洒于土,浸湿是水的本性,但被浸湿的程度则需要视土的具体情况而定,前贤对后人产生影响,而后人在在接受的过程中又能够因个体的情境和态度产生不同的反应和理解。
在之后教育教学中,我们同样能合理运用这一道理。历代文学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并流淌着特定时代的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呼应的作者人生观,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跨代文学作品在遣词造句上的表面差异,更要利用多篇文本对比研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时代脉络和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这样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学生超越表面现象,对文学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主旨报告三:
古诗文教学的学段衔接
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作《古诗文教学的学段衔接》主旨报告。首先,她强调了教师应明确新课标要求,以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为基础改进语文课程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其次,吴教授解读了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学段要求,强调语文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并整合不同学段间古诗文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对相关表达的要求。最后,吴教授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不同学段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一整体构思强调了对古诗文教学的渐进性理解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
高中课例研讨分享
高中研讨课一:
“回到历史现场”单元教学设计
——以《李陵论》撰写为大任务
李思瑶老师将"以史为鉴,关注现实"设定为选必上“百家争鸣”单元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她将本单元分为9课时,前4课时为史传文学阅读,后4课时为史论散文阅读,最后1课时为历史散文写作。这样的课时设置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思维素养,更便于学生进入讨论情境。接下来,李老师从单元主题、人物经历、写作技巧等入手对《屈原列传》《苏武传》两篇文章进行剖析。最后确定了撰写叙议结合的《李陵论》的历史散文的单元任务。
李思瑶老师的课例分享让我联想到了韩愈的《师说》。韩愈认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强调“师传道”,传的是什么道?恰恰是李思瑶老师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使命与担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传承家国情怀、有担当的青年”。韩愈在《原道》中提到:“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由从尧舜至商汤,商汤至周文王,周文王至孔子,孔子至孟子,其中有一条圣人赓续相承的文人使命,那便是孟子所提到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通过深入学习历史经验,激发学生对家国责任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价值,这一系列步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传承家国情怀、有担当的青年,此举更突显了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正意义。
高中研讨课二:
《赤壁赋》说课
刘亚靖老师分享《赤壁赋》说课。在设定《赤壁赋》的教学难点时,刘亚靖老师从学情出发,带领学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和儒道释结合的思想,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的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同时创设“本班负责校图文展中苏轼与他的赤壁部分”活动情境,分别从文言现象、文化常识,文章结构和景情理的梳理探究角度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在教学评价环节,学生们可以选做景情理结合的文字或谈一谈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
刘亚靖老师的教学构思注重学生主体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独立探究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最后,再次感谢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参与这次重要的论坛,我倍感荣幸,不负使命,为实现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