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各国专家学者当好融通中外文明使者的殷切期望,在与会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中引发强烈共鸣。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转化,为不同文明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一、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当今世界,既充满机遇和希望,也存在变数和挑战,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唯有敞开怀抱、走近彼此、相互读懂,才能避免误解、误读、误判,不断增加共识,携手向前。在当前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形象“自塑”滞后、“他塑”强势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关于中国的叙事内容,或因为误解,或出于刻意歪曲,产生了很大误导。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话语体系与叙事结构,不仅有助于外在世界读懂中国,也有助于国人读懂中国。
二、在平等交流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在推动文明平等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要挖掘各种文明的价值资源,挖掘各个国家、民族的奋斗历程、抗争精神、和平发展的追求等,不断夯实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根基;就是要让不同的文明展现出爱好和平、追求自由的价值立场,这些立场的表达,验证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中国强加给世界的,而是世界各国的文明本来就蕴含的价值,是人类推动物质生产、丰富精神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尽管语言文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习俗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是,不同文明都同样展现出共同的价值立场、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根基。
三、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
“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载体是人,中国始终以开放的态度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打下坚实基础。”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汉学早已成为沟通世界、融通中外的重要桥梁,而汉学家则是推动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国文明互学互鉴的文化使者,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各方要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