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班导师制双周报

(11月27日-12月8日)

陈方宇
编辑于2023-12-11
阅读 8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新形象,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育人的新模式,从而有效的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金口初级中学实施了全面育人“导师制”,并取得显著效果,七年级三班响应学校号召,积极探索并逐步开展导师制,现就具体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导师小组”,形成学生管理合力。

全员育人,把人人都是班主任制度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导师小组”,班主任任组长,包班教师任副组长,共同参与学生管理。班主任侧重于班级全面管理兼顾导师制对应负责的学生,科任教师则更侧重于导师制所负责的对应的学生管理,两者并行且并不矛盾,此举无疑为班主任减轻了学生管理的压力。

二、突破空间限制,深化教育影响力。

办公室、教室、走廊甚至是食堂、操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或是研学的大巴车上,都能经常看到七三班的教师在同学生做思想工作,德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同时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相适应的导师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心理、思想上需要帮助的重点学生,承包给对应的学生自身更喜爱的科目的科任教师,才能更好发挥教育的影响力。要把育人放在首位,转化一个思想上的”差生”与培养一个学习上的"优生"同样重要,通过这种学生分组、教师包组的形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加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促使班级管理精细化。

三、学生主动汇报,提升学生内驱力。

七三班要求学生每周主动向自己的导师汇报本周学习、生活情况,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可以自觉执行。这种主动汇报促使学生开始反思这一周的学习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有没有错的不对的可以改进的地方,当学生有了反思的意识,便会有改变自己,完善自我的内驱力。

阅读 8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