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兜兜
创建于2023-12-11
阅读 2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老乡们在车厢里汇聚,土特产在车厢里交易,牲畜通过列车运输,穿行大山深处几十年的5619次、5633次列车,以浓厚的为民情怀,打磨出有“温度”的民生服务,温暖了沿线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中国这趟高速前进的列车上,要让人民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必须着力改善民生品质,办好更多民生实事。

    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需要满足多元需求。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引下,党员干部们“哪里有需求就出现在哪里”。然而多数人的需求容易被重视,少数群体的利益诉求却常被忽视。而公共服务的温度,往往就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少数群体上。面对听力障碍者的办事需求,社区工作者主动学习手语;面对疫情防控态势下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的出行需求,无锡火车站开辟“无健康码”通道。在交流障碍和数字技术的鸿沟之上,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搭建出一座“连心桥”,让每一个人的需求都能被满足。可见,对少数群体“温柔相待”,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民生福祉方能更有“质感”。

    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需要坚持问计于民。从毛泽东同志的“我们的政府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到邓小平同志的“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再到习近平同志的“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对于群众智慧,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现如今在改善民生品质的道路上,也当依靠群众智慧。电泵引水上山费时费力,驻村干部问计于民,利用旧水库,高效解决用水难题。可见,群众是最了解基层实际的人,好办法、好措施是从群众中来的。党员干部在做民生工作时,要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群众智慧成为决策的好助手。

    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需要凝聚多方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提升服务的“温度”,单靠政府一方之力远远不够。“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其实质就是政府主导,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提供服务。重庆市柳荫新区汇聚民警、社区人员、社区干部的力量,帮助“新城里人”融入城市;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调动社区人员、专业社工、爱心机构的力量,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在这两个案例中,政府扮演的不再是“保姆”角色,而是引导者、规划者。其他地区也当如此,通过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才能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精准的服务。

    如今,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面小康已然建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赓续的是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言犹在耳。改善民生品质,必须扎扎实实多谋民生之利,切切实实多解民生之忧,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人民才能更有获得感。


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人民政府

陈丽玉

阅读 2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