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很多,但最持久、最扎实有效的一定是阅读。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个故事,一段旅程。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启阅读的旅途。定南二小的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借阅读书漂流图书,在阅读中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对书籍内容进行细致剖析,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读《做温暖的教育者》有感
——邹燕
最近,我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讲述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而教育的对象大多却有些急功近利。怎样才能将这一矛盾智慧地化解呢?最终陈震老师觉得教育智慧应该温柔,平和且能持久,于是他觉得“温暖”这个词比较合适。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
还记得书中第一段写道: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
我觉得要是我要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向陈震老师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作为一名教育者工作者——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者工作者——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
书中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环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做一位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让教师这个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温度永存!
读《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有感
——李燕琴
开学以来,事情多了,阅读少了,近期漂流书籍来到我们学校,偶然间看到了《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这本书,只有一个月必须要抓紧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如果不是因为要集中阅读,可能阅读的脚步会一直因为一些工作琐事所牵绊。
这本书的总序是朱永新教授所写,教育实验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总序中的文字让我觉得阅读应该是用来丰富生活和人生的,阅读使生命变得有意义。不光阅读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如此,该让学生觉得生活是幸福完整的。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总纲,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来展开。每个章节具体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做的、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以及孩子们的变化,最后是活动思考和建议。有行动、有实例、有反思、有建议,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新教育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帮孩子成为自己,让我们成为自己,一个完整的幸福的自己。
一间小小的教室,在郭老师、孩子们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绽开了一朵朵耀眼的向日葵。在这间教室里,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她守住了教育的初心;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间教室里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家长也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间教室里他们能够实现孩子成才的愿望.“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郭老师与她的小葵花们坚持了四年,收获了学校的肯定,家长的称赞。我也坚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
郭老师用自己和孩子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永远需要积极的实践者,我们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探索,研究,再付出行动。心怀理想,心生向往,付诸行动,必有收获。
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坚持
——读《教育的真谛》有感
——郭俊梅
在教育的广袤殿堂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的真谛》如黑暗中一束明亮之光,照亮我前行的路。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唤醒了沉睡的灵魂,激发了内心的力量。陶先生的智慧和见解,如同珍贵的琼脂玉浆,铸就了一座灿烂辉煌的教育殿堂。
一、启智增慧,浇灌品质
孩子们的教育是一部启迪灵魂、熔铸心灵的伟大著作,诠释着教育的真谛——融通无碍。在我的职责中,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砥砺品质,点燃智慧的火花。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应是启迪,而不是填满”,这句话深刻地指明了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在课堂上,我时刻铭记着这一点,以宽广的胸怀引领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合理利用、创造性的使用和在线教学平台,鼓励他们探索、发现,鼓励和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非简单地灌输信息。这种启迪式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未知的世界里能游刃有余。
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另一重要使命。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情感因素高于理智因素”让我深感共鸣。我时刻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课后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位倾听者、引导者和学生品格的塑造者,用爱和理解去滋养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建立健全的品格。
二、心中有爱,灿若星辰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教育者应该像孔夫子一样坚持有教无类“爱满天下”。因为爱,会让你见证一树树花开。
在阅读《教育的真谛》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在学生的人生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教师都要不仅努力做到爱学生而且也要让学生学会爱自己、让学生变得自信,能够勇于悦纳自我。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角色的意义,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学会做人。自尊感其实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信心,热爱自己!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无私的爱。爱是教育的真谛,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时刻谨记这句话,努力去爱学生、努力去让学生爱上老师、努力去让学生悦纳自我。从教这些年,我一直坚信;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圣火处处是良辰美景和鲜花,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最终都会变得璀璨如星。
三、培根养心,朵朵花开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坚持率先垂范,身教感染。我坚信当我把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上,它们一定能开出最美的品德之花,也必然会收获别样的成长。回想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很欣慰他们让我见证了成长与拔节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是广博而深邃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的真谛是爱。当我们全心投入,你会看到一个广阔的世界,很奇妙,有探索吸引,有收获后的振奋,有教育中的激情,也有目送学生变成雄鹰飞走时的自豪。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吧!播种下爱,让爱的花朵驱散阴霾,让真、善、美的花朵开遍世间的每个角落。
从生活到社会的教育启示
——读《教育的真谛》有感
——周艺琳
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匠,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他的著作《教育的真谛》成为我探索教育理念的重要参考。在这本书中,陶行知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独特的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教育视野。
