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72403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怀念父亲

创建于2023-12-09 阅读4075

  熬过了新冠病毒的肆虐,却未能熬过了七十三岁门槛年的魔咒,刚逾七十三载艰难岁月中的风风雨雨,终究没能熬过食管癌晚期转移成骨癌数月的残酷,父亲于公元2023年10月17日21时24分,驾鹤西去,与世长辞,享年73岁。

     苍天啊,我知道,你急匆匆将父亲交与清风,是解除他肉体上蚀骨般的疼痛。苍天含泪,苍天有情。

     大地啊,我知道,你颤巍巍将父亲拥入怀中,是减轻他身躯里扎心般的沉重。大地无言,大地悲鸣。

      对于父亲的疼痛而言,死去也是一种解脱。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看,死亡也变成一种温暖。父亲也称得上是寿终正寝,弥留之际,向我们交代后事,由于身患食管癌疾病,实施食管切除手术缘故,声道受到严重创伤,说话难以发声,加之长时间未进食,身体严重虚脱,有气无力,几乎不能说话,他急着用手比划着,认真交代着每一件后事,叮嘱我们要好好做人,好好工作,要善待周围邻居,要感恩于别人对我们的好,要对邻家贤刚哥多一些照顾,要为自己的后事准备等等,盼着在外的亲人们和他见一面!侄女巧巧很能会意他爷爷的期盼的眼神,向爷爷解释说众亲人均在奔返回家的路途中,让爷爷一定要等着他(她)们,此时,老父亲微微点了一下头,那天的夜晚总是很漫长,等待亲人成为父亲生前最大的期盼,直到晚八时,父亲实在熬不下去了,体内病毒的肆虐折腾,父亲出现了反常症状,坐卧难安,神情气若游丝,用最后的一丝力气不停的抓扯着随身穿的衣服,表情很是痛苦不堪,无神的眼神打量着每一个陪伴他的家人……晚九时二十四分,父亲终究没能熬过,未能盼回归来的亲人,带着深深遗憾,离开人世。可尽管做了很多心理准备,可还是无法接受父亲已经离去的现实……

      父亲离世的这些天,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心像撕碎了一般疼痛,眼里到处都是他的影子。在房前屋后,在田垄里,在小院中,在族人调解矛盾纠纷的现场中,在曾经工作的凤凰村村部……父亲的一生铮铮铁骨,正直无私,善良厚道,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家族中每一件事父亲都参与,红白喜事、公益善事、化解矛盾均少不了他。

     父亲生前在村委会任职村主任、村监委会主任期间,为人正直,心底无私,办事公道,清正廉洁,说话办事,开口便掷地有声,从不含糊,很有份量,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望,赢得群众的认可和赞誉,正是这种处事态度和风格,赢得了家族和村民的高度认可,方圆几十里,口碑极好。

     父亲生前是家庭的中心,只要他在我们才会心安踏实。他也是一个极冷静且有智慧的人,时常教导我们遇事不慌乱,不乱下结论,多思考多分析。很显然,在生活中他首先自己做到了这些。父亲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成长于苦难时期,为了生存和养家糊口苦苦挣扎了一辈子,生前为子女操劳一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把好手,种地、养殖,均是行家里手。

      由于父亲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部、骨头等处,经过安康、西安等权威医院进行全身骨扫描,父亲的腰椎有三截已完全变黑。癌细胞像魔爪一样侵蚀着父亲的筋骨,疼痛二十四小时"不离不弃"折磨着父亲,到后期各种药物已无济于事,骨瘦如柴的手臂已无法进行点滴输液。父亲的性格倔强,一生好强。强忍疼痛,只要能爬起来,自行如厕方便。父亲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能起来十余次,父亲的状态时好时坏,有时候白天能睡一下,到晚上就不停的折腾,后期几天就自己说胡话,东一句,西一句,说得都让人抓不着边际。有时候也念叨死去的故人,在夜深人静时分,听着也有点瘆得慌。有时候也在睡梦中呼喊着他熟悉的人名字。父亲的思维混乱,想起来某个人某件事就随口乱说。我知道这个世界留给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眼泪未流心泪流,真想找个地方放肆的痛哭一场。那种憋在心里难以言说的痛苦,着实让人难受。每次看着父亲静静的睡去,我回忆起他年轻时的模样,回忆起这些年他为这个家的付出。也想起来去年母亲在流水镇中心医院患病住院时,父亲到流水镇中心医院看望母亲,我约上亲人们在流水镇坐船游玩半天,家人团聚在农家乐吃了一顿饭,这也是我在流水镇工作多年,唯一一次与家人在单位驻地团聚的一次,我曾许下愿望,在父亲生前陪他去趟北京,去北京天安门,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去故宫、长城等景点转转,可事与愿违,父亲的身体条件已经无法允许他长途跋涉,这个愿望却落空了,这也是最令我遗憾的一件事......     

