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作业撬动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蒋京丽)

用户18644918
编辑于2023-12-10
阅读 2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主要优势

1.有布置作业的习惯

     教师普遍有布置课后作业的意识和行为,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后通过做作业持续学习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功能和作用有基本的共识,都能认识到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课堂所学。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都能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口头或者书面作业,并督促学生完成。

2.有对作业设计的探索

     教师围绕作业的功能、类型、时长等开展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部分教师能结合学科特点,布置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实践性的非书面类作业,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部分教师能通过分层作业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后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二、主要问题

1.作业类型较单一,针对性不强

     教师设计作业时目标意识薄弱,针对性不强。作业内容以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重复性训练为主,以中考题型为主要参考,以脱离语境,孤立、机械操练知识点的模式化“熟题”居多。作业形式相对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感兴趣的实践类作业被边缘化。部分作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程度不高,不符合语言学习的遗忘规律。同质化的练习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心理受挫,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对如何布置个性化、分层和弹性作业存在较多困惑。

2.批改作业用时较长,效果不好

      教师用于设计作业和统计分析的时间相对较少,用于批改作业的时间普遍较多,特别是批改读写结合类和书面表达类作业时很辛苦。批改方式以指出错误和评定等级为主,部分学生不能对批改过的作业落实改错,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面批作业或对学生后续的修改进行复批,无法有效确认问题是否得以解决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教师希望得到作业分层设计和有效批改方面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部分教师布置了分层作业后,不清楚在课堂上如何反馈。

3.作业与课堂教学的统筹考虑不够

教师对于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作业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未能将作业视为整个教学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缺乏对作业和课堂教学的统筹设计,作业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关联性不强,未能充分发挥作业促进学生内化和迁移结构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功能。教师在如何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以及如何依托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等方面缺乏经验,亟须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建议

1.把握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把作业的设计和批改纳入备课的过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作业设计应体现少而精的特点。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参考现行教材,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按照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避免盲目、随意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教师要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域下统筹设计教学和评价,并将作业嵌入整个单元的教学系统中,整体考虑作业内容和类型的分配,促进作业和课堂教学的统整,形成一个促进学生持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教学闭环。

     教师要将长短不同周期和各种类型的作业融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统筹作业的频度、长度、广度和难度,与课时教学有机结合,精心设计相对应的作业,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要规划、安排好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并制定作业规则和评分规则,确保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不间断地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设计作业时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难度适中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助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性和学段特点,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改进和优化以往脱离语境、机械性或重复性操练知识点和单一技能的作业形式,探索如何在语篇层面帮助学生夯实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合,并进一步形成综合运用能力,不断实现语言学习的增量。

     教师要设计有意义的练习,增强作业的可理解性,确保作业的质量。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时要注意纵向关注学习知识的系统性,横向融合学习知识和生活知识,突出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作业中为学生创设使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交际的情境,并布置相对真实的交流任务,引导学生整合性地把结构化学习内容迁移到生活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落实单元所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提升运用所学解决社会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词汇记忆,将作业设计为自编chant,让学生探究单词发音规则;针对语法理解,将作业设计为短语句式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探究相似语法点的差异和语法变化规律;针对对话创作,将作业设计为模仿课文自编剧本,让学生探究如何恰当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和感情。

     此外,在习题的选择和编写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和落实以下几点:内容积极向上,素材贴近生活;情境任务真实,语言正确地道,有一定挑战性,答案不一定唯一,具有一定开放性;为学生预留生成空间,有利于学生夯实双基,建构概念,进行知识的关联和运用,表达真情实感。

2.研发作业的类型和层次,设计更具有开放性的作业,通过学生作答表现衡量和区分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

      教师要关注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注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旨在巩固和内化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短周期练习类作业,如书面作业(抄写、默写、写作、习题)和有声作业(收听、收看音视频,朗读,角色扮演,复述,背诵)。此类作业要配备适合练习的语篇素材,例如内容积极向上、语言精美、音律化的短文,语境充分、编制合理、聚焦重点的练习题,还要关注其与上一节课和下一节课的联系。

      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长周期实践类作业,如单元预习报告、单元反思日志、读物阅读、影视配音、主题演讲、故事创编、专题调研、海报设计、手抄报制作、戏剧表演等。此类作业强调时间上的长、空间上的泛和能力上的高,需要学生调动综合能力完成。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设计具有探究性、拓展性和合作性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设计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促进学生探究、思考和表达。

     教师要面向全体,兼顾差异,通过分层、分类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探索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途径。通过多维度和差异化的作业引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体验学习的获得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个性化作业可以以分层式作业和自主性作业的方式布置,激发学生的认知挑战。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风格,分层设计数量和难度不同的作业。教师还可以用分类作业隐性地体现作业的分层,避免学生因感觉处在不同层次水平而引发负面情绪。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自主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自主性作业强调趣味性,教师只需提供话题,然后由学生自主生成,即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自己安排任务,自己搜索材料。此类作业能实现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规划,制订明确的阶段目标和清晰的时间安排,促进和保障学生在读中学、在做中学。

     以词汇学习的课后巩固作业——建立个性化词汇库为例,教师可以用分类的方式进行多层作业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作业:

A类,找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障碍的单词,特别是教材词汇表中标出的重点词汇,抄写其中文含义;

B类,通过查词典等方式写出单词的英文释义,并寻找其近义词、反义词或词性变化的派生词等;

C类,以阅读语篇中的搭配为基础,自主积累相关英语词块,掌握其在语篇中的应用,并遣词造句。

3.在作业批改和讲评中创新形式,把批改、讲评、面批等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提高教学效益

       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开展过程性指导,确保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形式、时长等基本要素,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例如:利用思维导图、图形组织器或者信息结构图等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结构化新知,形成概念性理解。

       在批改、反馈和讲评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通常,作业比较注重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缺乏合作、交流、探究等完成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来促进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目标多维和评价方式多样,以灵活的形式获得更多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

      教师可以运用评价量表、学习档案袋和学习日志等评价工具观察学生表现,收集学习作品,访谈学生感受,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进步;剖析典型案例并进行讲评点拨,引导学生采取自评的方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评估、调控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师可以搭建作业交流的平台,邀请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业终稿,并将其作为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采用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交流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深入探究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阅读 2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