“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和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应时刻与生活相连,尤其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教育不仅是读书、考试,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感知。只有使教育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才能获得创新的基点。有了这一基点,学生才能把从课堂所学的只是自觉地运用于生活实际,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激发其创新的灵感,获得创新的成就感,享受创新的喜悦,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真理的动机。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困惑、迷茫、压力、情感冲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知有味,激发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学习热情。
“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则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面。学校不应是孤立的教育孤岛,而应与社会紧密相连。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合作,学校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他们的潜能。
当然,任何一种理念都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在当代教育中,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他们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同时,整个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为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
总的来说,《教育的真谛》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教育。它让我明白,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心灵、引导未来。作为一名教育者,读罢此书,我深受陶行知思想的启发,将更加注重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育方式,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有深度的教育体验。
读《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有感
——郑伟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真正做了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从教五年至今,面对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如何教育一直成为我的困扰,有幸读了赵薇编著的《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指明了方向。
学习困难的儿童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学习技能、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或挑战的儿童。这些困难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弱、沟通能力不足、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方面。学习困难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
1. 生理因素:例如视力、听力等问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
2. 心理因素:例如情绪问题、学习焦虑、自信心不足等也会影响儿童的学习。
3. 教育因素:例如教育方法不适合某个孩子,或者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4.环境因素: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正如现在我教的班级来说,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基础较于薄弱,学生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学业上心里负担过重,产生学习焦虑。课堂上没有较好的自我管理,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弱等特点。面对不同阶段层次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适合全体学生。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长时间的落后导致知识断层,成绩不理想。
书中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很好的剖析了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使我了解到学生成绩差并不是自身不愿意学习,所谓的差生也不是单方面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原因才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教育好困难儿童,首先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而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首先是一种接纳性环境,让儿童感受到被环境接纳的喜悦。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还是一种支持性环境,让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所需要的及时帮助。与学习正常学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学业挫败,往往在学校接受更多的批评和指责,或者被放任自流。这样的负面教育和忽视对学习困难儿童来说,很容易使得学校和课堂成为他们被拒绝的场所,使他们在学校和课堂上感觉有压力和紧张,或者产生被忽视的失落感,形成低的自我概念,影响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喜爱和投入程度,进而影响学习结果。营造被接纳的教学环境,就是要让学习困难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和关注。
首先,对学习困难儿童要与其他儿童一视同仁。在课堂发现学生行为多动好讲,甚至影响课堂教育秩序,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看到的不是问题的表面,而是要了解他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异常行为。分析原因,找到教育矫治的方法,而不是指责他或者忽视甚至排斥他。越是表现异常的学生,越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积极寻求方法,帮助学生。
其次,关注学习困难儿童在课堂上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儿童多半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学习误差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往往因为缺乏学习新内容的背景知识而带来进一步的学习困难,从而很难融入有效的课堂学习中。作为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便捷的小测试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给出适合于他的学习任务,让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也能获得因学会而带来的成就感,产生在集体中共同学习而获得的快乐,改善其对课堂环境的适应。
最后,营造相互平等的班集体环境。学习困难学生不仅存在学习上的困难,往往还表现出社交困难和不成熟的社交行为,从而使他们成为班级中不受欢迎和被忽视的人。在班级中除了教会这些学生社交的适当行为外,教师应该引导班级同学经可能忽视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行为,除非该行为可能影响到某人安全。确保所有学生都明白不良行为的后果。用直接的方式告诉不良行为的发起着。教会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还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活动让学习困难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欢迎。
总之,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教育思想正确,在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一点包容与耐心,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办成有未来的教育。
阅读活动激发了老师们的阅读热情,营造了喜欢阅读、重视阅读、崇尚阅读、坚持阅读的浓厚氛围。教师们纷纷表示,把阅读作为一种终身习惯从阅读中汲取力量,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供稿:各年级组教师
编辑:肖丽霞
一审:郭梦清
二审:肖礼和
三审:徐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