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底色
第一阶段:从教师本位的拼盘式课程转向以幼儿为本的生成性课程
第二阶段:从关注幼儿的生活经历转向关注幼儿活动经历中的经验
所有的环境,所有的活动,最终指向儿童的发展,从形式导向转向经验导向。评价儿童依据指南。
第三阶段:从意识到幼儿在课程中发展转向重视幼儿发展的完整性
完整性:环境创设具备完整性,是能够促进幼儿完整发展的环境。
每个区域既有明显优势,又有多元性。
“亲”指自我本体,意味着身心投入、伴随生命、融入成长;“历”具有过程性与动态性,表明了感受、体验与行动。“亲历”指“亲身经历”,是人自身的直接性体验行为过程.在“亲历课程”中,“亲历”指幼儿自身与生活世界发生积极的交互反应,在每一段亲身经历中体验,从而获得经验生长、生命成长的过程。
亲 历
亲历课程是通过创设利用环境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世界,通过追随幼儿与生活世界中的资源环境的交互反应生成活动,通过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和积极表征建构经验,通过导引幼儿的亲历过程促进幼儿不断获得有益经验,实现生命完整成长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亲历课程
主题开展之前,除了老师的参与,要让孩子也参与,孩子在这个主题中想要了解什么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就是行动
表征日记,每天下午放学孩子把自己的日记本带回家,把自己一天的开心事、伤心事、难忘的事绘画到日记本上,然后家长帮助孩子记录需要。
中大班每个孩子一个表征本
课程是从儿童的生活中来,教育即生活。
需要是儿童兴趣的内部表现,兴趣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教师要会判断
教师通过幼儿外在表现去推断其内部的所感所思、遭遇的困难和解困的直觉智慧,发现他们探索周遭世界的成长力量及取得的点滴进展;也通过收集、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识别幼儿的强项、弱势、需要和进步,从而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学习支持,引导更有发展意义的行动。
课程审议,经验预判(依据指南,孩子做了这个主题与之前的能力相比是否有提升,经验是否重复)
老师要有意识,孩子游戏的类型有很多,老师稍微调整游戏方式即可满足幼儿四种游戏类型的参与
自发性游戏:角色游戏(没有脚本),建构游戏(没有图册)
规则性游戏、运动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探索性游戏
幼儿的生活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所谓的生活就是人和世界的交往
班级、园区交换日
生活的完整性:自然、社会
教师的理念就代表了教师的教育行为
开学初,新生班实用,孩子一看就知道什么时候妈妈来接
表现好一点,什么是好,要让孩子知道,看到
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
什么是班级规则:老师和孩子共同建立起来的
规则是根据需要制定的
小班没有区域牌,区域规则在环境中,如小脚丫
是有
二、幼儿的生活
课程意识:一起活动,共同生活过程中,微课程,小课程,大课程
深度学习:经验迁移
孩子能做的老师不要插手
关注:儿童可以做什么
9月1号开始,生活课程就开始了,大班送弟弟妹妹进教室,布置节气桌,做户外游戏区计划,孩子从家里带来所需要的材料儿童游戏
勇敢是什么?
(二)与自然的交互
在地性:因时因地
三、幼儿的生活方式
小班区角至少2个人,大班可以1个,设置材料要有层次性,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语言区更多的是书面语言,
四、幼儿的生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