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陶瓷史 薪火永相传”——洪岩镇中心小学“寻瓷记”主题研学纪实

蟹蟹xwx
创建于2023-12-09
阅读 17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安排,充分弘扬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引导同学们在游学中学习、发现、体验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现状,认识优秀传统文化,锻炼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12月8日,洪岩镇中心小学组织学子们走进景德镇开展了一场以《探寻千年瓷都,传承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非遗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顺利开营 快乐出发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洪岩中心完小华雪松校长宣布本次开营仪式正式启动。洪岩中心小学邹峰荣校长为此次研学活动致辞,强调了此次研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并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希望同学们在这一天的研学行程中注意安全、听从指挥、文明守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共同进步;随后进行了授旗交接仪式。

00:43

  随后同学们有序地登上前往景德镇的车辆。行车过程中,辅导老师开展了安全教育宣讲及拉歌活动。师生们一路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第一站: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共赏陶瓷盛宴

  陶阳里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故宫95%的藏瓷烧制于此。行走在陶阳里区,像是身处苏州的园林,一步一景。踏上石板路,同学们被领进了巷弄里。这里是过去景德镇百姓生产、生活的地方。同学们听着随行老师的讲解,似乎穿越到古时候繁华的街景之中,被这里的历史文化所深深震撼。 

       

  陶与瓷是同一种东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古人是如何制作陶瓷的?陶瓷的出现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充满期待地走进下一个景点——御窑艺术馆。博物馆由八个大小不一的双曲面拱形结构组成,整体为线条红砖,灵感源自传统景德镇龙窑。

  以陶瓷为脉络为切入点,为孩子们绘制了一条中华文明完整发展的历史轴线。在讲解员带领下,孩子们认真观赏了精致美丽的瓷器艺术品,细品了每件瓷器背后的工艺和故事。

  1948年8月,景德镇第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1950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在了解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史后,同学们一定都更加坚定了爱国思想,感悟出工匠精神。

第二站:陶公塾——探索陶艺制作精髓之旅

  “探索未知,方显智慧;实践实行,始现成果。”

  陶公塾作为陶溪川的特色教育品牌,在这里,同学们首先学习了陶瓷制作的理论课程,大家都在认真聆听,完全被陶瓷制作的知识深深吸引。而接下来,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制作陶器。在陶艺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亲自体验“手随泥走,泥随手变”的乐趣,将心灵思想通过指尖赋予在瓷泥上,切实体验了陶瓷的制作过程,在艺术创作中领略陶瓷魅力!

  当艺术之美和陶泥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孩子们化身为小小陶艺家,赋予陶泥鲜活的生命,将“顽皮”的陶泥一点点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些被盘成一个自然古朴的陶碗,有些则被塑成一只精美别致的彩盘,无穷的想象力在此时此刻自由飞翔!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孩子们走进瓷都,“动手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书本上刻板的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灵活的能力;把书本上固定的文字,变成了心海里流淌的素养。那些陶瓷的艺术,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那些链接千年的文化……都在研学中一一打开,一一触摸,一一体验。这些美好,足以浸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颗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

编辑:谢文欣

一审:程有金

二审:甘平

三审:邹峰荣

阅读 17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