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整本书阅读评价指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或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对其阅读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巩固其阅读的收获,并激励其持续阅读的兴趣,从而养成自然、良好的阅读习惯。
近几年,随着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孩子读书只关注有趣的部分或者紧张动人的情节,换言之,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读书只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与学习无关。如果任凭学生自己随性阅读,不仅收效甚微,还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课外阅读只要粗读就行,不需要潜心精读,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这样就终身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
因此,除了有趣的导读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活整本书阅读与言语训练之间的互动,实现语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整本书阅读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怎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如何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组织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评价即是引导。教师只有探索有效并且贴近儿童心理的评价方式,实施科学的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
一般情况,教师都会选择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组织评价,其实不然,从布置阅读开始,就要进行评价,善用评价。每一本书的阅读评价时机要结合书籍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阅读的实际进展。另外,要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教师与学生共读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与学生处在同步阅读的进程中,更能训练阅读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
评价采用积分制,阅读态度自觉认真可得5分;偶尔要提醒,比较认真可得3分;常常要提醒,阅读态度一般只能得1分。这项评价要一直持续到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将孩子所得积分张榜公布,表扬优秀、警示落后;阅读接近尾声时,读得快的孩子早已读完了,慢的孩子这时特别需要激励,这时候可以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交流课,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成就,巩固阅读的收获,对没有完成阅读的孩子也有鞭策和促进作用。
二、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
阅读评价要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要改变原来以终结性评价即以考试、检测为主的评价方式,形成在阅读推进中评价,在阅读交流中评价,在成果展示中评价,在话题辩论中评价,在问题探究中评价的多元化格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评价为主的模式,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家长学生参与评价,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亲子互动;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采用读书摘记、思维导图、阅读批注、读后感、自编问题检测、阅读挑战卡等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内容设计一张课外阅读星级挑战卡。
三、注重科学的过程评价
对于孩子们而言,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仅凭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整本书的阅读推进是需要教师持续关注和引领的,因此,应注重和坚持整本书阅读过程的评价,不断鼓励和推动孩子进行阅读,直至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要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阅读感受,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根据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价值取向进行评价。
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语言材料,承载语言本身的美。采用有效、形式多样的评价,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