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学习,围炉式教研——记一年级«青蛙写诗»教研活动

唐美玲
创建于2023-12-09
阅读 24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深入学习并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语文组教研组计划,2023年11月29日,一年级语文备课小组推出了一节趣味十足的研讨课——«青蛙写诗»。此次课堂,以沉浸式学习燃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进一步与生活相融,走向实践运用。在章为群校长、梁晏副校长的带领下,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沉浸式学习

  徐文娟老师所执教的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青蛙写诗》。诗人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在教学过程中,徐文娟老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音视频的渲染、课件和板书的趣味排版,将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融入到诗文的学习当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识字量,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课堂上,徐文娟老师紧扣单元要素和教学目标,时刻关注学情,开展了一节既有趣又扎实的识字课。

围炉式教研

  课堂结束后,全体语文老师就此节课展开了“围炉式教研”。老师们围坐一起,在聊天式的氛围中,进行评课、探讨;在话家常般的唠嗑中,谈经论宝,切磋语文教学的问题。此环节分三部分进行。

1.自我剖析

       评课伊始,陈燕菲老师阐述了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团队在研课、磨课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1)识字当大头

       我们采随文识字,通过字理识字、组词造句、在生活中识字、词串朗读、看图识字等多种方法,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争取让字词的学习做到扎实有效。

(2)课后习题当抓手

       我们紧抓课后习题一:“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这主要指向的是课文中明显信息的梳理和提取,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个教学片段以此为主问题抛出,放手让学生在读中寻觅,再用有趣的板贴梳理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习惯落实处

       我们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例如书写的习惯:一是写前的观察习惯,二是写字时的习惯,三是写字前后的评价习惯。

  一节课,凝聚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一年级备课组的老师们通力合作,献言出力,不断推敲、完善教学流程、教学细节。

2.各抒己见

       各组代表发表观点,从单元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充分地肯定了徐老师的这一堂课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更为徐老师温柔亲切的教态所打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

(1)合理安排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提高课堂效率。

(2)朗读指导需注重细节,例如应关注字音的准确性,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3.总结提升

      活动的最后,章为群校长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有效性,并且对徐老师的课堂操控能力做出高度评价。此外,章校长就大家在研讨过程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中肯的解答:

(1)随文识字的运用应根据字义本身理解需求来决定,例如本节课中“要”和“成”的理解,结合语境,学生很快就明白“要”是将要,还没开始的意思,而“成”则表示“完成”的意思。

(2)巧用“和”字,练习说话。教师指引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一,突破本课重难点时,应做到有层次,落实到位。

(3)合理使用奖励机制。教师使用过程性评价,要注意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

(4)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重视学生倾听的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次教研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锤炼教学智慧,在交流中收获专业成长。教学之山,登山高处才风光无限;教学之潭,潜到深处才别有洞天。教、研,永无止境,我们携手前行!

阅读 24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