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正之修身”之道    共赴“桂北文化”之旅

只为与你遇见
编辑于2023-12-08
阅读 2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才悟“正之”道,又入“东漓”境。12月8日,柳州市卓越校长研修班学员一天都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久久回味。

      上午,道骨仙风的思想大家——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柯小刚教授带来题为《正之的工夫:<论语·为政>前八章读解》的云端盛宴。

      柯教授以书法经验印证为学之道、为政之道、教育之道,从哲学的层面为学员们打开了品读《论语》的另一扇窗。

      学而时习之,为而时正之。柯教授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调整、不断正之的过程。政治须有本,本立而道生。心正则笔正,德正则政正。因此,“为之以政”不如“为之以德”。作书以德,则书有道;为政以德,则政有道;教育以德,则教育有道。凡事不盯着功利的结果,专注于过程的调适,反而会收获意外的结果。故书法也好,政治也好,教育也好,都可以修身,可以体仁,可以成为一种德性工夫。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在他人与事物的感应关系中反省自己,调整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所”。

      如何在基础教育中更好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呢?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柯教授强调要把古今中外文化思想和内涵容纳到我们的教学中,以启发式、引导式、对话式而非灌输式无功利地、极放松地调养学生的性情,让学生铭记一生。

小一组学员代表  前茅小学钟培铃发言:


      柯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通识教育,对于中西经典的有着深刻研究。今天柯教授首先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正之的工夫”,“正”有两个解读:一是政,政治;二是正之的“正”,是个动词,不断调整,使之“正”。“导之以政”不如“导之以德”,正合开头说“为政以德”。“以德”包含着对“以政”的某种否定。否定“以政”不是否定政治,而是否定“以政”的政治。

      接着对《论语为政》进行解读,他用各种社会现象引导我们用批评性思维、用经典教育是生命的教育观来剖析当下的经典教育,从现象看本质,如“是否应该刷题、应该怎样科学刷题”,不是不刷题,而是要以”为政以德“的心态来刷题。

      从“踢腿如何更有力”的习得顿悟:不用力反而会更有力,告诉我们“导之以政”不如“导之以德”。

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特别是对当下一些教育现象的批判性思考,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思考。总之,柯教授学贯中西,对于经典的研究已臻化境,令人高山仰止!

柳州市景行小学教育集团潭中校区  邓星华  学习感悟:


      聆听柯教授报告思想博大深邃,拜读柯教授文章大气磅礴,感受哲人之深思通达通透。

      柯教授透过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政以德”,立足现实阐述古代德治思想,引领我们重视以德修身,重视从政以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只有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我们作为教育人,唯有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不断自省、自律、自责、克己,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

柳州市文惠小学教育集团文韬校区  杨薇  学习感悟:


      初见柯小刚老师,蓄须卷发,感为艺术之人;

      细听柯老师教诲,徐徐展开,原为绵柔风骨;

      兼看无竟寓文章,愤悱启明,实为思想大家。

      为教、为政,为写,均有道——

      为教,重为学;

      为政,重为德;

      为写,重为感。

      无论作为一线教师,还是管理行政,亦或是书法研习者,都应把自己调整到柔软的,可感的,与学生、教师、纸笔相互相通的,充满弹性的对话状态。为人、处事、生活,都应具探物我感应之力,时时感应,时时调整,动态、自反、时时生发。就如今日柯老师领读的《论语》“为政篇”——《中庸》云:“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所以通道,道所以立身,身所以成人,人所以为政。仁者,为政之本也。

      学有所获,思有所启,便是值得。

柳州市三江县古宜镇中心小学   杨僖鹏  学习感悟:


    听了柯小刚教授的讲座,我对《论语.为政》有了更深的理解。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柯教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为政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注重道德教化,提倡礼义廉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为政者还要有智慧和勇气,善于解决问题,敢于创新。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为政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孔子的思想,努力践行仁爱、礼义廉耻、智慧勇气等原则,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柳州市柳东新区实验小学  江柳明  学习感悟:


      勤于反省   不断革新

      “导之以政”不如“导之以德”,“为政以德”,方能做好。“德”,时时刻刻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适自我。基础教育亦是如此,“教”不是最重要的,“学”才是最重要的,即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学而时习之”,学习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不断地去调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地寻求最优,在动态中调整自己。

      “政治须有本,本立而道生”,教育管理者应持放松而非功利的心态做教育,让教育自然发生,让好的学习自然发生。

柳州市瓦厂小学  苫玉华  学习感悟:


