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枣庄飞水库

天一生水
创建于2023-12-09
阅读 20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无意中飞了两个水库,可能赶上了好天气,自己感觉很满意,就有了一个想法,把枣庄的水库都拍一遍,执着也好,闲逸也罢,不知不觉历时三个多月,拍了一百多个了,边拍边发在网上,各种声音都有,赞扬的居多,看到了久违的家乡,回想起了儿时的岁月,这种隐隐地鼓励让自己也觉得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了,记录历史不敢奢谈,某年某月的某地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就觉得挺有意思。


水利工程是人类定居生活之后的产物,逐水而居时人类还意识不到水是可以人为地改变走向和聚集地的,等国家建立之后,人们能调集大量劳动力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地表径流,以期不再受水害之苦,饥寒之累,有据可靠的中国历史第一个朝代夏朝,大禹就是因为治水有功才得以禅让称王,数千年来,从春秋的郑国渠到秦朝都江堰,从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到当代的三峡大坝,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只是为了灌溉和交通上的便利,等到工业化之后,水库又有了发电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于是,农业大国出于利国利民的考虑,修建水库这种大型的系统工程越发得到重视,尤其建国后,农业向工业化转型,闲散了大量劳动力,随即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在人定胜天的思想鼓舞下,各地超标缩时地兴修水利,国人的生活和环境由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然而水这种东西,看似柔弱无力,任人摆布,实则孕育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约束不当,释放开来,水利变水害也是转眼间的事。


江河原有的延续了数百年的流速和走向被硬生生地改变了,于是河床裸露,杂草丛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河流给沿途的带来的清洁功能也没有了,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程度不同的水灾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山区因为水电而方便了生活,平原因灌溉多收了粮食,在这样的比照之下,人们自然会出于利已的目的而赞美水利而不是相反。


十几年前的一段时间,我在贵州漫无目的地溜达,本是个多水的省份,山清水秀才对,却常常能看到干涸的河道里垃圾遍地,很是刺眼,当地人说上游有水库,就觉得水库是种很坏的东西,就象人的血脉被人粗暴地扎了根管子,自然运行的规律被破坏了,扎管子对人体是种伤害,修水库对环境也是种伤害。然而,想到偏远的山区有了电,不再烧煤油蜡烛,心里也就释然了,就算是一种代价吧,再美丽的风景毕竟不如当地人现实的生活上的巨大改善。


与三峡大坝一样,岩马水库也是个移民水库。57年7月,滕县地区连降暴雨,致使城漷河泛滥成灾,暴发山洪,流域内数千个村庄受灾,数百人伤亡,为彻底杜绝水害,造福后代,省地县三级党委决定修建岩马水库。库区淹没14个村庄,数千原住民抛家舍业,背井离乡,要么就近投亲靠友,要么远迁东北辽宁,建设水库更是动用了全滕县数十万民工,历时三年,那时也没有什么大型工程机械,全是肩挑背扛,靠着一股子精神,建成了这座至今还在造福枣庄人民的宏伟水库。等到山亭划归枣庄,滕州村民用水灌溉也要交费,让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滕州人民耿耿于怀,这也成了枣滕争斗至今的导火索之一。


带领滕县人民修岩马水库的县委书记王吉德曾被来山东视察的伟大领袖接见,卷着裤腿,一身泥污地上了火车,底层官吏不知深浅,让烟,居然走近前手接,还点上抽了,让旁边陪同官员紧张不已,领袖一句“滕小国的国王”敷衍过去,还鼓励说“很了解下情,很有干劲”,要他带领“臣民”过上好日子。有了这个插曲,岩马水库更是广为人知。


发电,防洪,灌溉不说,淡水养殖也很是富了一批人,13年为了改善水质而清理网箱养鱼后当地政府刻意引导发展,慢慢地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水山树云天,再立几个小资的招牌露营野炊,也让周边闲人趋之若骛。


山谷水库和平原水库是水库的两种基本类型,枣庄地形东西向大体是三高两低的形状,山区面积占了百分之五十,平原面积不足百分之十,地形之利,北部和峄城山区水库占了枣庄水库的三分之二,南边有运河,无灌溉之苦,平原水库则散落在市中薛城及峄城台儿庄交界地带。有些河道低洼处自然形成的塘坝,人为加工一下,也称之为水库,虽然牵强,可但凡有一点灌溉,调节气候,养殖,生活用水,旅游方面的作用之一,权且水库吧。