     父亲生前在西安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那段时间,有一次在和同病房的临床病人交谈中,得知每天放疗一次要花费2000元时,一个疗程要放疗30次,光放疗费用一次就要花费6万元,还不算其它治疗和医药费,他的表情是复杂的,他说这几年我们兄弟二人为了他的病花了那么多钱,给我们添麻烦了。还说了一句谢谢!我顿时再也忍不住眼泪,我哽咽着对父亲说,只要你好好治病,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们是您的儿子,做这些都是应该的,父亲只是微睁着眼睛,轻轻的叹了口气,说够呛啊!我知道他说的够呛,是指他的病很难好转。或许正应了《论语》中的那句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父亲的一生,对三个子女很少能说出"谢谢"这两个字,或者说我根本就没听过。而这平平常常的两个字,却让我泪落如雨!而此时对我而言,谢谢这两个字重如千斤,我能读懂父亲话里话外的万千嘱托。

      父亲对子女的爱,像大山般沉稳坚定,像大海般深沉包容。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亲昵的动作。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有时倒觉得是在惩罚。世上的感情千千万万,父亲给我们的爱充满着宽厚,包容,无私和温暖。

      父亲是我心中的英雄,没有阔斧大刀,却保护着我们茁壮成长。父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进的路。父亲是我的一把伞,时刻为我挡风又避雨。我的脉搏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我的性格上深烙着父亲的印记,我的思想里继承着父亲的智慧,这一切的一切,我会永远铭记。

     深秋里,老家房屋旁边那颗百年桂花树,苍翠碧绿,树干节瘦斑驳。这棵树的伟岸,正直,严肃,也不缺乏温情,多么像当年力争上游的父亲。可如今,这棵树在瑟瑟的风中显得那么孤独,那么无奈....       

    父亲在患病期间,前来探望的亲友们和父老乡亲络绎不绝。亲友们安慰父亲,鼓励父亲,开导父亲。亲情的凝聚,有时候也只能让极度痛苦的父亲勉强笑一下。父亲在弥留之际,每天都有街坊邻居们陪他守夜,直至夜深,观其无恙后方离开,连续多日陪夜轮守,直至他咽下最后一口气。那段时间,我请假在家,伺候了父亲一个星期。

     父亲七十岁那年,就已经发现了父亲身患食管癌。后经过安康中心医院专家全力救治,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拖了三年,经历了新冠病毒三年,也算是他的福大命大造化大。在疫情期间,竟然挺过去了,直到今年七月初,父亲旧疾复发,再度住院治疗三个月,后来癌细胞扩散,转移到肝部、骨头,体力渐渐不支,浑身无力,直到最后的几天,才卧床不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纵有千方百计,也无力回天。父亲还是走了。

     下葬的那天,光来送别的亲友们就达三百余人,轿车就有三十多辆,排满了道路两旁。唢呐声声催人泪,天地同泣草木非。这种场面在我们老家还是不多见的。父亲也曾经是个孩子,他也要回到他父母和大哥、二哥身边。从此,在老家王家梁那块养育他一生的黄土地上,只有清风明月和父亲相伴,只有白云朝霞和父亲相依。风狂当歌,雨骤当舞。春归是诗,秋来是画。令游子几度牵怀,陪父亲舒缓入梦的还有,山那边吹来的风,南来的燕子,牧归的牛羊,夏夜的萤火,秋日的蛙鸣……还有呕心沥血的庄稼人,在老王家坟地一角耕种上了花生。期待花生幼苗破土、生长、开花、结果,这些看着让人喜悦的农作物,或许也能抚慰父亲漫长的寂寞。人心所向,不外丰年。等到丰收的景象漫山遍野,长眠于此的父亲一定是欣慰的。父亲一生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等看到花生粒粒饱满,玉米穗穗粗壮,油菜花盛开,父亲怎么能不开心,不快乐呢?

    父亲走时是昏迷的,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一生令人尊敬的品行和亲人们对他无尽的思念。

     谨借此文铭感父恩,深切缅怀!并向在父亲患病期间,大爱无疆,无私奉献,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真情付出的亲人们!对父亲真诚关心的单位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说声感谢!感恩有您。(文/王贤峰)

秦巴明珠~安康

凤凰村标识~村牌

老家的百年古树

老宅旧貌

老宅新貌

身体健康时父亲!

2020年11月,父亲在安康机场留影。

2020年10月,父亲在安康中心医院住院期间,与外孙朱力合影于兴安公园。

2020年11月,母亲和大嫂到安康中心医院探望手术后的父亲。

2016年12月,时任凤凰村监委会主任的父亲在工作中!

2018年11月,与镇驻村干部讨论工作!

2018年7月,参加凤凰村主题活动.

2021年春节,父亲与母亲合影!

2020年8月12日,父七十大寿留影于恒口镇姐姐家。

2022年8月12日,父亲生日时留影。

2021年春节,亲友合影留念。

2021年春节,与亲友合影留念。

2021年春节,父亲和家人合影留念。

2021年春节,家人、亲友合影留念。

2022年仲夏,家人合影留念。

2022年9月,父亲探望生病住院的母亲,留影于流水镇码头。

2022年9月,父亲与母亲,外孙在流水码头。

2022年7月,带病干农活的父亲!

2022年关,凤凰村党组织看望生病的父亲,送来组织关怀!

2023年9月,父亲在陕西省肿瘤医院住院期间与亲人留影。

2023年10月,陕西省肿瘤医院,哥哥和侄子照料生病的父亲。

2023年10月,陕西省肿瘤医院,亲人们陪护生病的父亲!

2023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三,父亲与世长辞,享年73岁。

家父诞于建国初,风雨人生七三秋。

少时阳安修铁路,青壮为民村官就。

公道正派获民赞,心底无私口碑留。

性格正直仁慈善,遇事克难善解愁。

一世勤劳秉持家,文明自律家风优。

作者:王贤峰,笔名:百川,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服役。1998年3月转业分配至原安康市汉滨区香山乡人民政府工作,2011年6月因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调动至汉滨区流水镇人民政府工作至今。工作20年来,一直酷爱新闻写作和诗词,作品曾在《陕西农民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延河》《新华网》《今日头条》《秦风网》等报刊、媒体上发表新闻、通讯作品数十篇。近年来原创诗词作品200余篇。部分作品入纸刊《世界诗歌作家文集》,现为《世界诗歌作家文集》纸刊及几大平台的金牌作家,诗人及《中翰苑文学作家协会》理事

阅读 40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