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第二幼儿园

春季预防传染病宣传小知识

破茧成蝶
阅读 12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季来临,气温忽冷忽热变化较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细菌、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吧!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2-3天。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症状。

                    诺如病毒

  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发病急,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少数患者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多见于儿童以及青年人。感染支原体肺炎以后,一般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期潜伏期一般在2-3周,通常起病比较缓慢,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咽痛、头痛、以及咳嗽、发烧、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腹泻、肌肉疼痛、耳朵疼痛的表现。

                   病毒性腹泻

  冬季的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和由诺如病毒感染的病毒性腹泻,可通过食物、水、气溶胶和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引发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感染。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感染后首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表面发热。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一般4~5天逐渐消退。同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科学预防

  为预防传染病,须掌握下列预防小知识:

       1.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较强的穿堂风,以免着凉。

       2.搭配营养膳食。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适当多吃大蒜等增强抵抗力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油炸熏烤等易上火的食物。

      3.规律健康生活。培养幼儿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切忌熬夜,保证12小时充足的睡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手,尤其是外出回家或双手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用流动水进行彻底冲洗。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物品。

       5.严格佩戴口罩。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比如医院、大型超市等,一定要佩戴口罩,并且避免长时间停留。

       6.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专业指导下用药。必要性接种相应的预防疫苗。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孩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防病抗病能力。最后,让我们共同携手抗击病毒,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 12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