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
最近玩建构区的孩子迷上了小车,从平地的行驶到轨道的驾驶最后尝试在斜坡上滑行,慢慢地孩子们发觉轨道做的斜坡太短,于是他们开始用木板自制“赛道”。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通过增长木板的长度,增大木板的宽度,更换赛道位置等方式让小车行驶得更远。
游戏准备
物质准备:小车、不同长度的木板、多种木质积木等
经验准备:有斜坡滚物的前期经验
初次游戏
平面的轨道孩子们玩了几次后,他们就不再感兴趣了。这时韩言琛将一块细长的木板靠在台阶上充当轨道帮助小车行驶,她将小车放置在木板的起点放手让小车行驶,但小车却从木板上掉落,脱离轨道。韩言琛又拿起了另一块木板拼接在一起,但小车还是会冲出自己的轨道。这时刘知煜抱来了更多的木板拼接在一起:“看,这样小车就安全了!”他们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嘴巴上叫着:“冲呀!”
玩了几次后刘知煜对韩言琛说:“我的小车比你的远!”韩言琛听完也将自己的小车放在了刘知煜的那块木板上上,他们一起喊着:“1、2、3,冲啊!”
游戏分享
钟皓轩:我们刚开始是只用一个木板把小车放在上面滑,我发现太挤了,小汽车容易掉下来。
刘知煜:对,然后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把长木板拼起来,这样小汽车就不会掉下来。然后我们就开始比赛,我觉得我的小汽车滑的很短,我就把木板搭成滑滑梯,这样我们的木板就都能滑很远了。
教师思考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能够用木板当作轨道,萌发了简单的“以物代物”的意识;他们的搭建在平铺的基础上也产生了架空,能够将木板架起来进行搭建。
其次孩子们对于斜坡滚物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他们在发现一块木板进行游戏比赛时“轨道太挤了”“小汽车容易掉下来”能够及时想办法解决问题,将轨道扩宽,容纳多辆汽车进行游戏,在觉得木板高度不够时也能想办法取材将木板高度叠高,使小车滑行更远。
最后小班幼儿对实验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教师要给予孩子科学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探究,为接下来的游戏提供可能。
第二次游戏
今天我们来到户外进行游戏,小朋友们拿起了熟悉的积木和小汽车……
刘知煜:我看到过马路上的小汽车在这种路上走得好快。
吴京伟:那我们也拿这个小汽车在马路上走。
他们拿起汽车开始在柏油路面上行驶,但是我们的小汽车很小,柏油路是由很多细小的石头组合起来,他们行驶起来十分的艰难。但是他们依然在坚持游戏。
这时彤彤在他们一旁用长形积木搭起了车道,刘知煜和吴京伟见了,就和彤彤提出来了比赛。他们经过多次尝试,小汽车在木板上行驶的距离要明显比柏油路面上要远。
游戏分享
刘知煜:我跟吴京伟一起玩了小汽车,我们在马路上玩的,但是我们的小汽车有点走不了,它容易翻车还会走不了很远。
李彦彤:今天我玩了小汽车,我用积木搭的赛道,我跟刘知煜比赛了,我的小汽车走得更远,我的更厉害。
教师思考
我们幼儿园存在场地的特殊性,仅有的户外场地大多被草坪覆盖,不适宜小汽车行驶,再结合小朋友日常生活的经验,因此,小朋友们在户外进行游戏时第一反应就是把小汽车放在柏油路上行驶。但是彤彤小朋友结合了我们初次游戏的经验,她去寻找了新的游戏材料,并给小汽车建立的车道,使小汽车能够平缓的行驶。
在游戏分享时,我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柏油路上小汽车跑不了?”“什么样的场地适合小汽车行驶?”在讨论和交流中,小班孩子展现出属于他们独有的理解方式,比如:柏油路面上有许多的小洞;小汽车的轮胎比路上的洞要小;小汽车要在光滑的地板上行使;在桌面上行驶等等。
“合适的场地更适合小车的行驶”这一核心经验通过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总结,这一经验的获取为接下来的游戏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第三次游戏
随着游戏的进行,孩子们确定了赛道场地,丰富了游戏经验让他们的小车“赛道”更加的有趣,慢慢地演变出了“隧道”。
周宥卿拿出来了一个拱形积木搭在原有的车道上并说“你们看这像不像一个隧道”,于是大家接二连三的拿出来许多的拱形积木,搭出了一个小隧道。
紧接着,刘知煜和彭玥荣拿来了一些三角形积木给隧道做起了装饰。
只见彭柏霖和钟皓轩又拖来了长长的积木他们齐心协力把“赛道”越搭越长。刘知煜又拿来了一个拱形积木,再搭了一个隧道,这样就是有双隧道的“赛道”啦!
