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郑伟峰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高考真题限时比赛活动,并依据比赛结果,郑老师进行试题讲评活动。12月5日至6日,王金鑫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议题的生成及探究。
活动前,两位老师精心设计,确保活动按照规划如期取得成果:
活动一:高考真题限时比赛
一、活动原因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如何引导学生直面高考?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地走向考场?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工作室的老师们提出拿高考题当练习题的教学思路。郑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将近三年与自己教学进度有关的高考题汇总到一起,编辑成试卷,胶印出来,分发给学生。
二、活动措施
在规定的时间,学生要完相应数量的高考题。
通过限时限量的训练,学生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准。
通过校对答案,学生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答题的思路、经验。
通过教师的试题讲评,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经验进行固化、升华,明确不同题型要运用的解题技巧。
在试题讲评结束后,郑老师又引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分类汇总,将同类型的试题汇总到一起,强化某一类型试题的解题技法。
三、活动效果
从错题数量的角度看,这次比赛的试题数量总数为20道,以错4个为限,多数学生的错题量比较高,极少数学生的错题量较少。
从学生对试题总结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从题型的角度对高考真题进行再分类汇总,这有助于学生提高相应题型的解题正确率。
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对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学生,郑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专业基础知识的角度思考选择题的解题技法;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郑老师引导学生从非政治专业的角度思考如何排除无关选型、干扰选项。
总体来看,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拥有了解答高考题相应技法的储备,能够树立起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能够激发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的自觉。
活动二:以互联网直播带货为例-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议题的生成
一、活动原因
新课改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重能力立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基础教学中,以议题式教学作为课堂架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以微观事态汇集宏观概念,从生活琐事提炼核心议题,既有助于为思想政治课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来源,使学科教学富于生动性和实践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延伸思路,达到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活动措施
议题的生成离不开话题的引入。此次授课选择从近年来火爆的直播带货经济模式入手,选择其中的农产品带货作为典型代表,请学生结合自身网购经历,通过适度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感受直播经济的利与弊。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组织班级辩论赛,论一论你认为直播带货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说出你的立场及原因。该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在与身边同学的讨论中活跃思维、延展思路,将主观感受与自身判断当堂展现,有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教材对相关知识的侧重性,需要教师从中进行牵丝搭线,将学生思路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而,无论学生认同“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教师都要援引相应实例进行佐证,并以教材为出发点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从“为什么”转向“怎么做”,落实到具体措施和行动上去。
三、活动效果
通过课堂辩论以及学生的角色扮演,课堂氛围得到极大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通过思考、讨论和探究生成相应知识,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识记更为牢固,思维得到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生活跃探讨,教师适时引导,师生课堂交互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反馈。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以积极的言语鼓励学生或学生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提高举手发言和回答问题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科教学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