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探秘柴达木盆地风沙地貌

QUIT
创建于2023-12-09
阅读 2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日学习】

今天去到福田中学参加了深圳市高中地理“教考衔接专题教研活动,学习了李依卓老师的优秀课例“地表形态的塑造——探秘柴达木盆地”,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引人深思,仿佛理解了一些为什么新课改后都在推行问题情境式教学。

【课例分享】

通过三则材料,五个任务完成教学设计

【任务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柴达木盆地风沙地貌广布的原因。

【学与悟】材料中还补充了柴达木盆地地区降水量图,给学生搭桥,简化问题难度,便于学生从降水量图中推测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从而推测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得出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类。

【任务2】描述柴达木盆地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学与悟】通过雅丹地貌和沙丘景观图引出任务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两大类风沙地貌的分布,从分布中分析其成因,从而得出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学与悟】学生绘制两种地貌等高线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等高线密集代表坡度大,反之坡度小。另外,单个雅丹体和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和背风坡是一个易混淆点,而这个任务3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区分这一知识点。对于单个雅丹体的成因辅之以视频,更加直观的认识了其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区分迎风坡和背风坡。

【任务4】分析布赫特山西南麓山的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原因。

【学与悟】任务4首先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充分读取图文信息;其次是让学生理解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考虑三个条件:沙源(沙源从哪里来)-输沙(谁带来了沙)-沉沙(为什么沙沉积)。从而总结出风沙活动过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过程性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学与悟】任务5主要分析风沙活动的危害与治理,树立人地协调观,落实核心素养

最后回归课标,回归教材,其教学设计过程环环相扣,高于教材的同时又回归教材,每个任务的问题设计都对应了相应的知识点与难点,真正的实现了问题情境式教学,整个过程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是本堂课的引导者,在学生有疑惑之处,给学生解惑。

本节课从实践上印证了问题情境式教学,从情境—问题—知识,符合新课改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阅读 2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