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所以湛蓝,是因为高远;
日出之所以瑰丽,是因为突破;
教学之所以生动,是因为钻研。
董艳云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组织红山区全体初中地理教师齐聚赤峰三中,开展了能力竞赛优质课展示及学科基地校活动交流,搭建各校学科基地建设交流平台,共建共享,深入研讨大单元教学,共思共研。
一、惊艳示范
首先,由张蕾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八上《农业》—第1课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示范课。从关注家乡《赤峰好物进北京》的独特视角切入农业,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家乡发展紧密结合,设计向北京推介赤峰好物为主要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部分【农业及其重要性】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初步了解农业部门的类型、农业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总结农业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基础知识的铺垫。
第二部分【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是以探究敖汉种植小米的自然条件为示范案例,教师通过分析方法的讲授,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以该案例为方法迁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继续分析新疆长绒棉、东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及海南岛水稻种植差异、塞外江南灌溉农业的影响因素,逐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又通过对教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案例的分析,辩证分析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之外的社会因素。
第三部分【选择合理农业区位】链接中考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运用中考改编题和中考题进行能力提升训练,直指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培养。最后又将知识学习的尺度延伸到课后作业,设计“赤峰好物进北京”分析报告撰写,关注到学生地理实践力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本节示范课展示堪称惊艳,新颖的切入角度、进阶的问题设置、缜密的环节设计、宏观的家国情怀等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大单元教学的无限魅力,也通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反馈,向我们讲述着素养教育的无尽活力。
二、共建共享
张璐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十二中地理学科基地的建设情况:大单元学习实践、细化评价、优化作业、专业成长。
该校大单元学习实践经过了理论学习、案例剖析、设计交流、课例实践、反思调整、同组再试的几个阶段,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加深了对大单元的理解,也总结出了适合本校地理学科进行大单元教学备课的基本流程。
关于评价,提倡要贯穿始终、方式多元,也尝试性的将嵌入式评价与学习单相结合,根据关键能力点为学生的学习与表现进行赋分,实现了过程性评价的量化,也提高了评价实施的可操作性。
该校通过不断探索教师与学生使用作业的需求、作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和实践作业设计,通过一系列实践作业的开展,拓展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习驱动。
作为基地建设中一方面的团队建设该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团队风采展示、个人成长档案到明确教研要求、树立团队精神,无一不体现着这支团队的精诚合作和敢于创新。
宋欣燃老师结合外出学习收获和十五中地理学科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向我们进行了分享。
首先是关于基地校建设,基于学校大单元学习环境的创设,明确地理学科大单元教学主题教研任务,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问题清单的整理,重塑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和实践,将在教学评价、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上进一步深耕细研。
宋欣燃老师重点谈到了外出学习中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收获启发,并将所学所得渗透到本校作业设计中,明确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课时规划考量、单元内容分析、作业目标设定以及作业详情展开。为我们呈现了较为清晰地设计思路和方向。
吴欣欣老师主要分享了以下三个方面:学科基地建设的计划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学习和感悟、教学能力竞赛的心得与体会。
该校在学科基地的建设方面,目前经历了明确研究目标、细化研究过程、开展教学实践这三个阶段。以生态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和美学地理学为研究突破口,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讲座、自学等形式,获得理论支撑,再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生态、军事、美学等方面与大单元的有效结合。
吴欣欣老师向我们重点介绍了杭州市丁兰第三小学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如策划主题学习设想会、设计活动开展方案,建立项目手册等,以及活动开展纪实,让我们看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最后,就自己在能力竞赛中的课例进行剖析和反思,认为大单元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学情、结合学科特点,从全局、系统的角度去重组或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进行逆向设计:确定预期结果—确定评估依据—设计任务活动。
三、精彩点评
担任本次能力竞赛的评委对比赛中精彩课例、亮点做法及教学反思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王凯老师认为大单元教学应该是理论做支撑,创新中找突破,对参赛老师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挖教学资源,重组教材内容的表现,给予肯定。
胡洺齐老师、蒋洪涛老师都提到了本次比赛中,老师们对教材的灵活应用,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强调将教材作为地理工具,整合资源进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陶艳梅老师就大单元教学分享了几点思考,①学习单问题设置:开放性题目与封闭性题目相结合②评价方式设计:将评价要点对应评价方式进行分类,避免自评、互评、师评时操作界限不清。
汪晓莹老师谈到本次比赛中选手们对资源的利用以及活动过程的进阶设计,都能体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以及素养提升的价值引导。
王维老师认为大赛中的老师都在教材的使用上实现了突破,将教材变为教学工具,从整体着眼真正让课堂发挥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
聆听了几位评委的精彩点评,解答了我们心中关于大单元实施的疑问和困惑,也明晰了我们教学中的问题与方向,日后我们也会把这次研讨达成的共识渗透到教学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足履实地,行方致远。
四、研思致远
活动后半程,领衔名师董艳云老师为我们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专题培训,强调教师要提高对新课标变化与课程理念要求的关注,用变化引导教学观念、教学实践的变革,做到高站位把握课标、详细分解课标、灵活整合教材、研读单元内容整合、细化优化评价,侧重于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实现“地理生活化”。
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为主,教师应适时地、适当地讲解学生理解困难的、学生探究断裂的、学生应该拔高的。评价应明确如何达成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目标达成情况。
正所谓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正是在董艳云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才会听到思想碰撞的声音,也看到百花齐放的盛宴·······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行,择一事而精致,从一而终,便能动人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