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开始了充满期待的学习之旅。
顾志能老师教学的《年月日的秘密》一课,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呈现了“看懂了、想明白、说出来”的有效学习实践,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标视野下的样本课堂。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聚焦核心素养,以“速度”这个关键概念的理解为抓手,以问题情境为场域,以质疑、思考、争辩、尝试、调整等为行动表征,感悟模型中量纲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
华应龙老师的《中国剩余定理》,由成语故事引入,拾级而上体会数学史实,峰回路转体悟数学思想,山穷水复体验柳暗花明。登高望远,思维翩跹,抬手摘星。
俞正强老师借助现实生活中“我家三辆车”的速度解读与解释,进一步完善速度的实际意义、速度单位的表达。“为什么这个世界只选择A模样(一个时间单位的距离),而不选择B模样(一个距离单位的时间”)之辨析,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经验再次被改造。
张齐华老师的课上,他充分依托“标出青蛙跳的距离”这一核心任务,巧妙利用生成的三个小数,导引儿童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追问中发现小数的组成,感悟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和分数的紧密关系,形成结构化板书,将学生的认识引向系统化、深刻化。
黄彪老师执教的“加法数量关系”一课,不仅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之“意”,更完美诠释了他本人提倡结构化教学之“神”。
朱乐平老师把课堂上的更多时间都让给学生画、写、说、听、辩,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尺规作图并利用尺规作图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在画、写、说、听、辩中建立空间观念、数量关系。
张宏伟老师的《另类的小数意义》的确比较另类。在设计的思路上,“中英”结合,从拆解小数英文单词中理解小数是十进制的,探寻小数之“小”的真实含义,感悟小数的精确之美与简洁之美;引经据典,通过对“1”的均分,得到小数的计数单位,研究小数与整数内在的本质联系,理解小数的对称之美与统一之美。追本溯源,帮助学生澄清了模糊的概念,求真求美,让学生打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
没有沸反盈天的喧闹,没有华丽奢侈的修饰,有的是传授的严谨,知识的层层递进,如行云流水、皓月清风。千余人的会场里,学生独立思考、动笔时,会场鸦雀无声;师生对话时,听课者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几天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的自信与自如,开放与融合,超越知识本位,走向素养关怀的课堂;更加深刻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