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二

用户18603940
创建于2023-12-10
阅读 2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早上我们又来到了广州培文外国语学校进行培训。首先给我们做主题报告的是郝晓东博士。他是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长等。他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经验。他带给我们的是《解读与诠释:小学语文教材中中的古典诗歌》。      

郝博士给我们提出来几个大问题。他说,总得有人去擦星星,这句话是给谁的?八哥、海鸥和老鹰都在草原,他不能也抱怨吗?是谁让他擦星星的?不擦,会如何?擦,又如何?抱怨好不好?比抱怨还不好的是什么?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简单语言背后的意蕴。而知识的思考也是知识和生命的打通。所以说提出大问题,能够直抵文本意蕴。在《春晓》这首诗中,一般老师老师会问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又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而我们要深思了艺术、雕塑、绘画、音乐都是会表达感情的而重要的是怎样来表达感情。所以说这节课的就是这首诗歌怎么好?好在哪里?他把《春晓》《鸟鸣涧》《咏柳》等一些诗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有着优美画面、独特意境的诗。但是《春晓》是怎么成为经典的呢?又好在哪里呢?所以提出的大问题是诗人是“觉”还是“不觉”“夜来风雨声”是听到的还是联想到的?句末是感叹语气?还是疑问语句?来感知诗人既有疑问也有感慨的那种微妙的心情。所以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打破平衡,引起思考的难点。它即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思考的契机。

而在讲《寻隐者不遇》中提出的大问题则是:诗人有没有遇到隐者?并改了这首诗对学生进行发问。改了好不好?分别讲述了“松”不是松而是代表一种高洁的品质。“采药”常与山水、田园、隐逸结合,有探寻发现,客服困难,救济生命的意味。而“云”也不是简单的云,而是一种飘逸的境界。所以说本诗处处没没写隐者,但处处都透露着隐者。所以提出大问题是非常重要。它需要引出学生的思维混乱。它是需要解读完诗歌才能回答,以大问题开启大问题结束。所以说作为教师要有文本解读的能力,而且也离不开大量阅读。

而彭苏华的跨学科学习让学习也有了温度。“跨”而有向——关注学习目标得到多维整体性。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强调“语文”本体型;提出“实践”方式;兼顾多重目标。“跨”而有融——关注学科、要素的融通整合。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课程整合的新样态,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跨”有所长——关注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设计。不同方式的评价让孩子有了温度,更能够参与进去。走向孩子的共度成长。

阅读 2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