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而聚力 学而致远 ——学在师大,不负国家

美友124323160
创建于2023-12-11
阅读 3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7号上午,在河师大化学工学院隆重举行了“国培计划”2023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化学班的开班仪式。  首先由党委书记李浩致欢迎词,同时介绍了河师大建校的百年历史,了解了河师大的历史变迁,对历年来河师大人的付出和伟大成就充满了崇敬之情。随后刘玉荣教授就教学设计做了简短的讲话。尔后是教师代表发言。想着有如此好的机会进行学习,使我们愈发珍惜这次机会。

     

        蒋占峰院长主题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与素养提升”的讲座幽默风趣。他用亲身经历和事实指出了“师者的初心是什么?”,灵魂三拷问:1.当初从教为什么?2.今日在校图什么?3.将来为此做什么?带给我们深思。当蒋院长讲到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时,指出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应该感到幸福;从小的方面来讲,我们站在学生面前,不内疚,不愧疚,无愧于学生,你也是幸福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化学课中将思政艺术化,这是蒋院长多次强调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使我不禁想起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问题:1.为谁培养人?2.培养什么样的人?3.怎样培养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人才,绝不能培养出崇洋媚外、颠覆党和祖国的所谓“人才”。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课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有担当、有责任,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11月7号下午,我们观看了班主任王菲菲老师播放的河师大建校百年的宣传片以及化学工学院的宣传片,并进行了自由分组,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11月8号上午,有幸聆听了刘玉荣教授的讲座《新化学课程标准导读》,在建构模型、化学大概念等方面受益匪浅。

       11月8号下午,由焦青字老师做了主题为《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索》的讲座。焦老师分三个部分对新课标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读,并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包括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和理念,突出了核心素养和思政课的重要性。令我记忆深刻有:1.无情景不成课;2目标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等。因此,焦老师讲的教学设计案例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11月9日上午有幸听取了河师大附中胡晶茹、孟秋霞和张馨丹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复习。聆听之后,收益匪浅。三位教师都重视大概念的建构,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建构模型,形成了元素观、微粒观等化学观念,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胡晶茹和张馨丹两位老师都使用了国际热点作为主线或铺垫,而且在净水方法上展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了跨学科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她们利用巴以冲突的水危机事件,南水北调工程,日本核废水排放,发挥了化学教学的育人功能。11月9日下午在化学北楼五楼会议室全体学员分组进行了议课评课活动,随后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其后李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做了详尽的介绍,其中,在教学设计上,李老师提出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多样化,很是受用。

        11月10号上午,朱玉军老师做了“优质课例”怎么转化为文章的写作框架及内容要求。朱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使用了大量的课例,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展示修改后的效果,并进一步指出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应用及核心素养的体现都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教学设计完美了,才能上出一节好课,进而写出一篇好文章。朱老师特别强调,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写文章,切忌假大空。听完后,收获颇多。

        11月10号下午,听了刘玉荣教授题为“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讲座。刘玉荣教授首先就素养的提出,展示了国际、欧盟等地区对人的素养的提出标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大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迫在眉睫。那么这些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出来,刘教授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了多层次的讲解,效果很好。


       11月11日上午,我们聆听了袁振东教授所作的题为“初中化学学科理解之气体化学”的讲座。袁教授从史料的角度,客观讲述了氢、氧元素发现及命名的历史,以及原子、分子命名的由来。同时也阐述了17-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对化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的化学家拉瓦锡是法国人,道尔顿是英国人,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人,门捷列夫是俄国人。1840年,布鲁诺提出科学(scientist),而1840年也是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使近代史成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因此,我们学习了化学发展史,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指导学生批判质疑,学习科学家精神,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袁教授的讲座让人耳目一新,给我们的触动很大。

      11月11日下午,学习了刘敬华教授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的讲座。刘教授首先通过问题调查和图像测试,拉近了与学员之间的距离。通过分析教师的现状,教师都有职业倦怠、瓶颈期,如何度过,指出需要不断学习。从近年来化学课程标准的对比,初高中核心素养的对比,逐步引出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并通过课堂实录,鼓励各学员挖掘教材,学习使用证据推理与高中接轨。听了刘敬华教授的讲座,真是有收获。

        11月12日一大早我们就乘车到了裴寨村,所看到的资料图片,深深震撼了我。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能发展到今天,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裴春亮。让每一户住上楼房,带领全村奔小康,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和魄力。不为小家为大家,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精神。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我不禁感慨,村干部要都象裴春亮那样,给大家谋出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有中央的好政策,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11月13日上午,由班主任王菲菲老师做课《手持技术-数字化创新实验》。手持技术,使化学教学由定性到定量,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持。王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的相关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王老师用携带的设备让部分学员参与了体验,效果很好。王老师利用大量的课例,指出手持技术对化学教学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意义。讲课中提到的“技术改变教育,教育改变人生”,记忆深刻。

       11月13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的杨承印老师做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路径研究》的讲座。杨老师从引言、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管理与设计、教师演示实验四个方面,利用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同版本的对比、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大量的案例,无不说明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指导了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范例,收益匪浅。

       11月14日上午,河师大附属中学的赵东亚老师分享了《课题研究-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赵老师通过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实践经验,倡导老师要有长期规划,完成教书匠→研究性教师→教育家的转变。通过实例,讲解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听了以后,有了目标和方向。

阅读 3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