游戏分享
刘知煜:我们今天又玩了车子,我们把赛道升级了,我们加上了隧道,而且是两个隧道,这样我们就开始比赛了,但是我觉得赛道有点小,因为我的小汽车容易掉下来。
钟皓轩:对,我也觉得赛道有点小,我比赛的时候,小汽车还跟别人装在一起了。
周宥卿:我们要把赛道做大一点,这样就不会撞在一起。
教师思考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我班孩子已经能够依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建构,如将笔直光滑的木板来充当小车轨道,将拱形的积木当做隧道。
其次,我发现小朋友们在游戏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也会在游戏分享的环节提出来,并积极讨论,例如“赛道太小了,导致小汽车容易发生碰撞或倾倒”,他们也会积极思考提出解决方案“要把赛道做大一点”。期待他们的下一次游戏。
第四次游戏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再一次自发的玩起了小汽车比赛的游戏。经过上一次的游戏分享,小朋友们了解到赛道太小了,导致小汽车容易碰撞。因此,这次游戏小朋友们搬来了安吉梯和木板进行搭建赛道。
彭柏霖和朵朵两人各自搭建了一个赛道,彭玥荣小朋友看着别人的拱形积木赛道说“你们这个隧道好小,我去搬那个来做隧道吧”说着她就去搬来了一个大拱门来做大隧道。
在游戏过程时,双方的比赛很精彩,但是很快小朋友们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赖槿桐:“我们的车子总是撞到那个小隧道上”
彭玥荣:“那个小隧道太小了,我们用这个大隧道就好了”
说着她们就把拱形积木拿走了,只留下了大隧道,但是一块木板的车道还是有点小。这时,卿卿提出“我看路上的马路都是两边都可以走的,要不我们把车道合在一起吧,这样我们的车道就都很大了”。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把两个车道合在了一起。
游戏分享
彭玥荣:今天我们玩了小汽车的游戏,我们用安吉梯加木板做了车道,还用拱门做了隧道,刚开始是用积木做的隧道,太小了,所以我换成了拱门。
周宥卿:今天我也玩了小汽车的游戏,我们用到了很多新的材料,还把两个车道合在一起了,因为外面马路上的车道都是两边都可以过车子的,所以我们把车道合在一起了。
游戏反思
多次尝试感知材料特性
在游戏中,幼儿能依据游戏的需要和材料的特征灵活的选择合适材料,积累更多的游戏经验。首先是场地的变化,通过实验发现更适合小车行驶的场地,所以幼儿从摩擦力大的柏油路换到较为光滑的木板;其次是在建构过程中发现积木做的车道不够大时,能够更换更大更宽的木板作为车道。
科学探究,在实验中架构场地与斜坡滚物的关系
我观察幼儿在斜坡玩小车的过程,我发现斜坡滚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偏难,我该如何整理并提升幼儿的经验呢?通过分享环节与实验环节帮助幼儿架构斜坡滚物的概念,知道场地的摩擦力不同会对斜坡滚物距离发生影响。在引导中幼儿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摩擦力是阻挡小车继续行驶的“力”,我用“阻挡”一词帮助幼儿进行总结,红色的摩擦力越大, 对小车行驶的阻挡也就越大。
抓住游戏契机,体验探究乐趣
在搭建小车赛道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给幼儿提出了多样的挑战。对面问题,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会需要教师给予支持和梳理,幼儿在引导下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测—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萌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丰富了科学实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