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骇人听闻的校园霸凌案件发生时,很多人都忍不住问:这些孩子小小年纪怎么那么邪恶、那么暴力?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庭教育方式,会教出这样的孩子?结合我们的精神心理临床干预经验,我们发现有3种家庭容易教出校园霸凌的施害者。
第一种,经济富足、但精神匮乏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虽然富裕,但沉迷于吃喝玩乐等物质方面的享受满足,对精神层面缺乏追求。孩子很容易因家庭条件优越而内心膨胀,目中无人,是学校里的“小霸王”,欺凌同学。但父母对此不严加管教,而是纵容孩子犯错,甚至经常动用资源帮孩子“擦屁股”。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飞扬跋扈,严重缺乏同理心和自我反省能力,行为越来越出格,最后甚至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种,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对孩子也动辄打骂。家庭气氛不但压抑,还充满了火药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很懂得察言观色,根据父母的脸色行事,在父母面前,他们很可能表现得乖巧、懂事。但其实他们遭受了大量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长期压抑、痛苦,如果一直积累又得不到释放,到了一定程度时,有可能情绪崩溃,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也有部分孩子找到了“情绪释放渠道”,不过是非理性的、错误的释放方式。他们将内心的愤怒和压抑宣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对他们谩骂、拳打脚踢,类似于大众所说的“大姐头”、“小太妹”等角色。所以很多人想不明白,这些孩子实施欺凌时怎么能下手那么重?!怎么充满戾气?!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欺负别人的时候,其内心的负性情绪得以发泄,感觉很痛快、很爽,也就很容易失去理性。
第三种,父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遇事总是外归因的家庭。这些父母遇到人际矛盾和冲突时,容易显得蛮不讲理、咄咄逼人,也容易给人留下难以相处的印象。很多人以为这是脾气冲、素质低,但其实深层次上是他们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当他们遇到教育难题时,也不会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而是将所有过错归咎于孩子,一味指责孩子,对孩子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在潜移默化下孩子也变得遇事外归因,非常容易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此外,作为父母如何避免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也同样值得思考。在家庭教育中,只是教孩子单纯和善良就一定对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时候没有对错,但是有利弊。父母要教会孩子面对霸凌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理性处理孩子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希望上面的建议,有助于大家更深入理解校园霸凌屡禁不止的原因,以及作为父母更加重视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