      柯教授的讲座《论语·为政》为我们简述了孔子关于为政、治国、道德等方面的教诲。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道德的重要性:孔子强调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敬重和信任。在现代社会,道德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诚信为本,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民心,推动国家发展。

      二是家庭教育与道德修养:孔子的教诲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尊敬长辈、关爱同伴、善待万物。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柳州市鹿寨县鹿寨镇第五小学  冯少强  学习感悟:


      今天听了柯小刚教授的《论语》为政篇讲座,柯教授主要给我们读解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的内涵,并联系和运用到现代管理、教育和工作中。政,就是治理,为政,就是制定规范,执行规范;对国家而言,就是法律、政策,对企业或学校而言,就是规章制度。规范以道德为宗旨,那么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不动,星辰则围绕着北极星,大家都围绕着规范,执行规范,落实规范。为政以德并非是孔子的理想,而是他发现的规律。为政以德的德,要很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规范的内容,还在于实施管理的人,必须是道德修养足够的人。联系到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是否可理解为管理先要完善规章制度,以法规制度去管人;以高尚的德行去影响人、感化人;这样大家才会听从你、支持你、拥戴你、追随你;才能管理好学校。正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样。《论语》为政篇的大量内容,说得都是管理者的修养问题,谈理解人民需求,谈孝,谈提升道德修养的道路,这大概就是孔子的良苦用心所在。

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  范燕荣   学习感悟:


    《论语》不仅是一部圣典,更是当代教师修身治学的宝典。柯小刚老师引领我们围绕《论语•为政》进行解读,让我逐渐领悟了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生命智慧与时代价值。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情,而管理众人的事,不能完全依赖制度,为政以德便是从事政事的人用道德修养来以身作则,以道德补法律的不足,而非仅仅用道德来教化别人。为政以德的起点,是正己,自己有德,才能够建立制度的公信力。德治的政治传统持续到今天,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政以德可以是治国的战略思想,同样可以用来齐家与治校。原来,学习《论语》,体会传统理念如何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中发挥价值,这个参悟的过程,便是生命高度觉醒的过程。

柳州市滨江小学总部  黄春燕  学习感悟:


      柯小刚教授的《论语·为政》讲座从“学而”谈起,深入“为政”,结合书法经验、联系教育现状进行《论语》的深度解读,使我们明了孔子对弟子以及作为后世读者的我们的言传身教与期待,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再读论语,感悟以“学”为基的教育内涵,有助于还教育以“成人”之本。孔门之“学”是儒家教育的起点,其目的有二:学为君子,是从个人的历时性成长维度的内求;学而为政,教化人心,是公共精神的外发。无论是内求还是外发,二者存在根源上的一致性,即都统一于“成人”的教育目的。于是,我们倡导回到经典,也就是回到“人”,回到“我”。只有通过“我”不断地与经典对话,才能体会经典中所涵蕴之“道”,然后以道自任,去践履去弘扬。而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立足于现实,又担负着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展望,其目的、内容、方法、过程是一体的,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总纲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之启发意义不亦传乎。

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   黄璟  学习感悟: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好的学习是自己发生出来的”,教学之道即是导之以德。“道”就是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生活,师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中反思并超越自我。最高的学习效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最低的效率则是放任自流。一个学生如果能对学习做到“乐”,那么他会忘我地学习。学习在他那里便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是生命本身的幸福,由此爆发的“效率”绝对是其他情况望尘莫及的。

      下午,全体学员来到东漓古村开展文化研学之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置身东漓古村,仿佛走进了一个被时间遗忘,但又真真正正“活着”的“世外桃源”。东漓古村是鲜活的漓江传统文化艺术乡村,这里拥有漓江流域灿烂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民间技艺,还有独具魅力的原生态桂北古民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仿佛在时光的打磨下,依然流淌着古风古韵,让学员们如同穿越在明清时代古朴雅致的田园。

      活动中,学员们深入考察了典型的桂北古民居建筑,饶有兴致地体验了打铁铺、染坊、布坊、榨油坊、陶瓷作坊、木工作坊、腐竹制作坊等非遗项目。沉浸式的研学让大家对中华民族桂北民风民俗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桂北民居建筑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深刻感受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小学一组作品


  文字编辑:刘嫦

  美篇编辑:杨薇

  学习感言:小一组全体成员

  摄影图片:卓越校长班资源包

  文篇审核:温海澍



阅读 2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