山谷间,修一条拦水坝,有泄洪口,提水泵房,水位柱,再有个铭牌就是山区水库的典型形象。一汪碧水,在外力作用下聚集,很自然地平铺蔓延开来,“句倨皆循其理,浅者流行,深者不测”,孔老夫子“逢大水必观焉”,教导弟子从水中悟仁,悟义,悟勇,悟正,并定义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让后世一帮儒家顶流一旦官场失意,便以之为托词,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


交通或其他原因,山区经济普遍落后,由此也有了碧水蓝天,搭配上茂盛高大的绿色树木,空中再有几朵白云,我都觉得不是在拍水库,而是在旅游。新农村建设推广以来乡村路况普遍好,可通往水库的路,却大都是农村的机耕路,狭窄蜿蜒,对面来个三轮,错车都难,更别说调头,经常听到树枝擦车嘎嘎作响,开始还心疼一下,后来也就充耳不闻了,剐蹭掉漆不说,车算高的,也常砰蹬一下底盘,有次去洗车,那人说你从黄土高坡回来的吗?怎么旮旮旯旯都是土?


城市化之后,越来越多的村落成为空壳,不甘于面朝黄土是一方面,孩子上学也是一方面,农村学校因为生源问题大面积停办,孩子上学只有进城,在这个不起眼的四线小城,也弄个学区房的景,房价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重,终日辛苦挣来的钱不够还车房贷物业费的,可还是得倾一家之力硬撑着,因为传统观念里后代才是一个家庭最终的财富(或软肋)。


传统中的男耕女织,诗酒田园,早已不见踪影,本来二三十万盖个房,十来万买辆车,在农村可以生活的很好,可是在孩子上学的背景下,只有跑到城里充当廉价的劳动力,我不知道当城市发展遇到瓶颈,国家无力以投资代替发展,他们无事可做的时候,还有没有做回农民,养活自己的能力?


夏秋交接,正是收播之时,广袤的田野里零散着很多劳作的村民,中老年人居多,很少见青壮劳力,看他们佝偻着身躯,或背或扛地挪动脚步,我心里泛起的是一阵阵的悲凉,不是因为他们力不能及却依然挣扎,也不是觉得他们老无所养,而是一种穷途末日般的了无希望,等这一茬人油尽灯枯,那时的农村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大多数村子里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留守老人,破败的房屋,杂草丛生的院落,有的村子穿过也不见一个人影,偶然遇到开口问路,可能孤寂久了,大都热情似火,有次遇到一个耳聋的老人,我说你听不见我走了,她却愈发近前,拉着车门问“你说什么?”


对钓鱼一直没兴趣,十几年前跟建民一伙人玩,都想教会我,还带着儿子跟他们去烟台海钓过一次,然而放下就忘,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很奇怪一些年轻人也迷上钓鱼,一坐一天,晒的黑不溜秋的,可一谈起鱼情,两眼都放光。拍水库时也常遇到钓鱼人,遮挡起自己,孤独地在那里静静坐着,从不主动搭话,修行一般,就有一种“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感觉。视频发到网上,好多钓鱼人问这问那,我说我不钓鱼,还惹的好几个人不高兴,意思好象是你不钓鱼拍这么多水库干嘛?


地图上找位置,排顺序,定路线,百里迢迢地拍完回来,查资料核对,转电脑,剪辑,配乐,加文字,其实是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有伙计说你弄这些有啥用?自己想想除了消磨了一些时间,也没啥用,然而每次出发拍水库依然兴致勃勃,这倒让我想起罗素的一句话,“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水库大都以附近村子命名,开始是找村子,打听路,再到水库,但是有些村子没有同名的水库,有些水库不以村子命名。在网友的提示下,学会了看卫星地图,有大片的平面,似水,便极有可能是在册的水库,结果越拍越多,一条路走过几次了,一看地图,旁边还藏着一个,于是再去。开始找到的名单九十二个,这拍一百二十四个了,除了正在施工的,城市开发填平的,还有三十多个在册却没找到或需要重拍的,有网友说“拍不完,根本拍不完”,入秋后,水少树不绿,也就告一段落,明年再说。

05:00
阅读 20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